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春风化雨,暖透学生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春风化雨,暖透学生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整个社会呈多变多元状态,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生存、学会思考、学会适应、学会选择,更要学会创造、学会做人。而要达到这些目标,都与人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语文教材中恰恰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Dead Poets Society, warm hearts of students through

――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Fan Zhuan-shun

Abstract: Th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pluralistic society as a whole was changing state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eopl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requiring students not only learn to survive, learn to think, learn to adapt and learn to choose, but also to learn to create and learn Man. To achieve these goals, with the people have good mental qualitie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The language contains a wealth of material in precisely the human spiri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students has a unique advantage.

Keywords: language teaching; permeabilit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和文明,“育人育心”再一次被提到最高位置。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提得十分响亮,以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目标。中学语文教师做好此项工作更是责无旁贷,因为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运用作家所创造的文学作品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塑造学生的灵魂,做到心理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渗透,把学生培养成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身心健康的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笔者以为可以从三方面的着手。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课堂心理氛围是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这种“心理背景”的优劣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生存状态”恰是学生能否悦纳教与学的最重要的心理基础,进而构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教育因素。课堂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对学生学习具有潜在影响。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生动活泼地开展。

1.以“真情”营造平等交流的对话氛围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

2.以“爱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教育是一项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效度和速度,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优化教学过程,使师生共同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3.以“耐心”培养“耐心”。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曲折的、反复训练的过程,不能超之过急。为了让学生心理成长起来,第一个月,我每一节课的课前都带给学生两个成语或俗语,都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的。比如: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废寝忘食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磨刀不误砍柴工等等。同时让值日班长每天提供一句名言供大家学习和积累。名言要求是关于成长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关于勤奋学习的等等方面,让学生分析、理解,以此来教育和培养学生。对学生行为过失,我从来是不责怪,不呵斥,而是循循善诱,使学生心悦诚服、主动改正。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潜在的心理教育内容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无不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对亲友、对大自然的深挚情感,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让学生披“文”入“理”至“知”,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界。我们要通过情感信息的传递,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将情感扩散、泛化,乃至于积极迁移,使学生感之愈深,知之愈多。语文教学对学生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最高境界。

1.培养活跃的思维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如《敬业与乐业》中的辩证思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的求异思维等。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用真爱与真诚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陶冶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育。”教师平时应该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豁达热情,以自己满腔的爱去感动学生,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师生之间就处于一种积极和谐的情感关系中。像《天净沙・秋思》中的乡情,《父母的心》中的亲情,《背影》中的父子情,《《始终眷恋着祖国》》中的爱国情等等,都是极好的范例。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语文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将心理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去,运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于语文教学过程,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将能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那么,该如何处理实际教学中心理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呢?我认为:教书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二者之间应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两者之间相得益彰的好处。

例如我在初二语文教材《背影》中找到针对部分学生不尊重父母这一现象的心理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是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的名篇。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让学生学会珍惜父母之爱,更让学生学会体谅、理解和关心自己的父母亲,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背影》点燃了学生心中亲情的火焰,教会他们珍惜父母亲情,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又如学习九年级下册的课文《享受生活》,这是海伦・凯勒的一篇自传。海伦・凯勒在这篇自传中写道:“远处有光明、音乐和友谊,但我进不去,命运之神无情地挡住了大门……然后,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海伦・凯勒的坚韧的意志、宽广的胸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真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一个重残疾人尚能如此,我们这些健全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乐观面对生活呢?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在教学中时时抓住挈机,是渗透个性教育的最佳机会,正确的鼓励与引导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渗透。

教育当以人为本,心理教育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的工作是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注意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心理卫生.中学生心理诊断.中学生心理咨询.我的教育理想

[2] 苏学恕.面向21世纪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知识出版社,2000.1

[3] 白桂香.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0.1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