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柘沟土陶的最后守望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柘沟土陶的最后守望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路线: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全程83公里。

路况:从济宁开车上日东高速,然后转京福高速,从曲阜北高速路口下车,进入327国道,然后向左转进入金柘线一直前行,直至柘沟镇,路况较好。

探访点:山东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

柘沟镇位于山东泗水县西北部,是个千年古镇,地理位置优越,人文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是我国早期的制陶地之一,是东夷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衍生地,成为不折不扣的“土陶之乡”。柘沟大缸曾一度畅销大江南北,用陶土烧制的鲁柘澄泥砚,以花色品种繁多 形制传统创新、不渍水、不损笔,古朴大方的特点,多次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国外友人。

柘沟陶土资源十分丰富。据国家地质部门勘探,这里的陶土属非金属矿物,化学元素齐全,比例适当,耐高温,不仅适宜制陶,也是翻砂井喷封口和建材行业的最佳选用材料。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美丽的柘沟千百年来诞生了无数的民间土陶艺术家,世世代代相传下来,使柘沟土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但随着瓷器钢化玻璃塑料等现代工业日用品的涌现,土陶用品渐渐退出百姓的日常生活,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土陶艺人还在坚守阵地,刘敬杰就是“柘沟土陶最后守望者”。

当我们驱车来到位于柘沟镇西部的刘师傅陶器作坊时,仿佛看到了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面:老土窑洞,传统技法,洞前场地上满是一摞摞罐、缸,盆等瓦器制品,低矮的土坯房内四周窗户都已封闭,见不得半点阳光。在昏黄的灯光下,老艺人刘敬杰师徒二人正在制作瓦器,一人和泥,一人拉坯,动作娴熟而认真……刘师傅家的土陶技艺系家传,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土陶技艺看似简单,但真正掌握它却需要七到十年的时间。筛选陶土、揉拌陶泥需要力气,制作陶器需要耐心、烧制陶坯需要手巧。由于受父辈的影响,踏实勤奋又天资聪慧的刘师傅从九岁开始玩泥,16岁时就从父亲手里学到了全套技艺,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年过半百的刘师傅俨然已经成为了柘沟及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的“土陶宗师”。在刘师傅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柘沟土陶产品种类主要有缸,罐、甏、盆等六十余种。由于工艺复杂,技术要求严格,制陶需经过晒土、澄泥、制坯、弓削,晾晒、成形烧制、出窑等十余道工序,因而生产的土陶制品具有质细,耐酸、耐碱不渗水,不起潮、耐撞击等优点。刘师傅的陶器作坊,主要是制作和销售大缸,鱼缸以及一些花盆之类的陶品,而工艺品制作的并不是很多。他烧制的鱼缸外形古朴大方,受到南方一些城市养鱼一族的喜爱,而用刘师傅的柘沟大缸腌出的济宁玉堂酱菜清脆香甜,不仅是国内市场上的抢手货,而且还连同柘沟大缸一起成批次销往国外。

“出窑”是土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整个过程中最热闹的一道工序,而非常有幸的是第二天就是这批陶器出窑的日子,我们一大早再次来到陶器作坊。“开窑”,当清晨刘师傅粗犷的声音在这个千年古镇响起时,迅速引来了周边看热闹的乡亲,在泛蓝的天光和院内温暖灯光映照下,大家流露出企盼而喜悦的目光。随着一股热浪袭来,窑门打开了,那些头戴帽子,身围厚围裙,手戴布手套的乡亲们开始忙碌起来,抬的抬,提的提,挑的挑,当一件件还散发着窑火余温的大缸、水缸、陶罐,甚至陶脊、陶瓦、陶滴水等运过身边的时候,大家都忍不住伸出手来,以指叩击,那陶器发出的“叮当”声就与人们啧啧称道之声融合成一片。

户外探险提示

交通:(1)火车:从北京到日照,郑州到日照等车都经过泗水站。南下北往各趟列车都可在兖州,泰山,邹城市等站下车,换短途巴士两小时内即到。(2)飞机:飞济南或者郑州,再换长途车,几个小时内即到。(3)长途汽车:从北京出发的话可以乘坐到济宁的班车,坐到曲阜或泗水车站下,然后转车泗水柘沟镇。泗水汽车站位于县城济河路中段。

住宿:(1)圣源酒店(四星级 餐饮、住宿、商务,娱乐,健身)县城济河路160号0537-4252888。(2)新华大新店(餐饮,娱乐,会务) 县城中兴路南首0537-4265999(3)机关招待所(餐饮、住宿,娱乐,会务)县城文化路中段0537-4253888。

饮食:在柘沟可以吃羊肉喝羊肉汤,味道不错;镇上的小吃并不多,除非是大饭店,一般都没有米饭,主食基本上都是煎饼,馒头和火烧之类的面食。

特产:柘沟主要有各类陶制的茶具、瓷狮,罗汉女、瓷板画,看盘,花瓶等,宋代烧制的澄泥砚为当时的四大名砚之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