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管齐下,提升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管齐下,提升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缺乏课外阅读意识,家庭藏书量少得可怜,绝大部分家长没有时间(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少部分家庭条件也不允许)带孩子去书店购买课外阅读书籍。农村学校的教师没有“大语文教学”的观念,只注重课程计划规定的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课外阅读这一广阔的语文学习领域,使课外阅读处于一种微弱的自发状态,缺乏有力的组织指导,质量与效益不高。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也就成了摆在农村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激发阅读期待,有效驱动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里的“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笔者认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有效驱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课文牵引,联结课外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悬而未知的事物总会拥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小学生更是如此。“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期待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里,局限在课堂所呈现的文本上,要延伸到课外学习以及生活领域。因此,在课文学完后,当学生还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与课文密切相关的课外读物。比如,所有的改编课文,可以通过介绍原著,有效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期待,从一篇课文的阅读延伸至一本原著的阅读,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面。长此以往,不但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拓宽知识面,还能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学科联动,拓展课外阅读

除语文学科以外,还可以学生课外阅读为牵引点,在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中充分拓展,引导学生带着主题走进课外阅读,并拓展主题活动,加深对主题教育的印象,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笔者曾经以“多科一会”为目的确立主题,在各学科的渗透中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拓展课外阅读。例如笔者在引导六年级学生阅读“长征”这一主题的课外书籍时,进行了多学科联动。除了在语文课上学习《金色的鱼钩》,激发学生阅读这类书籍的兴趣之外,在信息课、美术课、班队课中,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长征的信息,进行以长征为主题的美术创作,畅谈阅读感受、展示读书心得等等。

这类拓展性、自主性的阅读和创作活动,使学生在课后也保持着强烈的阅读期待、创作期待,同时也为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奠定了基础。

(三)任务驱动,激发课外阅读

除上课时间以外,教师更应该利用好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的时间,向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布置的阅读书籍,教师要精心选择。比如,低段学生可以阅读孙幼军的《小猪唏哩呼噜》、梅子涵的《我们的公虎队》、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中段学生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威廉·豪夫的《豪夫童话》、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等;高段学生可以阅读《泰戈尔诗选》《三国演义》《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丛书》、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曹文轩的《草房子》等等。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接触优秀课外读物的机会和条件较少,教师推荐的阅读任务打开了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这扇大门,能有效地把学生引进课外阅读的新天地。

二、训练阅读技能,有效提升课外阅读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针对农村学生阅读机会少、阅读能力较弱、阅读习惯不理想的实际状况,教师要加强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让学生学会阅读。

(一) 粗读与细读相结合

“粗读” 即浏览,就如古人所说的“观其大略”,以极快的阅读速度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内容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初步认识,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小说、杂文、科技类书籍、外国名著等都可以采用粗读的方法。而有些书籍需要细嚼慢咽,慢慢消化,那就需要细读。细读,就是要以正常的或极慢的阅读速度深入研读全书的内容,特别是一些重要的阅读材料,应该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节咀嚼,仔细地了解它的内容、思路等。比如说阅读古文、诗词、散文、优秀的文学著作等。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的阅读方法,既省时又有效。

(二) 做好批注,细体会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边读边对文本内容、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表现手法等,用一些符号或文字加以标记,特别是让学生在书旁写下自己的见解等,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作批注首先要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批注符号系统,尽量做到批注符号统一。比如标一标:看得开心标笑脸,觉得伤心标哭脸,有疑问标个“?”;圈一圈:圈点精彩的词语;画一画:画出感触深刻的句子;写一写:写下阅读感想、见解等。长期坚持,会使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力集中,为提高阅读效果提供条件。

其次,要经常按要求训练学生学会批注,特别是好词、好句、好段,通过点、圈、画,增强记忆,增加积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 建立“读书摘录卡”库

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积累”,包括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文字的积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累的有效性,提高课外阅读效益,教师应采取一些阅读手段,帮助学生记忆积累。建立读书摘录卡库,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笔者让学生将不同种类型的摘录卡作分门别类的整理,然后比较它们在内容建构、语言风格、表现方法等方面的异同点。

(四) 做好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积累资料,能激发学生阅读和创作的欲望,是课外阅读的重要手段。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如摘录式、缩写式、提要式、感想式等。比如在阅读《大林和小林》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了缩写,包括内容概要、人物关系分析图、串联重要事件等。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了缩写之后,笔者又让学生写读后感想,记下自己对某些人物、某些事情或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

三、建立促进机制,有效培养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要“扩大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为完成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教学途径,农村语文教师应积极建立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机制,培养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构建班级读书网络

建立班级图书角、构建班级阅读网络十分必要。笔者把教室后面的书柜设计成了一个个性张扬的阅读场所——“海量阅读场”,开设读书名言、阅读小报、每周佳作等学习园地。另外,笔者还引领学生在自主组合的基础上,成立书友小队,在组长的带领下,尝试开展一些较为简单的读书交流活动。

(二)开好“班级读书会”

课外阅读虽然大多数以学生自读为主,但如果能进行适当的交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每月定期举办“班级读书交流会”。读书交流会的内容和形式可以设计得丰富多彩,如 “好书推荐”“故事擂台” “方法交流”“感悟分享”等等。通过集体教育的力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读和想的交流本身也是促进有效课外阅读的重要措施。

(三)开展阅读评比活动

教师在开展一系列主题式读书活动之余,还需要制定一些评价机制,以激励、带动学生阅读。比如笔者在班级阅读活动中,开展了读书积分活动,通过积分的累计,评选班级“阅读之星”“最佳书友小队”;还可以“晒晒我的读书摘录卡”“晒晒我的读书笔记”“读书演讲比赛”“读书创作比赛”等形式,激励学生自主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正如美国儿童文学评论家安妮塔·西尔维在《童年最好的礼物》中所说的:“在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中,一本好书提供的快乐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孩提时代的阅读,带给我们的记忆是时间难以抹杀的。从小一直坚持读书,更能使孩子成功地融入社会。”促进学生大量的、有效的阅读,是每位教师应该努力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