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榆林市健身俱乐部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榆林市健身俱乐部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榆林市经济的发展,榆林市的健身俱乐部在数量上和经济效益方面比以往有了很大改观。但调查发现,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在经营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健身俱乐部中专业教练员数量配备不足、水平参差不齐,收费偏高,会员续卡率低,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改变营销策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大政府的监管和支持力度等,为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健康、规范、有序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经济效益;策略

中图分类号:G831.3;F01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065-03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榆林市城区的四家正规健身俱乐部720名学员和30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和人工查阅大量与本研究内容和目的相关的文献、著作,结合健身俱乐部开展情况等各方面的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2.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求,针对榆林市健身俱乐部的开展现状走访了部分经营者、健身教练、学员,按事先设计好的访谈内容进行交流,从而获取客观、丰富的相关资料。

3.数据统计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将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开展现状

1.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学员对运动项目兴趣调查与分析

调查表明,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学员中对体育项目喜欢人数由高到低排序是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武术、跆拳道、篮球、足球。在这些项目中,羽毛球队员数量上升最快,近5年来喜欢羽毛球的学员比以前翻了8倍。且羽毛球爱好者年龄偏高,平均年龄在38岁以上,这是因为近年来榆林市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少学员也觉得羽毛球运动比较有趣,因为它组织形式多样,可以单打也可以配合双打,而且相对来说投资也少,入门较快,健身效果明显。其次是乒乓球项目。这个项目队员偏年轻化,平均年龄在20岁,特别是受到青少年的青眯。排在第三的是游泳项目。由于榆林市夏天天气酷热,所以在每年的6―8月份,游泳馆中人爆满,其中有些健身队员在活动完其他项目后,去游泳馆游泳主要为了放松肌肉和消除疲劳。排在第四名的是跆拳道。这个项目中健身队员比较年轻,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大都是中小学生,他们多以健身、防身为目的。排在较后面的是篮球和足球,其实在榆林市城区中打篮球的人员并不少,主要是参与篮球俱乐部的人员少,因为篮球和足球是大众化项目,不需要专门通过花费一定资金去健身俱乐部学习和比赛,他们基本都是自发爱好者,在室外等场地就可以进行锻炼,基本是以自学为主。

2.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学员性别情况的统计分析

调查可知,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学员中,男、女生性别差距相当大,各个项目中男性比例远远大于女性。这是因为,首先,在俱乐部中总是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女性健身方式多选择在社区的免费排舞等项目的晨练中,因为在榆林市的各个社区中基本都有晨练队伍,多以女性为主,且有专门的教练员。其次,在现代家务中,女性往往被诸多家务以及美容、购物等活动占用了闲余时间,故去健身俱乐部的女性远远少于男性。最后,从男女队员的生理机能上来讲,男性相对于比女性具有更大的运动潜力。

3.榆林市健身俱乐部教练员情况

一个好的健身俱乐部教练员可以吸引固定区域的消费群,直接影响俱乐部的生源、生存与发展。通过走访和调查俱乐部的教练员、管理员、学员,我们发现,目前榆林市健身俱乐部的教练员的年龄偏向年轻化,学历基本以本科为主,但?坪妥科以下学历所占比例不小。接受过专业进修和培训人员偏少,真正具有执教资格的人员偏少。从健身俱乐部的长远发展来看,榆林市健身俱乐部的教练员的学历有待继续提高,教练员要定期进行进修、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这对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场地分布、招收学员等情况调查统计

标准的训练场地、设施和充足的器械是健身俱乐部经营的必备条件,舒适的健身环境是绝大多数学员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场地的安全系数、充足的器材都是学员选择的必备条件。

根据中国健身协会的规定,健身俱乐部的建筑面积在1 000平米以上的就属于中型俱乐部,建筑面积在3 000平米以上的属于大型俱乐部。调查发现,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建筑面积在1 000平米以下的有3所,1 000―2 000平米的有2所,3 000―5 000平米的有1所。榆林市的健身俱乐部基本属于混合型的健身俱乐部,集球类、游泳、跆拳道、武术等项目融为一体。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建筑和使用面积占有一定优势,但里面的设施,如武术场地的保护垫子、护具等严格说没有符合国标。室内的灯光等也不太理想。从会员的数量上来看,规模小的健身俱乐部招收会员人数相对较多,而大型的健身俱乐部近几年来招收会员大幅减少,这跟最近这两年榆林市经济受到重创有关,很多人的资金被卷入民间借贷,煤炭、房地产生意比较萧条。因此,这些大型的健身俱乐部今后仍要改变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己经济收益。

从表4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榆林市中高档健身俱乐部偏多,这些健身俱乐部都是前几年正值榆林经济大腾飞的时期所建造的,自2015年后这些高大尚的健身会所面临很大挑战和危机,因为从会员的数量上来看已是今非昔比了。所以榆林这些健身会所应改变思路,分割大会所为中小会所,降低档次,来满足大众体育消费需求。

(二)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学员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调查统计与分析

动机是指激发、引导和维持行为的心理过程。具体而言是个体开始行动、维持行动,并决定个体行动方向的力量。人体健身运动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努力、不断练习的活动,良好的动机是决定其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表明,学员参与活动的动机是分层次的,动机顺序依次为防身健体、兴趣爱好、减肥、减压、结交朋友、磨练意志等。防身健体、兴趣爱好、减压这是学员参与的主要动机,因为近年来一些疾病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对人类造成的身心伤害;还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面对面进行的沟通越来越少,人们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出现失眠、头疼等症状,诸如此类的问题总是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我们生活幸福感。因此,很多人选择健身场馆,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通过长期的体育活动,得到减肥、健身以及交际和减压等功效,这也是近年来榆林市体育健身场馆生意较好的主要原因。

(三)榆林市健身俱乐部营销策略

榆林市城区大部分健身俱乐部均采用符合大众消费水平的会员制经营手段,这样有利于保证会员人数的不断增张。采取这种营销手段,可以加快资金的回收,又能稳定顾客的来源。实践表明,无论是从经营者还是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会员制都能提供给会员们更便捷和优惠的服务。调查表明,榆林市各个健身俱乐部会员卡类型多样,有次卡、月卡、季卡、半年卡、年卡等,个别俱乐部还推出了情H卡、家庭卡、团体卡等,以及基于市场营销的许多优惠卡、贵宾卡,有的俱乐部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还推出了免费参观体验卡,让潜在消费者先进行免费体验1--2次再决定是否购买。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榆林市高大尚档次型的健身俱乐部偏多,且这些俱乐部消费价格定位偏高,根据现阶段榆林市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不利于这些健身俱乐部的生存和发展。相对而言榆林市中低档次的健身俱乐部偏少,这种布局显然不能满足大众消费者。

2.榆林市健身俱乐部的男性消费者多余女性。各个健身俱乐部所提供活动项目和种类比较传统和单一。

3.榆林市健身俱乐部消费者参加健身锻炼的动机各不相同,大多数男性消费者以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能为目的,而女性消费者则以塑造优美体型、降脂减肥、减压等为目的。

4.影响榆林市健身俱乐部生存、发展的因素有:环境设施、地理位置、锻炼氛围、经营方式等。

5.榆林市健身俱乐部教练员文化水平有高有低,导致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教练员资格认定体系不全面,教练员资格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

6.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理体制不健全、法规监督不到位、会费偏高导致会员续卡率低、健身俱乐部缺乏创新意识、宣传不到位、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健身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意识较差等。

(二)建议

1.政府应制定相应鼓励性政策,加大对具有社会效益的健身俱乐部的扶持力度,从而推动榆林市民健身普及化、大众化。

2.榆林市各个健身俱乐部要加大广告宣传方式和力度,不断改变和更新广大市民的传统消费观念,引导更多市民进行合理体育消费。

3.合理有效提高优秀人才工资待遇,多方位发展和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吸引更专业的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为健身俱乐部长效发展奠定基础。

4.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信息教学平台,开通网络健身论坛,消费者通过论坛相互交流经验,建立客户意见反馈体系。健身俱乐部应及时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并及时给予回复、解决。

5.榆林市健身俱乐部应健全监督和管理体制,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合理收费,加强会员管理,增强创新意识,结合当地文化风俗建立特色健身项目。

参考文献:

[1] 辛静,梁建平.我国健身俱乐部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8):86-88.

[2] 辛静.我国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8.

[3] 彭松华.成都市健身俱乐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4] 裴志伟.延边地区健身场馆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2.

[5] 郭海洲.健身运动在中国传播的跨文化交流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2.

[6] 高勋.陕西省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