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明礼仪教育要从基础抓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明礼仪教育要从基础抓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实践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仍有诸多偏颇之处。如脱离少年儿童实际,口号、大道理多,而基础性的教育太少,特别是文明礼仪等的基础道德教育则更少。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于2011年制订《文明礼仪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发动全校教师共同研究探讨,力求以活动为载体,以点带面,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在文明礼仪教育上取得突破,并以此带动学校其他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做好文明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我国十八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76亿,他们的健康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学生的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学校在生源方面差异较大,构成复杂:一是来自本地农村家庭;二是来自城镇家庭的学生;三是留守儿童;四是单亲家庭的学生;五是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上都存在问题的“待进生”。另外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对教育的认知偏差较大,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关注不够,家庭生活与文明礼仪教育的环境不理想。因此,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打好文明礼仪教育基础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学校从每学期开始就重视礼仪训练,积极开展学生礼仪教育,狠抓养成教育。如学校召开文明礼仪文化建设动员大会,对学生提出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在开学典礼上,利用“开学动员”和大幅标语对“践行《弟子规》,学做人”这一教育思想进行宣传,营造教育气氛;利用每周国旗下讲演时间,有计划地进行“行规范”的系列讲演,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原则,使“规范”深入人心;各班级根据学校的周教育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周分重点、分专题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学习教育,使“学规范”更细致,更深入……通过一系列的礼仪活动,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规范校园教育阵地,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充分发挥广播站、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规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如: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教师树立学习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细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师生帮扶结队等形式,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同时,学校适时与村委联系,挖掘校外资源,通过走进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学生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锻炼。

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文明竞争风气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学生某些不文明现象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要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学生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学校也会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学校要做的就是要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良性循环。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只有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才能使小学生尽快养成文明礼貌行为,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