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歇后语英译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歇后语英译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就语言而言,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源语中独特的结构形式;就文化而言,莫过于独特的民族特性。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其他语言中所没有的。

关键词:歇后语 比喻 双关 翻译策略

一、 概述

歇后语是我国丰富的民族语言的一部分。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谜面,称为比喻部分;后一部分是谜底,即本意,称为说明部分。就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的联系方式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比喻式歇后语与双关式歇后语。

二、文化内涵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说过:东方人的思维习惯是“异中求同”,西方人是在“同中求异”。对歇后语而言,由于其隐含性(IMPLICITNESS),使内涵意义、情感意义和联想意义显得更为重要。实质上,英汉语言正因为有“同”才可以翻译;有“异”才产生技巧。其文化内涵在汉英对比中呈现下列几种情形:

2.1汉英喻体相同,文化内涵也大致相同

有些歇后语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形象上都与英语在文化内涵上大致相同。在这种情形下,两者之间便可进行对等翻译。

2.1.1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A rat runs across the street――everyone joins the hue and cry.)用来比喻害人的东西,万众痛恨(An evildoer is hated by all.)

2.2 文化背景不同,表达方式迥异

歇后语的文化特色无不与其丰富多彩的来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2.2.1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A clay Buddha crossing a stream ―hardly able to save itself)中的“泥菩萨”形象恐怕令英美人难以想象。

三、歇后语的翻译策略

歇后语是中国文化的独有现象。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做到使译文忠实于原文,尽可能贴近原文的形式,同时又要注意不要犯形式主义的错误。这就是我们翻译歇后语时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下面简要谈谈歇后语汉译英的一些基本方法。

3.1直译

这种方法是在不违背语言规范的前提下,使译文尽量保护原文歇后语的结构形式、比喻形象和语言风格,具有与原文相适应的可读性。现举例如下:

3.1.1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Like a clay idol fording a river――hardly able to save itself.

3.2意译

有的汉语歇后语无法直译,例如利用双关语的歇后语以及字面意义完全不合逻辑的歇后语等。在这些情况下,结合上下文的内容,采用意译。例如:

3.2.1我刚来,对这里的情况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I’ve just come. I am very much in the dark about the things here.

由于形义矛盾突出,在矛盾无法调和时,喻义应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故采用舍形取义的译法。

3.3保留形象节译

有些汉语歇后语的喻义比较明显,在英译时可只需译出其比喻部分。如:

3.3.1张金龙突然来找小小子。小小子知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可又不能不接待他。(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Zhang Jinlong called on him,Xiao realized that it was a case of the weasel coming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He was very uneasy,but he had to entertain his unwanted visitor.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歇后语中译英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原语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褒贬意义。由于歇后语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它们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制约。所以,从表面意义和形象到深层内涵和文化特征,均不同程度地限制了歇后语的可译性。成功的歇后语翻译方法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语义等值”(Semantic equivalence),即目的语和原语义在意义上达到对等;二是“文化借用”(culture borrowing),即目的语和原语的文化特点应在译文中有所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耿龙明.翻译论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4]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7.

[5]吴可.歇后语9000条[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

[6]尹斌庸.歇后语100[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4.

[7]郁福敏,郭珊琏.英汉习语对比[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8]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M].中国翻译,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