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转型的迫切性与举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转型的迫切性与举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供给改革包含了4个方面,四大经济要素要在充分配置的条件下才会达到中国现在需要改善的经济结构,而这些需要改善的经济结构,却需要我们考虑各方面因素加以应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促进财务管理转型降低企业风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企业资本结构等等,本文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促进财务管理转型这个课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期提出企业财务管理改进和创新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财务管理;转型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简介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一直被所谓的“三驾马车”所困扰,它虽然在短期内疯狂的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效率,可是却造成了中国的经济结构难以弥补的缺陷。中国的经济结构严重不均衡,很多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大。中国的供给结构也是如此,中低端产品和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可是中国的高端产品和结构性有效供给却严重不足。针对这个问题,国务院在2015年11月印发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更被视为“拉开了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序幕”。在人口红利消失,资本回报率下降的背景下,释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转型的迫切性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阶段,及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环保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产业政策上,一定会出台影响深远的调整政策。同时,在这一经济转型过程中,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盈利能力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债务负担也在不断上升,许多行业都存在了产能过剩问题,我国企业在这样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下,要想得到发展,规避风险,就必须在实际行动上迎合中央政府供给侧改革的号召。作为既是供方也是需方的企业,其自身也需要根据政策根据市场进行调整,进行一场企业自身的“供给侧改革”。

在这场供给侧改革中,许多行业,许多企业都将面临着这场改革的考验,相关企业能否根据形势,有效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管理范围贯穿了企业所有经营活动,更应该转型升级,在这场供给侧改革为企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怎样规避风险,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转型的举措

1.加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财务管理人员加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关键是要提高财务预警能力。尤其对于受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影响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掌握去产能对本行业市场的影响程度,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对销售量,销售价格的波动导致的产品毛利率、产品边际贡献的变化从而引起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对企业销售回款难度加大,支付能力下降引起的现金流量风险,对由于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变化引起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成本变化,以及对企业投资活动引起的投资收益风险都要事先做好防范预案,对风险点发出警告,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并向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和财务监控分析。只有提前预知市场环境,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达到最小的损失。

2.创新应用财务管理优化资本结构,融资模式

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过程中,对于部分重点行业中发展前景较好、技术水平较强但遭遇暂时经营困难、无力偿债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或优质民营企业,实施“债转股”是一种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杠杆和利息成本,使企业摆脱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债务重组工具。企业脱困的目标十分艰巨,债务问题是其主要问题之一,实施债转股后,企业不用还本付息,负担也随之减轻,同时资产负债状况也趋于健康,更便于企业获得新的融资。而且,债转股触及企业的所有权,加入新的投资者及引入新的管理模式,不但能通过双方优势互补而实现互利双赢,通过协同效应,来降低各自的经营成本,更能够推动企业尽早建立新的经营机制,促使其尽早达产达效,产业转型升级。

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企业一直保持着陈旧的融资模式,企业借款难,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脱困。要改变现状,需要我们改变现存的融资模式,融合国际上合适的融资模式,当然我们同样需要结合自身的企业状况,通过学习国际上的经验来选取合适的方法,减少我国与国际的融资差距,从而提高自身发展。目前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太高,财务管理丧失了主动性,新项目能否上马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外部融资,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加大。企业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融资工具和销售模式,例如众筹融资模式、互联网融资模式,还有电商销售、网络广告宣传等方式,这些方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和广告费用,也有利于打造企业的知名度,在供给侧改革中推进企业降成本、转型升级。

3.合理运用杠杆,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改革十分注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财务管理中,我们通常所说的杠杆作用,即经营杠杆: 指由于固定成本存在而使得企业在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幅度大于产销业务量(Q)变动幅度的杠杆效应,从另一个角度,其实反映的就是企业资源投资与各类固定成本,其能否和当前或以后的产销水平,利润水平相匹配,进而反映出企业经营风险大小。经营杠杆对企业的决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运用好经营杠杆能给我们带来经营上的正确策略,帮助我们解决决策经营中的问题。

如果企业实施举措来改善经营杠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当企业衰退时,应及时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及时淘汰闲置的固定资产,从而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控制风险的扩大。若企业处于成长期,则相反,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从而获得经营杠杆收益。如果从生产经营活动看,经营风险受到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化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应以提高产品售价提高销售量压缩固定成本等方式,尽可能降低和避免出现经营风险。这两方面也正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生产率水平的理念是相符合的。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财务杠杆的效应和总杠杆的效应来实现自身企业的有效经济效用。

在当前供给侧改革形势下,从企业发展与防范风险的角度看,运用杠杆需要和供给侧改革理念的相关要素相结合。对处在政策宏观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面临着销售收入大幅降低、经营杠杆系数大幅上升、经营风险不断增大的危险,需要坚定控制固定资产扩大化的投资,及时处置闲置固定资产,合理调整人员结构,降低酌量性固定费用的开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中去,通过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来进入到该行业的高端市场。对已经进入到国家鼓励发展行业中的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通过市场评估,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步骤,对固定资产投资要做好充分的投资支出和投资回报预算,在考虑到今后经营风险承受能力的同时,更要有引入轻资产运营模式等先进经营理念的考量,通过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4.落实大成本战略,引入先进信息平台,拓展财务管理职能

财务管理人员要提高企业资源的运用效率,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做好企业成本管理向业务扩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成本管理体系,从传统的以生产过程成本控制为核心内容的成本管理向上游延伸,从业务的源头开始考虑成本的承受能力,落实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各部门成员的成本控制目标,通过从事前、事中到事后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当然,成本管理工作不是单纯的节约和缩减开支,还应该强调积极有效的投入和支出,关键是要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要能支持和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财务管理人员要实施大成本管理战略,需要实时了解各个业务信息,企业应搭建互联网+财务信息枢纽,将企业财务信息与企业业务信息的数据整合起来,建立中心数据库和统一数据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财务部门就能打破传统会计工作信息滞后、信息不对等这些制约点,将企业各个线下业务升级为线上业务,使会计工作更便捷,更高效,更能起到监督控制和管理的作用。

同样,供给侧改革也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职能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者要实施好大成本管理,利用好互联网+信息平台,就需要财务人员主动参与到业务,熟悉业务信息,从传统的事后管理分析转到参与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精细化财务管理控制体系中去,打造面向业务的财务支撑体系,为企业提供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客户价值等多领域支撑服务,为企业变革转型、新兴业务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决策信息,最终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助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及对策[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6(01).

[2]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经济问题.2016(02)

作者简介:

陈志鸿(1980―),男,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