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动教学法声乐教学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动教学法声乐教学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声乐学习困难的原因

有些学生本身已经系统地学过几年声乐,懂得基本的发声技巧,知道唱歌是要用上腰腹部力量,不能光靠声带去喊,但是他们在学声乐的过程中还是会碰到瓶颈,例如觉得气息不够用,声带有时闭合不紧,出现漏气现象,遇到高音就躲,唱不上去,咬字不清晰等等问题。其实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心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生理的问题。

(一)心理问题

声乐是一门需要长期反复规范的练习才能一点点进步的,并且是循环性的进步,也就是说有一段时间感觉声音进步了但是隔一段时间又好像不会唱歌了然后重新找正确的声音,并且声乐几乎天天都必须练习,一天不练就会退步很明显,所以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声音条件不错,就疏于练习,在课上教师已经解决的声音问题自己到课后不去巩固,以至于一唱到没有把握的地方就胆怯、紧张,出现各种失误。紧张是学习声乐的大敌,人一紧张就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更厉害的会短暂性胃痉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当然是没有办法把气息沉下来,用胸腹式呼吸和协调身体各个共鸣腔了。

(二)生理问题

歌唱中声带只是发声器官,要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需要全身其他器官的协调配合,分别要用到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气管、肺部、横膈膜等;发声器官包括声带、喉头、会厌和咽壁等;共鸣器官包括口腔共鸣、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咬字器官包括侧牙(坐牙)、舌头、硬腭和软腭等,其他需要合作的还有后腰的支撑力以及腿部肌肉的用力之类。可见,要完美地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是多么复杂的一件事,需要以上各器官的协调配合。这些器官要通力合作需要先一个个单独训练,累积感性认识,然后变成歌唱者的记忆认识,才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各个器官控制住为歌唱服务。综上所述,学生学声乐困难的主要问题是心里容易紧张,练习时间不够,身体各个器官不协调。

二、运动教学法

(一)运动教学法的内涵

以上说的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其实是互相影响的,生理问题会引起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也会造成生理问题。很多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有很多怪动作:抬肩、锁眉、嘴歪等,这说明他身体不协调,这就会引起他心理紧张,演唱水平得不到体现,同样有些学生上台之前心里怯场,也会出现心悸、胸闷、气浮、咬字不清楚等。发声状态不好是因为身体各个器官不协调,那么逆向思维我们让身体协调,不就能发出正确的声音了么。本人研究发现要达到学生声带和肌肉在歌唱的时候相对的放松状态,可以让学生通过与旋律走向相对应的特殊运动来起到让学生放松的目的,学生身体放松了,发声器官和肌肉自然也放松了,这样就能达到理想歌唱状态了。

(二)运动教学法在发声训练中的运用

从人的生理结构来看,身为中线,上肢两臂,下肢两腿,都是一一对应关系,人的中心在中线,任何运动的重心都在丹田处(肚脐下三指)。运动教学法的宗旨是对称运动,意守丹田,并且与旋律节奏一致。目前,主要是在发声训练中实践,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常用的几条结合运动教学法的发声练习。

1.跳音练习:

此练习所训练的是气息和横膈膜的对抗问题,很多学生在刚学的时候体会不到横膈膜如何支持,单凭声带唱出音色单薄、尖锐、没有共鸣的声音,所以用运动,让学生配合跳音的字母和旋律的节奏蹲马步出拳,唱一个跳音出一次拳。要求蹲马步时意守丹田,小腿扎入地面,后腰支撑,臀部绷紧,出拳必须与演唱的字母节奏一致,在出拳的时候要快、狠、猛,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拳头上,用后腰和丹田的力量甩出去。声音跳动要有弹性,气息随着声音的跳动向外扩张,声音集中,喉器稳定,注意音色大统一。我通过多位学生长达几年的训练证明了这个方法确实有效,于是迅速让学生掌握了横膈膜的支持。原因在于:第一,运动能使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转移;第二,运动的节奏和演唱的节奏一致可以协调身体各器官;第三,运动的强度可以不知不觉的用上丹田,让初学者不知道怎么用横膈膜和丹田力量的学生能够迅速受益;第四:学生不自然的声音和动作往往是因为想把声音唱响而多用了声带和力量,运动可以消耗掉多余的力量,从而让学生用刚刚好的气息和力量达到自然漂亮的歌唱状态。

2.连音练习:

同样结合运动教学法,学生单腿站立,另一条腿绷直抬起快速先曲腿再踢腿,节奏以三个音一组踢一次,出腿的时候用丹田的力量,后腰和重心腿强有力地稳固支持,踢腿的时候脚尖绷直且速度要快,把丹田的力量踢到脚尖,这样学生整个身体与唱歌的器官都得到了协调。注意声音的连贯,气息均匀的送出来,喉咙充分、自然、适度的打开,保持高位置,舌头平放,舌根和后咽壁形成一个圆状空间,喉头处在深吸气位置上,吸好气唱出所练习的母音,然后用旋律把声音连起来。

三、运动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

运动教学法对声乐教学有辅助作用,即通过肢体动作的可视效果和心理暗示,将声乐这门抽象的艺术变得直观化和具体化。

(一)运动教学法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学生心理上的紧张往往是因为身体肌肉的紧张传给大脑信号。在一对一的声乐课堂上,学生一般站在钢琴旁边,面对老师,有时候还眼睛盯着钢琴练声,当老师弹到稍微高一点的音域时不自觉的紧张就提高喉位,造成声音卡和紧了,那是因为学生全部注意力都在音高上而且站着不动唱让他有时间想得太多,想的多了声音的问题就来了,其实让身体解放,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声音自然也就自然了,没有了肌肉的不协调,学生当然不紧张了,练声就会变得非常轻松。

(二)运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发声技巧

由于声乐的抽象性和不可直观性,老师在教课中经常用到形象性的比喻,比如像闻花一样吸气,气吸到丹田,用横膈膜保持住,小腹像气球一样有弹性等,这些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去模仿式学习,但是学生要花太长一段时间去掌握这些技巧,而运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到最佳的发声技巧,比如蹲马步打拳,蹲马步首先就要丹田用力,伴随出拳,出拳时腰部和横膈膜都要用劲,加上和唱的节奏一致,这样能让学生在放松的情况下不自觉地用上丹田和横膈膜,事半功倍,并且离开老师在课下学生仍然可以用这种程式化练习,进一步巩固发声技巧。

(三)运动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对良好歌唱状态的瞬时记

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有的学生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唱得很好,但是下了课,或者到下一节课又找不到好的歌唱状态了,这就是因为学生是依靠瞬时记忆,短时间内能达到好的水平,但是没能转化成长时记忆。运动教学法是一种程式化的练习,具有直观性、规范性,一支练声曲搭配一项特殊的运动,学生觉得又有乐趣又容易掌握,同时也锻炼了体力和耐力。在课下,学生自己练习时就能用程式化的运动很快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这样更能效合理地支配时间,十分钟练声比以前练一小时更能快速打开发声通道,长期积累后,瞬时记忆就会转化为长时记忆,形成了固定式的长时记忆之后,学生每次唱歌都能找到所谓的良好的发声感觉。声乐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由于人声带的差异和各个发声共鸣器官的构造不同,教学方法也是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的,我们可以以万变应万变,也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运动教学法本身具有它的科学性,它可以说是不变也可以是说是万变,有待广大音乐工作者去挖掘和探索。

作者:陈音池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