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用货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用货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分析信用货币体系下良币驱逐劣币的成因及运行机制。着重指出正是由于复本位下反映货币真实比率的货币市场被开放经济,信用货币条件下反映货币真实比率的商品流通市场所替代,格雷欣法则变成了逆向格雷欣法则,并阐述了逆向格雷欣法则给一个国家的带来的弊端。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逆向格雷欣法则的政策选择——爬行带状汇率制。

关键词:逆向格雷欣法则;良币驱劣币;爬行带状汇率制

在发展中国家,我们经常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良币驱逐劣币,价值相对低估的货币(良币)代替价值相对高估的货币(劣币)在市场上流通。比如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现象。经济美元化,是指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并逐渐取代该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美元化分为政府制定的美元化政策和民间自发进行的美元化,本文所指的是后者。这种现象与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完全相悖。一般将这种现象统归为货币替代范畴,但笔者认为货币替代的定义过于宽泛,货币替代中的对称性货币替代与良币驱逐劣币现象有本质性区别,对称性货币替代中无所谓良币与劣币,所以有必要将这种现象单独讨论。为了区别起见,我们暂且将该现象命名为逆向格雷欣法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劣币汇率高估,人们对劣币存在贬值预期,不愿意持有而以良币代之。笔者认为此种解释虽有道理,但是没有揭示出根本原因。笔者以为信用货币、开放经济条件下反映货币真实比率的商品流通市场取代复本位制下反映货币真实比率的货币市场,从而导致逆向格雷欣法则。

一、良币驱逐劣币成因及运行机制分析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最初由16世纪的英国铸造局长格雷欣发现。他指的是在复本位制度中,两种金属货币在市场上同时流通,当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必然被收藏、熔化,在流通领域中数量逐渐减少直至退出流通领域,而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货币(劣币)在流通中的数量不断增加直至充斥整个市场。劣币驱逐良币过程可以用图1简单地表示这一过程。

通过上述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反映劣币和良币真实比率市场的存在是整个机制运行成功、劣币得以驱逐良币的关键。笔者认为在信用货币条件下,正是因为这样的市场不存在,原有的运行机制被隔断,才使得与原来完全相反的现象——良币驱逐劣币占领流通领域的现象发生。现假定有甲国货币A和乙国货币B,甲国规定两国货币兑换比率为1单位A货币兑换10单位B货币,而两国货币的真实价值比率为1单位A货币兑换8单位B货币。A货币价值相对高估为劣币,B货币价值相对低估为良币。如果格雷欣法则继续生效的话,则须存在一个反映两国货币真实价值比率的市场。先将1单位A货币兑换成10单位B货币,再将10单位B货币到反映两国货币真实价值比率的市场上按8:1的比率兑换成1.25单位A货币,净赚0.25单位A货币。重复这一过程,A货币将被B货币逐出流通领域。但是,这样一个能反映两国货币真实价值比率的市场不存在。有人说外汇黑市就是符合条件的市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外汇黑市之所以为黑市,是因为它是非法的,受到政府的严厉管制,黑市上的交易量非常小,相对于整个外汇交易量可以忽略不计。同时,由于严厉管制的存在,黑市上的外汇交易成本增大,这种成本的加大必然反映到外汇交易价格上,这样黑市市场上两国货币的比价必然偏离其真实比率。如此看来,除了按照官方的比率再换回去,其他好象没有什么道路,真那样做的话,只是徒劳无功,法定比率与真实比率之差所带来的收益依然无法实现。但这种利益确实存在,此路不通,再觅另径。事实上也是这样的,它遵循着另外一种机制来实现这种利益:1单位A货币可以在甲国商品市场上购买4单位C商品,现在将1单位A国货币按照官方比率兑换成10单位B国货币。由于A国和B国都是开放经济,商品互通有无,购买力平价基本上能得到反映。这样A国居民持有这10单位B国货币直接进入本国商品市场,由于购买力平价基本上成立,10单位B国货币在商品市场上按照真实比率购买5单位商品,比持有A货币多购买1单位C商品。人们通过持有B货币而获利,结果在甲国流通领域B货币取代A货币。原来在复本位制下反映良币与劣币真实价值比率的市场由信用货币下反映良币和劣币真实价值比率的商品流通市场所代替,格雷欣法则也相应地变成逆向格雷欣法则。

通过上文分析,现在对我们称之为逆向格雷欣法则的概念作一总结。法则生效前提条件:(1)信用货币;(2)开放经济;(3)固定汇率,且法定汇率高于真实汇率;(4)汇率管制,但外汇兑换能在官方市场上进行。法则内容:被低估的货币(良币)取代被高估的货币(劣币)在劣币发行国流通领域流通。通过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现象,我们对法则的前提条件进行具体论述:先说第3个条件,这一前提是法则生效最根本的基础,正是由于与真实比率的偏离才导致套利机会。现实中拉美国家历史上大多数实行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且长期不作调整;再说第一个和第4个条件,这两个前提保证了类似复本位制下的反映货币真实价值比率的市场不复存在,原有的传导机制被隔断,格雷欣法则失效;第2个条件保证了购买力平价的近似成立,也就确保了能够反映货币真实比率的市场——商品流通市场的存在。之所以拉美国家会出现美元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而且地理位置接近,运输成本低,购买力平价基本上成立。

二、良币驱逐劣币给国家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

1.通胀税减少。在税率一定的前提下,通货膨胀会使国内经济主体的名义收入增加,从而缴纳的税收增加。这种以通货膨胀为手段,以牺牲国内居民的实际收入为代价而增加政府税收就是通胀税。它是税率和通货膨胀基数的正函数。现在国内居民增加外币持有而减少实际持有的本币,这使得通货膨胀的基数减少,而通胀率的提高是受到限制的,于是政府通货膨胀税收入减少。

2.铸币税收益丧失。一国政府利用货币发行获得一种独特的税收,这就是铸币税,它的大小等于所发行的货币的面值减去发行货币的成本。由于本国居民放弃本币而大量持有外币,本币回归货币当局,本国铸币税的收益丧失。但只要持有货币,铸币税就存在,只是这种收入由本国转为外国所有。

3.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货币替代使得定义一国国内的“货币”概念更加困难,由于其中包括了无法由本国央行把握的货币供给构成部分。因而本国货币当局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就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由于本国外币在国与国之间自由和频繁地流动,本国的实际货币需求变得难以控制,因此央行也无法通过原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国内的实际货币余额施加有效的影响。这意味着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外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个国家很难容忍良币驱劣币这种情况发生。正是由于两国货币名义兑换比率偏离真实比率这一根本原因,逆向格雷欣法则才得以生效。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消除这种偏差才是根治之道。为此,笔者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1.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冲突是逆向格雷欣法则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这里举一个典型的政策冲突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这种情况在拉美国家乃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一个发展中国家采取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由于美元的信誉,这种制度安排可以起到一个货币锚的作用,给本国居民一个良好的预期,增强了本国居民对货币的信心。但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一般采取比较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就引发了矛盾。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得本国货币的价值下降,在原有的钉住汇率水平不作调整的情况下,本国货币成为劣币,钉住货币成为良币。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政策协调对于治理逆向格雷欣法则的意义。汇率政策必须同其他的宏观政策相一致,这样才能有效地防范逆向格雷欣法则。

2.第2点涉及到汇率制度选择,笔者以为爬行带状汇率制度更为适合解决此类问题。所谓爬行带状汇率制是指中心汇率变化较为频繁,同时确定一定的围绕中心汇率的波动幅度的汇率制度。中心汇率由国家的基本经济指标决定,根据这些指标的变化作相应调整,用一个函数表达式表示如下:

e=f(Y,M,B,P,R,…)

其中,e是中心汇率,Y代表国民收入,M代表国内货币供应量,B代表经常项目收支,P代表通货膨胀水平,R代表金融资产收益率等。实行这种汇率制度,政府可以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调整中心汇率以反映两国货币真实比率,消除偏差。同时,一定的波动幅度以反映市场供求,保证了汇率的灵活性,弥补政府调整的缺陷。

参考文献:

1.姜波克等著.货币替代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姜波克,李心丹.货币替代的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经济与管理,1998,(4).

3.樊华,余佩珍.论拉美经济的美元化.世界经济,1999,(9).

4.杨辉.论货币替代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教学与研究,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