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爪金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爪金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杨柳,杨东娟,马瑞君,孙坤,范庆

【摘要】 目的对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两相溶剂萃取法萃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24个峰,鉴定了其中的2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43%;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石竹烯(29.52 %),大根香叶烯d(22.32 %),α?石竹烯(19.52 %),β?榄香烯(13.32 %),大根香叶烯b(2.83 %),上述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51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叶具有一定的药用开发价值。

【关键词】 五爪金龙; 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又名五爪龙、上竹龙、黑牵牛等,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植物,多年生缠绕草本。原产亚洲热带和非洲,目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及沿海岛屿等地大量生长。五爪金龙叶、块根可入药,外敷热毒疮,有清热解毒之效[1]。五爪金龙资源丰富,但对其挥发性成分至今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爪金龙鲜叶的挥发油,采用gc?ms 法分离并鉴定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利用其丰富的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于2008?09在潮州市东湖路边剪取正常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五爪金龙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1.2 仪器tc?15恒温电热套(海宁市华星仪器厂);shb?b95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挥发油的提取称取1 000 g叶片,放入挥发油提取器中,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每2 h取精油1次,总蒸馏时间为8 h,用无水na2so4干燥,再用氮气使乙醚挥发得到0.365 6 g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微香味。

2.2 挥发油的分析分析仪器为qp2010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

气相色谱条件:石英毛细管柱db?5 ms,30 mm × 0.25 mm,膜厚0.25 μm。升温程序:从60 ℃开始,保持1 min,以10 ℃/min升到260 ℃,保持30 min,进样量0.1 μl;分流比1∶40;载气为he,柱流量1.0 ml/ min,进样口温度250 ℃。

质谱条件:ei源;电离电压70 ev;离子源温度200 ℃;扫描范围20~500 amu。

2.3 数据处理及质量检索样品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各分离组分采用美国国家标准局nbsli?brary谱库检索,参考文献加以确认,含量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

3 结果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得到总离子色谱图(见图1),共分离出24个组分,鉴定其中的2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43% 。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质谱图经计算机检索并与文献资料核对[2],确定了五爪金龙叶片挥发油的成分及相对含量(表1)。表1 五爪金龙叶挥发油成分(略)

4 讨论

本实验通过gc?ms法对五爪金龙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24个组分。含有18种倍半萜及两种含氧衍生物,占总含量的97.29%(见表1)。萜类化合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其中许多在日用品、药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3]。其中石竹烯的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油含量的29.52 %,其次是大根香叶烯d(22.32. %),α?石竹烯(19.52 %),β?榄香烯(13.32 %),大根香叶烯b(2.83 %)。上述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51 %。石竹烯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4]。氧化石竹烯可治疗皮肤霉菌病,尤其是短期治疗甲霉菌病的新的抗真菌剂;同时还具有舒肝、镇痛、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5,6]。γ?榄香烯能够干扰癌细胞的生长代谢,是抗癌的有效活性物质[4]。大根香叶烯 d、大根香叶烯 b是广泛用于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7]。这些有效成分在五爪金龙叶挥发油中均存在,且石竹烯、大根香叶烯、α?石竹烯含量较高。因此,五爪金龙叶挥发性物质在药物合成和新药研究方面都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华南地区五爪金龙资源丰富,本研究结果为五爪金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4卷第1分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97.

[2]丛浦珠.质谱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783.

[3]谭仁祥.植物成分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86.

[4]杨永利,郭守军,马瑞君,等.下田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4): 355.

[5]杨晓东,肖珊美,徐友生,等.乌饭树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j].生物质化工程,2008,42(2) :23.

[6]谭志伟,余爱农.茗荷嫩茎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j].精细化工,2008,25(3): 234.

[7]阎建辉,唐课文,许 友,等.gc/ ms 法分析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质谱学报,2003,2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