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批评 最需要精神和人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批评 最需要精神和人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的书坛,又热闹着批评的声音。但,对于书坛的所谓批评,我们有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已经对所谓的书法批评,没了感觉,因为,书法批评已经让人看着不顺眼、不得劲、不理解。

我们看看,这个书法江湖的批评已经是:书法批评中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已经让人无所适从;批评之言甚少,溢美之言甚多;见叙不见评,见人不见物;人云亦云多,独出新意少;晦涩难懂多,通俗而有文采少……而整个书坛,对于批评所持的态度,好象没了魂似的,没有标准,没有感觉,没有是非,没有正确与错误。当年那种批评的锐气已经荡然无存。

我们也不是没有批评的黄金时代。而当我们面对如今那些不三不四的所谓书法批评时,不能不怀念九十年代初书法批评年会那些激烈的声音,那一批有才华的中青年针锋相对的争论,依稀还在回响。倒是近期《书法》杂志及《批评界》的几篇文章,让人有些感觉感。比如说陈宇的《关于批评的批评》、张爱国先生《致批评界》的信札,他们关心并参加书法批评活动,在学术批评上倾注的大量心血,对批评的未来发展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批评文章流露着真情,颇让人佩服。

但,微弱的声音无法掩盖书法批评的无力与无聊。不仅书法批评成了无厘头,而且,那些所谓的批评,对书法学习者也毫无意义。批评的大环境变成了名利场、关系场、团体场,批评者没有是非标准只要关系利益,说出的话毫无责任感,更不用说有勇气说真话了。对书法作品的品评也没了边界,客观与公允干脆就放在一边,要么骂的一塌糊涂,我们姑且把它归入漫骂式式批评;要么捧的一塌糊涂,我们姑且把它归入包装式批评;要么到处引用,让人不知所云,貌似高深却隔靴挠痒,言不及意,我们姑且称它为学院式批评。但,奇怪的事情出现了,那些所谓的批评,除了批评者本人和被批评者,好象已经没人愿意看那些无聊的评论或者批评了。这不能不说是书坛的悲哀。

有没有一个标准让书法批评能够“有法可依”?没有。因为书法是一种个体的创作行为,自古以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品评标准。所以,这就给了书法批评者以巨大的自由空间,可以信马由缰。但品评书法,最基本的东西还是应该有的。比如,书法的境界问题,高的境界不是卓越的技术品位,而是作品的格调的雅俗问题,它所传达出的意境才是第一位的;又比如,书者的人品问题,今人论书也应重视书家的人品,人的品质不仅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水准,还应包括一个人的文化素质的高低,治学是否严谨等。“人品不高,落墨无法”,这句古训,即使在今天也具有现实意义。沙孟海先生终生把道德学问,看成从事书法工作的起点和归宿,值得深思。

对于批评的态度也可以判断一个书者者胸怀气度,同时也能检验批评者的文化修养。虽然,作为文化表达方式的书法批评,是运用语言文字对作品进行分析,作审美的价值判断,但书法批评也是一种创造,它对于批评双方的要求是一样的。对于被批评者而言,要有宽厚的胸怀,当面对刻薄挖苦的批评时,是不屑一顾,还是恼羞成怒,可以作为被批评者是否具有虚怀若谷、是否有豁达心态的试金石;对于批评者而言,你的文章,是否具有客观公允的气度,是否具有历史和时代责任感,人们自有判断。这大概是,只有批评才能够带来的结果。

但,综观当今的书法批评,令人担忧的是玩世多于恭谨,嘲讽多于诙谐,调侃多于理智,真正有深度有见地而不失公允的批评,不多见。

事实上,书法批评,有那么复杂吗?尉天池先生很早就说过:书法批评需要勇敢者。真是振聋发聩,只要有这种勇敢的精神,也就够了。

事实上,书法批评,有那么高深吗?除了基本的书法艺术素质要求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独立的人格。不具备这样的独立人格,书法批评,基本是零。

难的就是,这种勇敢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养成和发扬。

其实,根本的东西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