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又是一个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学习数学,如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概念基础之上。小学生正处在逻辑抽象思维形成的阶段,要使他们全面、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就应该灵活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教育应该走进小学生思维空间,用适合小学生自身的语言把概念重新展现在他们面前。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把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方法归纳如下。

一、联系生活――感知概念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小学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小学生从掰手指到简单的运用计算机,都是在生活中不断总结而学习获得的。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深化小学生的概念基础,首先就必须熟悉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如在学习《比较数值大小》时,“2”和“3”的大小,可以把“2颗糖”和“3颗糖”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选择,当学生选择3颗糖时,可以问为什么会选择“3”,这样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比较大小的概念。其次,还可利用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比较熟悉的一些知识来概括出新的概念。例如,在引入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先出示两组不同长度的四根小木棒,教师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后,然后把这四根小棒钉成一个长方形。又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形, 然后教师又进行演示,把它向其中一头拉斜,让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后的形状, 引导学生说说这时的长方形变形后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会说出:两组对边的木条长度相等,但四个角又不是直角,因此这样就在小学生思维中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二、创设情境――体验概念

丰富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和积极地思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平行线”这一概念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告诉学生平行线是两条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的直线,学生可能会记住这些文字条文,但不能很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只有让学生观察实物,再启发学生:“这些成对直线将它们无限延伸,能相交吗?它们都处在什么位置呢?”促使其感知内化,从而在头脑中建立直线的表象(在同一平面内),即形象化的平行线。

三、加强操作――内化概念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自己“做”数学的过程,因此,要将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转变为在操作中思考和分析的过程。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主要是通过直观方式获得数学概念的,不应简单地将这个直观过程理解为教师的显示和演示的过程,应将这个过程理解为学生自己尝试操作的探究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长方体实物,又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它的构造。然后把纸盒沿着棱剪开,教师接着展开。让学生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可以在展开前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它们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然后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把这些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并概括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这样学生就能抓住长方体本质特征,最终形成概念。这样教师借助于直观教学,运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逐步抽象,环环紧扣,层次清楚,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建立表象,从而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

四、迁移比较――理解概念

在教学概念时,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建立的旧知识引入观念,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可以从“加法意义”来引入;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学习“质因数”时,可以从“质数”和“因数”两个概念引入。

五、注重抽象――建立概念

在教学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连贯。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如在学习“体积”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石头扔到同样的圆柱水杯中,然后观察两个水杯水的高度来展现石头体积的大小。这样将抽象的体积概念就转变为了水具体的高度,对于尚未形成抽象思维方式的小学生来说就更容易掌握。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错误做法,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数学活动,以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