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的使命:在生命的田野里立德树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的使命:在生命的田野里立德树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立德树人”的目标,这一目标规定了新时期全体教师的共同使命:培育具有民族情怀、祖国情结、社会意识、人文素养与发展潜能的学生,这些学生既要有世人公认的道德底色,也要有行走于社会丛林的主体力量,成为积极向上、协调发展的鲜活生命。要培育这样的生命,必须在社会生活的田野里感受生命的律动与价值,成就生命的底色与活力。

回归生命的田野,承担“立德树人”的使命,这既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全体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生命的田野,即生命的现实处境与生长的实然状态。生命的成长离不开脚下的土地,生命的绽放离不开养育的田野,云中漫步的生命不是发展的常态,只有脚踏实地,在生命的现实处境与实然状态中探寻生命成长的路径,才能成就有持续发展力的鲜活生命。帕斯卡尔说:“一个人的德行所能做到的事不应该以他的努力来衡量,而应该以他的日常生活来衡量。”费希特认为学者的真正使命,是“高度注视人类一般的实际发展进程,并经常促进这种发展进程”,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去,高度注视学生生命的实际发展进程,智慧地促进学生生命的实际发展,这就是在生命的田野里立德树人”的本质。

在生命的田野里“立德树人”,就是要把注视的目光从教材、教参、题海的云端中收回来,重新聚焦在儿童生命发展的需求上,关注儿童的现实处境,体察儿童的真实内心,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儿童的生命发展,帮助儿童在自己的田野里播撒希望,在自己的道路上寻找生命突围的路径。然而,当下不少教师满眼是分,有分无生,有知无人,生命的田野在日复一日中被漠视,儿童生命的现实处境被虚化。教育远离了儿童的生命田野,其结果必然导致儿童的自我迷失,迷失了自我的生命既难以“立德”,更难以“树人”!

在生命的田野里“立德树人”,就是要切实回到每一个儿童的具体的生命轨迹中去。儿童不是抽象的,生命不是虚化的。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所有老师:“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教师要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必须从静态的知识与课程走向活生生的儿童,从抽象的儿童生命走向有生命力的儿童个体。没有儿童个体的生命田野,就难有整个民族充满希望的天空,我们只有“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能在儿童自我生命的轨迹上“立德树人”。

在生命的田野里“立德树人”,需要教师在自我生命的园地里不断绽放。只有自我生命打上了道德高尚的印记,才能用自身的魅力立起学生的德性,才能在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中回归教育和生命的根本,在立“自我之德”与“自我之人”中应对生命田野里的各种挑战,成就自我与学生的优质生命,从根本上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 61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