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刍议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中庸之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刍议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中庸之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孔子的中庸思想要求一切言行要做到恰如其分,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在数学教学中,课前预设与课上生成也是一样,需要运用中庸的思想去把握它们之间的平衡,使教学顺利展开.

关键词:预设;生成;中庸之道;数学教学

中庸,基本包含三层意思:首先,中不偏,庸不易,指人生不偏离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其次,指中正、平和;第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才.而在本文中,我们所指的中庸取其第二层意思,主要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相互调和、折中的状态.以下所阐述的是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中庸之道.

一、中庸之下的预设与生成

我们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出自于《礼记・中庸》,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才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数学教学也是一样,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态势,预设使我们的教学有理有据,生成使我们的教学生机勃勃.不禁要问,中庸之道指导下的预设与生成是什么样子的呢?

预设与生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1]听了许多特级教师的课,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大气”,他们不见得多媒体运用得有多么熟练,也不见得教具有多么五彩斑斓,反而是从外表上看很平实,但课堂生成却是异彩纷呈.例如:在观摩一位名师上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怎么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呢?

生:两底角相等.

师:什么叫作底角?

生:等腰三角形相等的那两个角就叫作底角.

师:现在要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你们回答两个底角相等.说这个“底角”的前提是已经知道了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了呀,你这种说法合适吗?

(学生思考)

生:只要有两个角相等就可以了!

这便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生成资源达到预设的案例.在精心预设、环环相扣的追问下,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使生成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充满智慧,也使预设充满活力.在中庸之道的文化背景下,预设与生成适配在一起,相互弥补、相互完善,和谐、成功地对接,使课堂散发出灵性和无穷的魅力.

二、预设与生成要坚持中庸

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提问后,大多数学生都举起手来,或者教师让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大家立刻“积极地”讨论起来.这种“假热闹”现象正常吗?不用独立思考就能热烈讨论并回答的问题是好问题吗?反之,如果教师抛出问题后,教室一片“安静祥和”,学生没有窃窃私语,没有交头接耳,那这个安静的表面并不意味着学生有积极思考.为了避免以上两种现象,我们需要保持一种中庸的态度,既要系统全面的预设,想学生所想,又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迎接课堂生成,并加以利用.例如,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的教学中,当教师讲到“有理数”这一概念时,许多学生由于对代数名词充满了好奇,便纷纷讨论起来.

生:老师,既然有有理数,是不是就应该有无理数呢?

师:对呀,你真聪明,能够举一反三!确实是有无理数.

(这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要求老师解释什么是无理数)

师:感兴趣的同学回家查阅资料,明天告诉老师“无理数是什么”.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有思考的,虽然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师预设的教学重点(认识有理数及有理数分类),但教师采取了恰当措施把学生的思维延伸到课外,使生成变得有价值,扩大了课堂容量.我们在教学中有时过分遵循预设的条条框框,按部就班,忽视课堂生成,课堂就如死水一般,长期这样便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反而言之,如果教师将课堂生成的“超额任务”一一解决,肯定会对正常的教学节奏产生影响,而且有极大的可能得不到最后的结果,搞砸课堂教学.这时,就需要利用中庸之道来调节预设与生成.

三、利用中庸把握预设与生成

我们知道,教师在教学之前进行认真的预设是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和实施的必要l件;采用适当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个人见解,也必然会使课堂产生精彩生成.在教学中,怎样利用中庸把握预设与生成,调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关键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课堂 生成“恰如其分”的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在宽松的环境下,学生思维进程加快,易激发课堂动态的生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想”可以是一件很活跃的事情,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预留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预设的教学内容便恰如其分地从学生脑子里“生长”出来.而对于教学内容,我们又可以从知识点、方法和思想三个方面考虑.

1.在知识点上举重若轻

对于中学生,教学侧重于知识性,知识点的预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中学生少了小学生的活泼,常常缺少学习热情,而和谐的课堂会使知识点的教学举重若轻.那究竟怎样营造气氛使“冰冷的”知识点充满活力呢?在八年级下册“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引入新课环节,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方程x2-4x+3=0的一个根x1为1,不解方程怎样得出另一根x2呢?

(这时,一些预习过的学生举手要求回答)

生:由于■=3 ,所以x2=■÷1=3.

师:请同学们代入方程检验,看他说的对不对.

(验算过后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急于弄清“为什么”)

师:其实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根与系数的关系”.

……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预设了一个好的问题,使学生兴趣被激发,学习欲望强烈,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气氛和谐,让学生对“冷冰冰”的知识点充满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