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的相机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的相机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单反相机,始终代表业界的最高成就

尽管受到无反的强力冲击,但目前单反依然处于业界的主流地位,依然是技术含量最高且镜头支持最给力的相机产品。

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举办,让2016年成为四年一度的奥运年。每逢奥运,佳能、尼康两强必定推出针对体育摄影的顶级相机,2016年也不例外。于是乎,业界两强携佳能EOS-1D X Mark Ⅱ和尼康D5相随而来,就连索尼公司也想凭借“单电”相机α99 Ⅱ实现第三者插足。上述相机不仅体现了三大厂商的尖端技术,同时也反映了这一年整个相机行业的最高成就。它们所呈现的技术特点―更高的感光性能、更快的连拍速度和更强的综合对焦能力―这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不谋而合。它们中,最高的感光度指标已经扩大到了ISO 3280000(尼康D5),最快的连拍速度已经达到了每秒16张(佳能EOS-1D X Mark Ⅱ),弱光下的对焦能力甚至达到了-5EV(尼康D5),相位对焦的对焦点数量、对焦区域和动态智能追踪对焦的能力也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些技术成就的取得与数码相机智能化发展不无关系,佳能的双Digic 6+、尼康的Expeed 5、索尼的Bionz X影像处理器,它们所承担的功能已经涵盖高感光度噪点控制、影像风格控制、智能场景判断曝光与色温、连拍数据高速存储处理、动态对焦测距与预测等多个方面。也正因为如此,2016年的单反相机市场之争,与其说是各大厂商在比拼感光度、对焦和连拍等方面的指标,倒不如说是在影像处理器技术方面的较量。作为数码相机的“中枢神经”,影像处理器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影像处理器技术的作用,除了在顶级相机上日益显现之外,在中端发烧级相机上的表现更为明显。依托影像处理器技术的进步,佳能今年推出的EOS 5D Mark Ⅳ,又一次成为跨时代的技术里程碑。除了与佳能EOS-1D X Mark Ⅱ同样具备强悍的机内影像处理功能之外,这部相机还新增了“实时数码镜头优化”功能,而新的“全像素双核RAW”功能,则可以通过DPP软件实现分辨率补偿、虚化前景位移及抑制“鬼影”三种功能。事实上,依靠“全像素双核RAW”技术,未来进行单镜头3D摄影和摄像的拍摄,几乎没有什么技术障碍。以至于不少行家认为,佳能EOS 5D Mark Ⅳ上的这一技术,其实代表了数码相机发展的未来方向。

总结2016年的单反技术,我们可以大致看出2017年单反相机的基本脉络―更强悍也更专业的影像处理技术,会派生出一系列智能场景预测能力和更为优异的实时影像处理能力,以及越来越易用的机器操控和信息交互能力。

无反相机,被普遍看好的未来世界

无论是索尼的α系列微单还是奥林巴斯M.4/3系统的OM-D E-M1 Mark Ⅱ,以及佳能的EOS M5和富士的X-T2,或是作为国产新军的小蚁M1,也别管它们被叫做无反、微单亦或其他什么,2016年的数码影像市场,都会因这种没有反光镜却可更换镜头的相机而显得缤纷夺目。

索尼经过多年的布局,到2016年,其庞大的微单相机产品线以及背后强大的镜头群支持,已经足以让索尼微单军团从传统单反相机市场攫出一大块蛋糕,特别是在全画幅领域。技术上,随着新一代混合自动对焦技术的日趋成熟、EVF电子取景器的反应频率已能与光学取景器相媲美,索尼微单更有了和单反相机一决高下的资本与勇气。

而奥林巴斯E-M1 Mark Ⅱ和富士X-T2,更是从技术角度证明了当相机去掉五棱镜与反光镜后的优势。以奥林巴斯E-M1 Mark Ⅱ来说,相比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很容易突破许多顶级单反相机至今也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无反拥有更快的连拍速度、更方便的预先捕捉影像功能和覆盖范围更大、对焦精度更高、对焦速度更快的混合对焦系统,以及更为方便的操控系统和更出色的机身防抖系统。而依靠多年来逐步积累出的强大镜头群支撑,奥林巴斯再一次具备了在顶级专业市场与佳能、尼康、索尼一决雌雄的实力;其今年新上市的几款Pro镜头,足以令此前不看好M.4/3系统的专业摄影师为之侧目。

作为M.4/3系统的另一大主力,松下以其出色的用户体验专攻发烧级和旅游、家庭客户群;国产小蚁M1以其易用、廉价的优势主攻年轻客户群,这些事实都让人们不得不正视这种产品正逐步演变为相机主流这一事实。正因如此,多年踌躇之后,佳能终于推出了性能强大的无反相机 EOS M5。和它的单反兄弟相比,没有五棱镜和反光镜的M5,被装上了取景更为方便直观的EVF取景器,而“全像素双核CMOS AF”技g则让它的对焦性能令人咋舌。Digic 7影像处理器在其身上的出色表现,更令人相信:数码相机未来比拼的不再是像素,而是影像处理性能。事实上,作为传统单反巨头和业界技术领军的佳能,此前并非没有看出无反相机的潜能,但对于一个有着庞大单反体系的厂商而言,突然的跨界和改变市场格局,无疑是极为危险的。但到了今天,当其他厂商的无反军团已经足以与佳能一手打造的EOS单反帝国相抗衡之时,佳能正式进军无反领域,虽属无奈,却已迫在眉睫。

中画幅相机,正在悄悄复制成功经验

在中画幅领域,单镜头反光的机型依然是绝对主流。哈苏的H6D在集成了大量新型数码技术的同时,也继承了传统中画幅相机模块化影像平台的概念,H6D-100c与H6D-50c,同样的机身配备不同像素级别的感光器件,就可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与用户需要。此外,哈苏还与中国的大疆合作,开发了A5D系列中画幅航拍相机。

后数码时代,全画幅及以下的单反和无反技术,正在被快速复制到中画幅相机和数码后背上。全球首款无反型中画幅相机哈苏的X1D以及紧随其后的富士GFX 50S,就是这种直接复制的典型案例。

2016年,中画幅领域的一场重磅大戏是富士的华丽转身。富士中画幅无反相机系统GFX,汇聚了富士多年来在数码相机和大中画幅胶片相机的大量心得与技术积淀。与传统的中画幅相机更关注影像精度与锐度不同,新型的GFX 50S依靠影像处理技术的进步,更强调色彩与色调表现能力,也更关注纹理和空间质感,而这些仅仅依靠提升感光器件和像素是绝难实现的。

同样,无论是飞思的XF100 MP还是其廉价版的IQ1 100MP,在拥有高像素、大幅面感光器优势的同时,更关注的是画面的色深范围与动态范围的大小。当然,仅仅依靠影像处理技术的提升,还不足以有效提升影像画质。因此,飞思新开发的施耐德45mm LS f/3.5和150mm LS f/2.8 IF镜头,都采用了大量适合满足新型感光器件的新技术。在镜头方面,那些在全画幅及以下单反与无反镜头上成功应用的新技术,也正在快速移植和复制到中画幅相机的镜头群中。为了提升综合素质,它们的光学结构越来越复杂,镜片材质越来越丰富,特殊的蒸镀技术也在各种镜片上大量使用。

事实上,如果说全画幅及以下单反与无反的技术趋势显得扑朔迷离的话,那么中画幅相机的技术趋势则显得明确而简单,那就是越来越平台化和模块化,犹如早年计算机市场的标准化DIY组装一般。而在这种模块化与平台化的背后,则是数字集成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一体机,大面积崩塌之后的两种方案

五年来,受入门级无反与智能手机的双重影响,一体机(不可更换镜头的相机)市场发生了大面积崩塌,现在呈现出明显的两极态势。那些大块头且配备恒定大光圈镜头的准专业数码相机已经难觅踪迹,而易于上手但功能简单的卡片机则近乎完全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拥有卡片机身材、专业级功能的新一代专业卡片机和拥有超大变焦范围的“超级变焦相机”。专业级的卡片机中,尤以松下的LX10以及索尼的黑卡DSC-RX100 Ⅴ为代表。得益于影像处理器对1英寸感光器件降噪能力的提升,这类小型相机的高感画质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而镜头手动控制环、自定义FN键设置、齐全的手动拍摄功能、无线Wi-Fi技术,也都成为它们的标准配置。相比其他一体式卡片机,索尼的黑卡DSC-RX100 Ⅴ还拥有隐藏式EVF取景器,让拍摄更为方便。

在超长焦远摄相机方面,松下的DMCFZ2500、索尼的RX10 Ⅲ、奥林巴斯的 Stylus SH-3、佳能的SX720 HS、尼康的 Coolpix B700等相机的推出,代表了2016年各大相机厂商继续看好这一领域的市场预见。涵盖超广角到超长焦的拍摄范围、背照式感光器件、新型影像处理器、机身或镜头防抖技术也已成为这类相机的标准配置;同时,在操控方面,这类相机的类单反专业操控,也极大地提升了它们的用户体验,成为那些喜欢一机走天涯且能自由控制影像效果的摄影爱好者与旅行者的最爱。

镜头,摄影器材市场上的新生力量

2016年的镜头市场,最让国人兴奋的,不是佳能了EF 16-35mm f/2.8L Ⅲ USM,不是奥林巴斯了ED 300mm f/4 IS Pro和25mm f/1.2 Pro,不是尼康了PC 19mm f/4E ED移轴或是新一代的AF-S 70-200mm f/2.8E FL ED VR新竹炮,不是索尼FE 70-200mm f/2.8 GM OSS、FE 85mm f/1.4 GM、Planar T* FE 50mm f/1.4 ZA、FE 24-70mm f/2.8 GM等一系列重磅镜头,更不是徕卡与蔡司、富士与飞思或哈苏各自的系列镜头,而是国产镜头市场迎来了春天。

2016年2月14日,中一光学了针对APS-C像场范围的35mm f/0.95 Mark Ⅱ镜头,该镜头采用8组11片的光学结构,超低色散镜片和高折射率镜片的使用,让这款国产超大光圈镜头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女神”。此后,国产镜头厂商更是扎堆发力:永诺的YN 85mm f/1.8、YN 35mm f/2、YN 100mm f/2,长庚的105mm f/2、12mm f/2.8、15mm f/2、7.5mm f/2、美科的25mm f/0.95、28mm f/1.8、35mm f/1.7、50mm f/2、12mm f/2.8、8mm f/3.5,小蚁的42.5mm f/1.8、12-40mm f/3.5-5.6等。这些国产镜头每一次,都成为国内摄影人议论的焦点。虽然其中不少镜头被网友戏谑为“致敬”之作,但无论从成像质量还是操控性能上来看,它们的出现都意味着国内厂商正在向摄影器材的上游市场攀升。

回顾中国人的镜头生产史,从1958年上海吴良材眼镜厂加工制作3组4片天塞结构的50mm f/3.5镜头至今,多年以来,中国的镜头生产制造一直踯躅于手动变焦和普通定焦镜头水平,没有质的突破。今天,虽然新出现的这些国产镜头还有不少模仿痕迹,但复杂的大光圈光学结构、多种镀膜技术、新型镜片技术以及自动对焦马达的采用,都证明了中国的镜头工业技g正在整体快速提升,国人正在一个个攻克镜头设计生产的技术壁垒。多年以前,没有人认为中国手机会撼动诺基亚的市场地位,而今天华为如日中天,诺基亚何在?如果按照2016年这样的速度发展,也许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除了蔡司、适马、腾龙与图丽之外,中国品牌的镜头也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智能手机,能打电话的数码相机

在全球每天产生的数以亿计数码照片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常规数码相机拍摄的,而绝大多数来自于“能打电话的数码相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数码影像市场的地位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正因如此,2016年的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摄影与摄像功能的提升而展开的。

不过,在这方面,国外知名厂商2016年似乎显得有些疲软与踌躇。作为一直引领手机摄影技术的苹果,这一年所推出的iPhone7 Plus却给人们留下相对平庸的印象,除了搭载了双镜头技术实现“变焦”效果之外,其他亮点乏善可陈。而三星的Galaxy Note7甚至因设计缺陷引起的手机电池爆炸问题,更是让多个航空公司明确拒载,以至于最终这款产品只能草草下架。

对于众多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近两年却是一个创新发展的时机。这其中,首推双镜头技术,与iPhone7 Plus的双镜头技术不同,各家手机厂商利用双镜头技术实现了更多与众不同的拍摄功能,如华为、荣耀、360奇酷等,有的通过双镜头实现了模拟浅景深的专业镜头效果,有的则提高了高感光度噪点控制能力,而立体摄影功能也因为双镜头的使用成为可能。这些方面,国产手机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2016年底新鲜出炉的“未来手机”荣耀Magic,是一款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手机,除了具备全新操作系统和8曲面屏幕以及超级快充功能之外,更是以高像素前后双摄像头功能和虹膜识别技术作为其摄影功能的亮点。而酷派改变者S1搭载了1600万像素的后置摄像头和PDAF相位对焦功能,提升了逆光、夜景和运动等方面的拍摄能力。

手机与镜头厂商的跨界联合也成为2016年智能手机的一大亮点。华为与徕卡联合设计的1200万像素彩色和2000万像素黑白双镜头组合,再加上OIS防抖和快速混合对焦技术,让P9 Plus拥有了媲美单反相机的暗部对焦能力。与之不同,为摄影而设计的努比亚 Z11系列手机,则采用了索尼的蓝宝石镜片以及PDAF相位对焦、闭环马达等一系列摄影新技术,而类似于专业相机的操控界面则让手机在拍摄影像时,可以轻松实现从光圈、快门、白平衡、感光度到对焦点选择在内的所有手动操控功能。

从这一系列手机在影像功能的发展来看,专业级镜头、双摄像头配置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影像系统的明确发展方向。如果按照这样的脉络推演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大尺寸感光器件、变换焦距的镜头、独立的影像处理器以及附加的手机摄影操控系统,都有可能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普遍现象。

结语

2016年已然过去,2017年刚刚敲开我们的房门。乘着发展的惯性,2016年所昭示的数码影像市场会按照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所塑造的轨迹狂飙突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各大数码影像产品厂商竞争的不再是某一个产品的高下,而是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数码影像处理技术、影像算法、对焦模块与测光模块的技术水平,更是基于基础材料光学、工艺流程控制的设计能力。

2017年的数码影像产品,平台化、模块化、智能化的特点将进一步显现,一套系统设计成功后,就会被迅速移植到不同需求的平台之上使用,这如同尼康的D5与D500,佳能的EOS 80D 与EOS M5;而一台相机也许会被重新以通用的接口组合模式被分割为感光器件模块、影像处理模块、操控模块、“测光/对焦”模块等多个模组系统,从而使系统的迭代升级更为便捷,市场更为细分;另一方面,数码影像产品的互联互通也将成为另一个发展的大趋势,这不但是指通^蓝牙、无线Wi-Fi以及NFC的照片传输与远程控制,相机之间的影像分享与云图传输处理、不同型号相机之间的交互操控以及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跨界连接,都将是未来数码影像器材智能化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