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和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全国高校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各种措施,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是一个过程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

社会在飞速发展,经济在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中不断进行调整,人们的接受程度、沟通方式等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教育也应适时、适人而进行调整变化。现代的大学生群体,较以往个人成熟度、对知识的兴趣、待人接物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教师也应清晰了解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个性,采取新时代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当大学生遇到成长过程中的不解,这时教师需要给予思想上的疏导,这种沟通与师生间的互动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大学期间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互动,由于其二者的关系、学生成长阶段等特点因素,是其他任何时期都无法取代和弥补的。

自古以来,教师就被看作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为什么?因为教师不仅仅是完成传道授业的责任,还有解惑的重任,而这些都不是完全程式化的,需要教师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质量。教师其实是一个需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追求的职业,兼具执行和创造双重重任。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一个好的教师,首先要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专业技能的积极性,要能够培养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样一堂课,能吸引学生不是靠纪律的约束,这需要教师的魅力。这魅力需要教师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用最适当的方式,将学生们领进艺术的大门,而且充满热情地去讲课。艺术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亦如此。教师不能把知识讲授了就当成是完成,而是要不断洞察学生对所授内容的接受与消化情况,带领学生们,静心读书,用心读社会,成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时代人才。“教书育人”应铭记在每位大学老师的心中。

提高教育质量,不仅依靠每位教师的用心与倾心付出,还需要教育机构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强大的支持。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通对特定校园文化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推出了“2+4+X”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学生创新实践的“工程坊”、推行本科生“书院制”、倡导“体育精神”的人才培养等四项系统重大改革。这不是只着眼今天的发展利益,也不是一次走过场的改革,而是基于百年交大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础,在新社会、新需求下,对教育内涵深刻思考和提高质量的切实行动,是实事求是。

大学是培养有理想、有志向、有抱负的人才的地方,一所大学的建设、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学风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保障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恩哥

当前,在高校的教育与科研工作中,急功近利、道德失准、行为缺乏规范的问题,值得关注。

北京大学一直以来对学术学风建设,都非常重视,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学术、学风建设,重视道德教育与培养,弘扬科学精神,引领社会风尚,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学风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高质量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

首先,学校的风气,简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作用。良好的学风氛围是高水平人才成长的必备条件。

其次,在学校的科研中,学风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建设,是大家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大力推进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给高校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术风气,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必备条件。

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要制度先行,确保落实。

首先是制度: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和监督约束体系,形成学风体制建设制度。科研工作考核与成果评价,在高校学术建设中至关重要。建立合理、合需的评价制度,有利于引导大家向着正确方向创新发展、高质量研发。一定要建立全面而科学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将学术不良行为在发生前杜绝,同时公开、透明,促进学术建设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学风建设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机制,由校领导主抓,通过学术活动等各种方式,动员全校人员共同参与到学风建设中。

其次是落实,增强意识、明确目标。凡事先有意识再有行动,对于学风建设,先要增强学术参与人员的自律和自觉。只有在学术活动中,时刻意识到一定要遵守道德、规范,才能确保学术活动中良好的氛围。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以高校为主体,也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支持、监督,才能实现全面落实。

大力营造良好风气,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

人才培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长期性和人文性。任何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道德修养都需要良好氛围和空气的涵濡浸渍。现在极少数学校对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缺乏必要的耐性,抱有功利主义人才观,片面注重人力资源“开发”而非人才“养成”,片面注重依据产业行业短期需要训练人而非依据社会长远需要和人才成长规律培养人。这一模式的弊端就在于没在人才培养的长期性上下工夫,没在科学精神的塑造上下工夫。可以说,拔苗助长式的人才培养,其危害在当下可能并不明显,甚至造成暂时性的虚假繁荣,但由于人才培养的后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十年后、二十年后其恶果会最终泛滥开来,无法收拾,不仅欲速则不达,而且贻害无穷。

南京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注意营造软环境、提高软实力,既脚踏实地搞好当前的学生培养,又积极思考如何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铺垫性、奠基性的工作。一是倡导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用高尚的师德引导学生。只有尊重、敬畏教育的价值和规律,对学生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才是一名好教师,才能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南京大学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不断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绝大多数老师都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受到学生真心欢迎。二是倡导坚持真理的学术道德,用严谨的学风塑造学生。高等学校是追求人类真理的殿堂、弘扬学术道德的高地。近年来,南京大学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让学校始终成为绿色的净土,这对学生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倡导服务祖国的学习态度,用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学校把爱国主义贯穿在教学、研究、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去,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