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厚德载物”美育观对当代人格培养的积极作用及其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人格培养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如何把“厚德载物”美学论融入当代社会人格的培养中,并对人格进行构建和化育是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民族品格的形成,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每个时代都离不开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继承。只有以时代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态度,对传统美育思想进行取精去粗地梳耙和整理,以传统的美育化育之道,来加强传统美育与当前人格构建,提取出适应当代社会的美育思想,更好地构建当代社会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厚德载物 美育 人格培养 积极作用 途径
【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32-03
“厚德载物”出自《坤卦·大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命题的提出,浓缩了儒家文化对理想人格和君子典范的追求。“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也是孔子所做《易传》的核心内涵和创造现实、改造世界的人文精神。“厚德载物”这一美育观念,对现代人格理想的培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影响。传统美育热切关注人的价值体系和自身修养,同时,它的内涵和外延并非固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地赋予新的阐释。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指出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就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当前,如何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实现美育功能的最优化,有相当重要的导向作用。达到以传统的美育化育之道,来加强传统美育与当前人格构建。
一、“厚德载物”美育的哲学内涵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易传》中一个著名的命题,这句话也是对《坤卦》之象的感悟。这是体现古人由卦象而引申及于人事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理解方式。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厚德载物”美育的崇尚和重视。究其根本,“厚德载物”美育观念里蕴含了深厚的哲学内涵。
1.厚德——地母厚博
大地博厚稳重,承载万物的生老病死,海纳四季的荣枯变换,亘古不变而不言。远古以来,人类对土地的膜拜早有记载。所有的生命和成长都在大地上开始和结束,大地孕育了万物,承载万物的生长,最后也化育了万物死去的残骸。大地带着母亲般的情怀,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博大能量来造化神奇多样的万物生灵。古往今来,人们对厚地养育的恩情充满敬仰和赞叹,同时,也从此中得到启发,深刻地认识到自然中蕴含的对于人的审美教育功能。早就有了“君子比德”的说法,古人认为自然山水及客观的自然物可视为人之品性的象征。“比德”这种方式,就是人们用来阐释大自然对人格培养的精神力量,将君子人格的内美加以形象化。正如以大地的博厚之德比拟君子,提出君子应秉承“厚”的概念。“厚”的实质是厚道,因此,在这一点上,“厚”更强调一种君子自修的涵养,带有厚道、沉静、睿智、包容、淡泊、安详等特征。
2.厚德——柔顺意蕴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牝对牡为柔,“牝马”外物自然之象。坤卦正是以此象点明是“柔顺”之意。坤的厚德,当以柔顺为贞正,即静立宽厚,作为理想人格的君子应该效法坤德以宽容博大的精神容纳百川万物。这样劝勉君子要以天地为法则,树立起理想的人格。《坤》卦首先指出,《坤》卦的下、内卦和上、外卦卦象之间的关系。《坤》卦的卦象为“地”。所谓“地势”,一般论者认为是具体指地有高下之势,其实,它应该是指“地道”而言的,而“地道”的性质及特点则是“顺”。为什么先贤哲人认为地是“顺”的呢?这是因为地有承天之势。《周易》又认为,天乾地坤之间的关系,有刚柔之别,而地坤则必然是柔顺的。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地顺承天道,其势是顺于天,其体厚,能载万物。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取法于地,以厚德载物,即以厚德育人。”在《周易·象传》看来,理想人格是贯通了自然与人伦的人物,即所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易·乾·文言》)。那么“圣人”、“君子”与天地之道相合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先看关于“地”的释文:效法地道,就会柔顺宽厚,包容万物。《象传》的这一看法,在宋学家程颐是这样阐释的:“君子观坤厚之象,以深厚之德容载庶物。”直到近代,不少学者也对此持认可的态度。
由于《坤》的内外卦、上下卦都是地因此,《坤》卦就等于由两重地所建构而成。这就意味着,《坤》卦是纯阴、纯柔、纯顺的。坤的顺和柔是双倍的,也就是“至顺至柔”。《坤》卦“大象”其次指出,既然“地势坤”的“地道”是柔顺的,那么“君子”在他的一生中应当始终贯穿着这个卦象,并自觉做到“厚德载物”,因此,“厚德载物”成了历代君子追求的一种理想人格。“厚德载物”中的“德”是专指“道德”而言的。“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标志。荀子在《荀子·王制》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里的“义”,是专指“道德”而言的。在荀子看来,人和水、火、草、木、禽、兽相区别的就在于人具有道德,所以人“最为天下贵”。道德、德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所在。由此可知,所谓的“厚德”即“大德”、“高德”,也就是高尚的道德或德性。
3.厚德——包容化育属性
中华民族在对自然美的审美上,历经千年都有这样一个惯性,经常把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道德情操相联系,将大地的外形特征人格化、伦理化。于是,厚德载物成为一种对自然的价值观念,不仅是人们对大地的高度评价,也慢慢引申如对人的伦理品德的赞美。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就如同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人有聪明和愚笨,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厚德的包容性集中体现为待人宽、待物宽;容人、容物;成人、成物。可见,坤卦从“地道”讲到了“人道”。 《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二、“厚德载物”美育观对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
“厚德”美育的核心,即是从《坤卦》中所萃取出的有关美育的真知:“坤厚载物”,强调的是厚德美育需要有宽厚、负载、包容、柔顺的品格。若一人的厚德真的能修成,则正如宽厚的大地一样,承载万物的生老病死,包容万千世界的缘起缘灭,融合四季轮回的盈枯消长,化育后代绵延的无限生机。
在经济、文化、国际关系日益复杂、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面临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多种文化、思想的交融互通,众多有着不同社会背景、文化结构的人聚合一起,怎么和平共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不同群体之间的分歧怎样平息?这也是中国社会在政策上怎么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问题。同志说:“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和现实所给我们的证明和信息,这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所以,对大学生实行厚德美育,既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弘扬,使年轻一代个体素质得以提高和完善的必要手段,也是让年青一代在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国际形势认清真伪、辨别善恶的有力武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厚德美育的包容性能调整社会之间的关系
“地载万物而成其广,海纳百川而成其大”。正如上文所述,《周易》在强调人要效法天道,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创新进取的同时,一个社会能正常运转,政治清明,国强民富,更提倡社会公民应效法“地”道的博怀、恬静、诚信宽厚。像大地一样滋养万物,承载世界,心怀敦厚,无所不包,会通万物,才能福泽无边。正如在上文所提到的师卦“水行于地”中,“地上有水,师;君子以容民恤众”。因此,当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各自为政的言论和立场时,应该更有如大地般宽厚的胸襟和情怀,怀徕四方,包容各方面的人和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声、各安其道。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外,不论是古代社会还是当代社会,都非常重视软实力的构建和发展。软实力的形成基础和培养模式有其默认的倾向。即,一个民族的传统个性和价值观。统治者利用社会共同思想认同的力量来规训社会中各类人员,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和舆论的力量,使得人们具有对道德自勉的自觉性,以道德善恶、美丑之感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规划人生,协调工作。否则,社会关系矛盾激化,会出现复杂且具有后续影响力的纷争和动乱。所以,能够把厚德美育渗透在培养人的品德中形成自觉的“厚德”的观念,是社会道德水平提高、软实力增强的一个重要前提。
2.厚德美育能以谦厚之道来化育群体中的优秀品质
一个品德高尚、素质均衡的人,必然是一个能全面、正确认识诸多事务和处理各种关系的人,能从自己身边的小事中感悟生活,寻求真理,能从失衡的状态中权衡出最优化的平衡点,协调好关系。同时,一个品行完善的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表现为既能和谐处理,又能使事情快速解决,也能在群体中利用群体的力量,群策群力,做好群体成员的表率和榜样。一个社会只有培养出这种品德厚实的青年和人才,这个社会才能和谐正常地运行。是否能够在社会中化育出优秀品质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谦虚地接受优秀地思想,谦虚地接受批评和意见。
这种谦虚而能化育的品质形象地体现在《谦》卦的象辞中。上文对《谦》卦中体现的坤厚特性作了阐述。孔颖达对《谦》卦的描述用了近千字,值得注意的是孔疏对“卦德”的阐述。《谦》卦之象为上坤下艮,而坤则言之地,艮为山,本来山高为上,地平为下,今山在下而地在上,所以此处于山而言为“谦”。“地中有山”还包含着“地之谦”之意,即“地之广”成就了“山之高”,这才是“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的全部含义。裒多益寡,就是取有余,补不足。孔疏卦名和卦辞时云:“‘谦’者,屈躬下物,先人后己,以此待物,则所在皆通,……然案谦卦之象,‘谦’为诸行之善,是善之最极,而不言元与利贞及吉者,元是物首也,利贞是干正也。于人既为谦退,何可为之首也?以谦下人,何以以干正于物?故不云元与利贞也。谦必获吉,其吉可知,故不言之”。孔疏认为,“谦”是各种行为中德性善的一个。于《象·谦》下孔疏云:“此谦卦之象,以山为主,是于山为谦,于地为不谦,应言‘山在地中’。今乃晕‘地中有山’者,意取多之与少皆得其益,似‘地中有山’,以包取其物以与于人,故变其文也。”
在社会关系的调节中,我们往往急于表现自我,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谦让的重要性,便丧失了化育他人优秀品质的契机和见贤思齐的自觉性。太过耽于自我,便忽视了对别人的关注和考量,往往用自己的经验和阅历来判定事物,常常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根据上文所述《谦》卦卦象的阐释,推此及彼,在厚德美育中,要使群体中的优秀品质得到化育,就必须先树立一种思想,人不宜贸然前驱、高调张扬自我,而应该谦虚谦厚,这样才能达到《象辞》中所说的亨通无碍,最后必定得吉。
3.厚德美育能以顺从比辅的德行来警醒人们尊重规律
在上文所论述的坤卦与乾卦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天行健”与“地势坤”的关系中,《乾》是纯阳卦,意味着纯刚、至健,天即是这样的特点,自强不息,刚强向上。如果从社会伦理学的范围来讲,乾可以代表男性、君主、家长、领导等主导的角色。而坤卦“地势坤”重点在地的顺从比辅,地厚承天,非常明显地体现出《坤》卦的顺从和比辅的含义。王充《论衡·问孔》曾曰:“忠者,厚也”。这也是顺从比辅忠厚特点的概述。《比》卦中,“比”为亲辅意。东汉虞翻注《比》卦九五时云:“众阴顺从,比而辅之。”这是来自《比》卦的卦象:“地上有水”,“下顺从也”,因为地和水之间亲密无间,大地承载水,水滋润大地又必须以大地为依托,二者互辅,刚柔相易,缺一不可。
古语所言“一山不能容二虎”,其实就是这种主导和比辅关系的生动写照。若在一个统治范围内出现“二虎”的情况,即是出现了两个领导者,两个具有《乾》性质的角色,那么此时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和不可调和。因此,需要一个《坤》特性的辅助角色来调和这种局面。在现代的社会关系中,从一个家庭到一个单位、一个区域,甚至于一个国家,更明显地体现出乾坤主导和比辅的关系。辅佐者与领导者如何亲附、聚合,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者需要有睿智果断的判断力和迅速反应的决策力。同时,领导者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来辅佐,辅佐者的角色要求应该及时了解领导的意图,并能从上级所交代的命令中形成方案和计划,及时帮助领导者发现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和解决办法。可以说,领导在整个事件的决策和实施中是《乾》的性质,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辅佐者则是《坤》的角色,具有顺从、比辅的特点。一个合理的主从配合的局面,需要双方的角色都能有准确的定位,才能相辅相成,配合得当。
三、如何以“厚德载物”美育进行当代人格构建
传统厚德美育的重要意义和实施必要性已被我们熟知,如何将传统厚德美育化育当代人格培养,是当代美育的一个重要论题。概括来说,应该遵循下列几个化育方法:
1.历久弥新,重新挖掘传统厚德美育思想。
厚德美育思想是一座历久弥新、充满无数珍藏的宝库。但由于年代的古远和资料的缺漏,许多古代真知灼见的思想尘封于久远的历史堆积中,但它们仍能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大放异彩,古为今用。中国当代的决策上曾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并推及“以德育人”,把德育、道德的重要性提到治国安邦、百年育人的高度。确实如此,古代美育思想中所提及的社会责任感,已经被生动地阐述为:“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要做到这个境界,也需要有厚德载物的心胸和修养,虚怀若谷包养万法万象,顺应辅佐负重承载。张载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2006年9月,国务院总理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迹。这四句话中充满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正好对当前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缺乏社会责任心和逃避应担义务的消极思想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并导引人们向往道德。再如张载的“物与民胞”的思想,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是世间万物都是同类,天下民众都是同胞。如何能做到这个境界呢?则是因为经过道德修炼的人心胸如土地般宽厚包容,表示仁爱之至,博爱、关心和同情。
2.去芜存菁,理性解读传统厚德美育思想。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存在都是瑕瑜互见、菁芜并存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客观地分析、判断,不可一味主观臆断地褒古贬今,而是需要结合当今社会的具体形式,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扬长避短,使传统美育思想与当代的美育思想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比如《周易》中强调《坤》卦的女阴德性,体现“柔、顺、温”等特质。因此,阴阳两性相对的意义除了其中所含有的古朴意蕴外,由于中国历经年代和政治现实,从古至今,阴阳观念更多是附着了时代的等级观念和性别歧视。如,《乾》代表男、上、外,《坤》代表女、下、内,本来这样的相对概念无贵贱之分。但久而久之却被演化成男尊女卑的观念。这种教育使女性长期处于被控制的地位,束缚了女性的自由正常发展,使原有和谐的坤阴女德丧失了平衡的理论和现实基石。针对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的这种有失偏颇的观念,我们在汲取“厚德”美育的理论时更应该辨别、判断、分析,不可全盘接收。尤其是某些存在等级偏见、封建迷信等的理论也是在摒弃之列。因此,对于传统的厚德美育中的一些瑕疵我们应该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扬清激浊,这也是当代厚德美育人格构建的必由之路。
3.古为今用,深入阐释传统厚德美育思想。
当代美育架构是对传统美育有选择性地汲取和发扬,当代美育理论对传统美育理论的把握不是空洞地描述或复述。传统美育思想中闪亮的光辉还需要在当代美育的恰当阐释中获取鲜活的生命,更好地为当代美育所用,焕发新的光彩。比如对厚德育人这一观点论述过的道家、儒家、墨家等都不免带着自己的立场局限性和社会背景。当我们面对历史保留下来的阐释时,更要客观、深入地对其进行分析和阐释。这种阐释并不是对历史的趋附,也不是对现状软弱地妥协。我们应该基于现实的需要和实际,将厚德美育思想融合于现代美育体系中,立体地培养现代人才。以当代的社会实际和人才标准来对传统厚德美育理论进行分析。
4.化零为整,系统梳理传统厚德美育思想。
在对传统厚德美育思想的挖掘、解读和阐释的基础上达到了对其系统地梳理,不是简单机械地回归传统,更应该立足于当代中国,立足于当代社会各种日新月异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下,将蕴含于厚德美育传统思想中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现实,为当代培养健全人格所用的思想大力发扬,例如,当代人所接收的信息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等方面都要比古代开阔、先进和复杂,同样的,当代人在竞争意识、参与意识、自主意识上都比古代更为明显和强烈。于是,若只是继承和学习“厚德”美育中的一方面,恐怕难以形成完全的人格。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恪守“厚德”的坤厚之道,顺从领导的一切决定而不加以思考,那么这样的思想也会导致工作的失误,更有甚者产生人格偏差。同样的道理,“厚德美育”提倡包容,但若是片面包容所有而不加以判断、选择,则如荒草丛生,而缺少精华。因此,对传统厚德美育的系统梳理,不仅仅是古今美育之间拉开的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也是交融和萃取中西方美育积极因素的良机。把古今中外有关“厚德美育”的理论在更高的维度、更大的历史场景中展开,构建出日趋完善的美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宋祚胤.周易[M].长沙:岳麓书社,2000
3 〔汉〕王充.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4 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 董永绵.以德治国 以德育人[N].光明日报,2001.07.07
6 〔宋〕张载.张子语录中[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