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立认知表象发展数学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立认知表象发展数学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探究与思考中建立数学模型,发现数学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认知表象;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5003401

认知表象是建立在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感知的基础上,然后经过大脑的加工、再现,建立起清晰、深刻的数学表象。因此,在笛Э翁弥校教师应善于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形成表象认知,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联系生活实际,形成直观认识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对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观察,形成直观的认识,在大脑中建立丰富的认知表象,这样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厘米与米”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相关的例子,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如有的学生举例“爸爸说我的身高是1.30米,妈妈说我的身高是130厘米”;有的学生量出课本的长约为26厘米,宽约为18厘米;有的学生指出教室的高度在3米左右……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长度单位并不陌生,而厘米和米又是最常用的两个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因此学生很容易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用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进行练习填空,引导学生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对问题迅速做出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师给出这样一组问题:(1)长颈鹿的高约为8();(2)铅笔的长约为18();(3)黑板的长约为400()……通过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在大脑中对事物先形成表象,然后利用对厘米和米的认知,快速地填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二、借助数学计算,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发现数学问题中的关系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数量化的计算,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更精确的表象认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表象的认识更加深刻。

例如,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时,对于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平方米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如“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计算100米× 100米=10000(平方米),由此得出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对于平方千米的学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即1000米× 1000米=1000000(平方米),由此得出1平方千米=100公顷。这是从数量上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对于面积单位大小的表象则可以放到实际环境中进行构建。如以学校操场为例,操场的长约为150米,宽约为70米,则面积约为1公顷,这样学生就可以操场为单位算出学校的总面积约为多少公顷。在对公顷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由面积单位平方米开始,结合公顷的定义,使学生自然想到一种便于记忆的方法,即公顷可以看成平方千米,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公顷表象的认知更加深刻。

三、实现由表及里,揭示数学本质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基础学科,探究数学的本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从丰富的表象中揭示数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优化和整合,实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揭示知识的本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用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进行实验,将它盛满水后倒入1升的容器中,发现正好可以倒满,由此得出1立方分米=1升,这样就与四年级上册学习的“升与毫升”联系起来。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出1立方厘米=1毫升,这样就将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联系在一起。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用实验的方式得出1升水约为1千克,由此又将容积单位与质量单位联系在一起。当然,教师需要说明:“这种换算的前提是水,换成别的液体会有一定的偏差,因为它们的密度不同,以后物理学习时还会学到,大家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一下信息。”这样在探究数学本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欲望,真正实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建立认知表象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与思考中建立数学模型,发现数学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