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一个个体都存在差异,学生也一样,他们的原有知识基础、学习态度、能力方法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实施分层教学对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分层教学实践,笔者切身体会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地处边远地区的大班额班级更具实效性。

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授课

备课不仅是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笔者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布置课后作业。

课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①个体智力差异;②知识积累状况;③学习态度;④学习习惯、方法;⑤学习的积极性等,将学生初步分为三个层次:C层:学习接受能力较差又消极厌学的;B层:学习能力中等的;A层: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态度积极的。一般情况下,分层授课时,让A、B层的学生自己预习新的内容,并试着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完成后,小组互相交流并讨论完成程度;同时,教师给C层的同学教学新课。接下来10分钟留给C层的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则指导A、B层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他们完成不太懂的题目。课堂最后教师再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给A、B层的学生布置一些相对较难、比较开放的练习题;教师则检查C层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学生再给予进一步的教学指导;再给C层的学生布置相对容易的习题以巩固知识。

周末时,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本周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非常简短的书面小结,如:学习态度、接受程度、学习方法、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或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哪里不适应等等,都要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信息,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再根据不同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课后作业分层次

对课后作业的分层次处理,主要在于练习题的设置上,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不同的练习题。练习题最好设计必做题及选做题,必做题要结合全体学生的情况,重点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选做题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A、B层的重在拓展他们的智力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而对学困生则只要求解决基本的练习题,巩固课本上的知识,落实新课程基本要求。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纠正。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5.5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一课时,笔者设计的必做题:①解方程:(1)(2)(3)(4);②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场义演,共售出1000张票,每张成人票8元,每张儿童票5元,筹得货款6932元。成人票与儿童票各售出了几张?选做题:为了帮助山区孩子重拾书本,某学校团委在学校募捐,小明所在年级4个班的募捐情况如下:一班募捐款是4个班募捐款总数的,二班募捐款是4个班募捐款总数的,三班募捐款是4班募捐款总数的,四班募捐款为1690元。问:4个班募捐款总数是多少?你能帮忙算一算吗?当然设计的练习不一定符合每一位学生,因此还要分层要求,比如有的C层学生对必做题中的第二题仍有困难,就应区别对待。实践证明,在分层教学的练习中,对练习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评价、测试分层

对学生的最高奖赏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而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C层的学生要经常表扬,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则要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表扬,而对错误的地方也要及时指出并给予改正的方法,促使他们把握正确的方向;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帮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长。在考查中,对C层学生设计基本达纲题,B层学生设计综合题,A层学生设计提高题,让各组学生在考查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水平和能力,以达到测验的要求。如此,才真正的做到了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自信,有成功的快乐,有出彩的机会。

充分调动各层学生的积极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重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提出质疑并耐心指导解决问题。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学困生。由于分层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这样的教学能够实现因材施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数学教学是一个有机体,在整个过程中,都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分层教学的思想,使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得到发展,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康川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