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别害怕熊市 经济下行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机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害怕熊市 经济下行过程中会出现大量机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产能化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中国经济走到今天,不靠创新已经走不下去。过去一两年的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增长速度在不断放缓,虽然2015年一二季度的GDP是7%,但电力指标、运输货运量的增长率和企业层面各方面的情况都清楚地告诉我们:经济正在衰退。

为什么衰退?因为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内部所积累下的结果性问题到现在已经盖不住了,必须要由某种方式表现出来。表现在宏观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表现在微观上,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衰退的原因是过去透支了今天的经济景气。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遭遇断崖式下跌,虽然是外部冲击引起的,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脆弱。如果我们能利用2008年的时机,在经济下跌过程中忍受痛苦,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就不会有今天的困境。

前两天见了一家民营钢铁厂,他们告诉我现在全国钢铁的生产能力大概在11―12亿吨,而全国的消费能力只有6―7亿吨,也就是说钢铁产能过剩30%―40%。这些过剩产能没有消除之前,钢价不会反弹,各家都在产能的压力下低价销售钢铁。低价销售的结果是谁都没有利润,一些钢铁公司是靠着政府的救济活着,其实早就该倒闭了。它们不倒闭,那些效益高的钢铁公司也无法正常经营。钢铁行业是传统制造业的一个代表,我们用新的产能泡沫去掩盖旧的产能泡沫,结果致使泡沫越来越大。资本市场有泡沫,但泡沫主要在实体经济中,表现为过剩产能。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驱动,当出现过剩产能的时候,企业就不敢投资了,依赖投资的增长就会下降,这是结构性扭曲持续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结果。出路在哪儿?去产能化。如果不把过剩的产能消除掉,价格起不来,企业经营会很困难,经济就会长期在低位运行。所以,去产能化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在熊市中会出现大量商业机会

如果说A股场外配资是个问题的话,那么和金融体系与政府体系中的坏账相比,简直就是小菜一碟。A股配资总共有两三万亿元,而金融体系的贷款余额是八十多万亿元,如果坏账率是10%,也有七八万亿元,而且有可能还不止。政府融资平台在执行4万亿过程中积累的债务,现在官方估计就有20万亿元,这才是中国经济的大隐患。

A股市场是政府制造的国家牛市,当风险逐渐显现的时候,又是政府去清理场外配资,把它打压下去,暴跌之后,政府又出面救市。尽管社会反响很大,但其实A股市场只是中国经济中的一个小问题。大问题是政府负债、银行坏账、实体经济中的过剩产能。过剩产能有多严重?各个行业不一样,据说水泥行业的过剩产能是60%以上。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去杠杆的过程和去产能的过程可能会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在去产能和去杠杆的过程中,企业的首要任务不是发展多快、要做多大、赚多少钱,而是活着。宏观形势严峻,是不是我们就不干了呢?当然不是。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价值才能显现。

我喜欢熊市,不喜欢牛市,为什么?因为在牛市中,资产的价格都被高估,只有在熊市中,资产的公允价值才能够在市场上出现。所以,不要害怕熊市,不要害怕经济下行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商业机会。为什么此时要谈创新,谈创业,谈互联网?原因就在这里。

经济下行中的商业机遇

最近我除了上课就在各地看企业。为什么现在企业看得比较多?因为宏观经济没得看了。我去基层看,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机会:

一是行业重组。行业重组的机会非常之多,比如钢铁行业,很多中小型钢铁公司要倒闭,这正是并购的好时机。但现在并购的障碍在于地方政府的干预,企业不行了,地方政府首先想到的是税收和就业,他会用各种办法来挽救濒临死亡的企业。经济就像自然界,死的时候你要让它死,它不死,那些活着的也活不好。这些濒临死亡的企业不惜一切代价获取现金流,把价格压得非常低,以至于好企业也活不下去。

政府和经济学家考虑的不一样。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预,好企业不敢收购,因为收购的前提条件是不许裁员。这怎么可能?如果地方政府不阻碍,现在有很多并购机会,优秀的企业通过并购提高它的市场集中度,获得一定的定价能力来改进它的利润率,实现经营状况的好转。

这些市场份额比较集中的企业,下一步要做的是研发,推动升级换代。在上个世纪,汽车工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美国有两百多家汽车公司,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几十年间美国的两百多家汽车公司最后变成了三家。中国工业的发展也会走同样的道路,不断地集中,只有集中才有规模效益,只有集中才能有足够的资源进行研发。

第二个机会是传统企业的更新换代。我去年看了奔驰和宝马的生产线,车间里没有几个工人,到处都是机器人,工位和工位之间的搬运全都是自动化。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新的技术去提高效率,不必硬把自己套进互联网思维,而是要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新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效率。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缝纫机的,缝纫机行业2015年上半年销售额下跌20%,利润下跌60%,而他的企业销售额和2014年基本持平,利润跌了大概不到10%。我问他为什么可以取得高于行业的成绩,他说,无非是把电脑装到了缝纫机上,用电控提高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序。劳动力市场的形势迫使他提高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但只需要提高一点,就可以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不需要追求高大上的东西,只需要一点点改进产品,一点点改进技术,这方面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第三个机会是创业。创业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创业不是大众之事,而是小众之事。互联网之所以在中国轰轰烈烈,以至于大市值互联网公司有一半在中国,为什么?第一是因为中国的传统行业效率低,给互联网公司留出了足够大的空间;第二是因为政府管制少,进入相对自由。

我不否认互联网是一个很有效的工具,但互联网的作用是什么,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互联网无非是一种更为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手段,有助于降低和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交易成本,所以互联网的作用是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量,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互联网的应用因此主要是在交易环节而不是在生产环节。至于生产环节效率的提高,仍然要靠传统的研发。

有人说,现在有了大数据,可以改变生产、研发和传统设计。我看到的大数据,离真正能够产生效益还远着呢。对于现在流行的网上金融也不要寄予过高期望。例如,用众筹的方式做股权投资,可以大胆尝试,但预期不能太高。因为股权投资是小众的事情,风险太高,大众无法承担。

互联网+可以做蚂蚁金服,传统金融业也可以做+互联网,比如陆金所。我认为,传统金融+互联网更有优势,这是由金融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当然,互联网公司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他们说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大数据。我不否认,你可以在大数据中发掘、分析,为你的客户做信用评级。但是从这些大数据到准确的信用评级道路还非常漫长。以阿里在淘宝、天猫积累的交易数据能做多少贷款?阿里金融的余额是三百多亿元,对于传统金融来说,是个很小的数目,和全国贷款余额七八十万亿根本没法比。为什么?因为大数据的信息含量太低,相当于低品位的矿石,你要用多少吨贫矿才能生产出一吨铁?你要用多少大数据才能放出一笔贷款?

所以对于互联网,既不要排斥、轻视它,也不要产生恐慌情绪,而是要冷静地沉下心来分析自己行业的业务特征,有哪些是适合互联网做的,哪些是互联网无法做的,我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传统企业对互联网刚开始是漠视,当互联网冲击到自己时很快变成了恐慌,现在是恐慌情绪下盲目崇拜。很多传统企业向互联网投降,我觉得太早了。

我们不妨看看沃尔玛。沃尔玛网上销售做了几十年,投资建自己的网站和电商仓库,在中国收购了仅次于京东的1号店。同时,沃尔玛调整自己的店面结构,下沉,逐渐减少大型门店,增加中小型社区店,这些社区店将来就是电商的提货点和送货点。

管制是创新的大敌,但这并不意味这除了互联网其他行业没有机会了,要看到在经济下行过程中,政府的改革措施反而是比经济上行的时候更到位。 (本文是许小年在Jeep-中欧戈十回归日上的演讲,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