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碑林样板”访问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碑林样板”访问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7年9月29日早上6点,西安市碑林区城中村改造现场指挥部入驻仁义村展开工作,2007年碑林区城中村改造工程也随之正式启动。这是碑林区继李家村、西何家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后的又一重大进展。2007年11月6日,西安市政府在仁义村召开了城中村改造现场会,推广仁义村城中村综合改造经验。

2008年1月12日,小雪。

记者走进西安市碑林区北沙坡村,曾经热闹的景象已经荡然无存,窄窄的街巷两边满是残垣断壁,一辆挖掘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

据碑林区城中村改造现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丽介绍,北沙坡村有居民180户,约580人,可供改造的土地面积140多亩。目前按照投资商、开发商(村开发公司)和政府三方协作的方式进行改造,投资商和开发商作为利益载体,政府作为保障,三方按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力义务,拆迁改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另一种城中村拆迁改造模式。

“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据了解,碑林区有城中村29个,全部在西安市计划的第一批城中村改造范围之内,共涉及村民8767户、约2.63万人。这些需要改造的城中村大多数村民除保留少量宅基地外,基本失去了农耕地,已无条件从事农业经济,主要依赖房屋出租和从事城市经济活动谋生。无论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是地缘特征,他们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但他们又依然保留着传统农民的身份和文化理念,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极不协调。

“前两天,在我们已经完成的仁义村城中村综合改造后,几千名群众高兴地在那里集体聚餐,庆祝搬迁成功。这也成为整个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一个样板。”

据碑林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的李晓东介绍,对仁义村的改造仅用了15个工作日就完成了预计3个月才能完成的前期拆迁任务,与全体1095户村(居)民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涉及面积18.4万平方米,实现了零投诉、零上访,做到了阳光拆迁、文明拆迁、和谐拆迁,受到了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动迁村民的广泛赞誉。

“在近几年西安市的城中村改造中,走在前列的就是我们碑林区和雁塔区。作为一线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工作的最大原则就是‘不与民争利,不与开发商争利’,尽可能地让利于民,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要求。”李晓东说。

结合实情统筹规划

据碑林区城中村改造指挥部杜波介绍说,在城中村综合改造过程中,按照 “政府主导、以区为主、市场运作、规划先导、规范管理、尊重民意、一村一案、区街推动、齐抓共管、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碑林区情和改造村现状,提出了“规划先导、宣传跟进、政策保障、各方配合”等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确保了整个拆迁工作平稳有序快速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仁义村为例。该村地处西安市黄金地段,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很高。要使这一区域面貌根本改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拆迁改造总体方案。

他们首先对仁义村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摸底调查,盘清底数,收集了有关征地拆迁、道路拓宽、建设规模、安置户数和费用等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在项目策划包装上,邀请专家、领导、各层面代表对项目的功能定位、概念规划、投资收益等进行充分论证和精心包装,制定了《仁义村城中村综合改造规划方案》,做到了整个拆迁改造工作高起点、准定位,细策划、精包装。

然后通过“西洽会”、外出招商等形式,专门推介仁义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积极招商引资,寻找有实力的项目合作伙伴,还积极报建项目开发的前期手续,兑现合作承诺。在项目定位上,力争把综合改造后的仁义村地区打造成一个集居住、会所、商贸、休闲、娱乐为一体,基础设施齐备、规划道路完善的精品城市综合体,其美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开发商的投资热情,极大地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整合资源联合作战

“城中村综合改造影响面大,涉及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只有充分整合行政资源,变‘单兵作战’为多兵‘联合作战’,才能形成强大合力,确保改造工作有序健康进行。”对于工作方法,指挥部冯兆龙强调说。

在仁义村的整体拆迁中,协调区内各职能部门成立了仁义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协调解决拆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了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区委宣传部在整个拆迁过程中,积极策划宣传内容,撰写新闻稿件,召开新闻会,协调与媒体的关系,为拆迁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国土碑林分局、规划碑林分局派出业务骨干积极协调解决征地拆迁所涉及的土地问题;工商碑林分局进点对拆迁区内工商户进行疏导,并及时办理证照变更手续;公安碑林分局抽调精兵强将严查治安问题,保证拆迁区内安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派出专干就拆迁区内人员的劳动保障、医疗、养老等问题进行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区执法局现场对拆迁区内的违法活动进行整顿,坚持12小时巡查不间断;区农工局多次进村入户商谈安置事宜;区监察局、局公布监察、电话,全程监督拆迁过程,杜绝违法违纪问题出现;仁义村党支部、村委会和社区也积极配合。正是这种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才保证了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手续现场一条龙办理,实现了仁义村拆迁工作在短时间内得以顺利完成。

“三心”、“一条龙”以人为本

家住碑林区老干局家属院内的老红军遗孀郭玉英年逾八旬,并且患病多年,生活困难,四个子女均下岗,每月仅靠400元的生活费维持生活。2007年10月8日,指挥部得知情况后立即将老人安排在双气齐全、24小时供热水的军安大厦进行过渡。同时,为其支付了35000元的房租。老人异常激动,流着泪表达了对党和政府及拆迁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

冯兆龙说:“城中村综合改造是政府提出的一项爱民惠民工程。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政策措施制定上、工作方式方法上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惠及于民,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我们提出所有参与拆迁的工作人员都要进行换位思考,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用实际行动消除群众的顾虑。”

他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工作中的两个要求:“三心”,一是要有爱心,对待拆迁户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一样,用真心实意、真情实感开展工作,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二是要有耐心,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不论大小缓急都要不厌其烦地认真听取,细致解答;三是要有恒心,对待棘手的矛盾和问题,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一条龙”就是通过走访群众,面对面、一对一、耐心细致地宣讲政策,帮助群众释疑解惑。协调供电、供水、劳动社保、专职律师等进驻现场,“一条龙”办公,使群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完相关拆迁手续。拆迁中,他们坚持先签协议再搬家、再拆除的工作程序。对于拆迁范围内因各种原因仍未能搬出的住户,他们都要求水、电必须畅通。人性化的服务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得到广大拆迁群众的积极配合,确保了整个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整个拆迁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对于拆迁群众来说,最关心的是拆迁安置的政策措施,说到底是利益问题。对于政府来说,既要充分考虑拆迁群众的利益,调动他们配合参与拆迁改造工作的积极性;又要处理好当前需求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

冯兆龙表示:“仁义村的拆迁改造,是碑林区实施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加快改变碑林区城市面貌的新起点。我们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市民特别是动迁群众的期望相比,与一些兄弟城区成功实践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今后,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城改办的指导协调下,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城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力争早日将碑林辖区的城中村全部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备、温馨和谐的新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