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生反哺”教师成长的新动力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生反哺”教师成长的新动力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日,讲授梁实秋先生《雅舍》,我声情并茂地投入在范读之中,想让学生体会其景、其趣、其美。但当我读完最后一句“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时,学生突然发问:“老师,‘数见不鲜’的‘鲜’不应该读‘xiān’,而应该读‘xiǎn’”?我问为什么,学生齐答:“这里‘鲜’好像是很少的意思,当然应该读‘xiǎn’”。当时感觉学生说的有点道理,我停顿了一下,肯定地说就是读“xiān”。但学生不依不饶大声发问:“为什么呢?”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教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能随意糊弄学生,我坦率地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等老师回去查阅资料,下节课告诉你们。”

这节课结束了,我如释重负地回到办公室查阅资料,原来“数见不鲜”是有典故的。语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司马贞《史记索隐》解释:“数见音朔现。谓时时来见汝也。不鲜,言必令鲜美作食,莫令见不鲜之物也。”这里“鲜”指“新杀的禽兽,引申为新鲜”。这句话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第二天,我如实告诉了学生,并带有检讨地说:“同学们,老师是人,不是神,也有许多知识空白,今后请你们多提问题,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这次“学生反哺”,让我触动很大,作为当代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新时期的教师要从思想、学识、师德等诸多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学生反哺”,应是教师成长的动力源

一、转变视角:教师要蹲下身聆听学生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曾指出,教育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教师与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与被动接受者的关系,而是跷跷板式的相互合作的关系。教师在知识方面不再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快速吸收新技术与新文化的能力有时远远超越老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学生从小就有了提升自我知识、能力的空间。比如,有的学生精通音乐书法或酷爱小发明小创造,于是在文理交汇的探索上可能优于教师;有的学生从小就随父母“周游列国”,对各地的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问题,可能比教师更有切身感受;有的学生家藏书万卷,阅读无数,其对文学的理解可能比教师更有独到见解。

我们老师如果仍长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弄旧教案”,那不想落伍也难。教师要蹲下身来看学生,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可以学到我们老师原本不知道的内容,比如一些网络技术或流行语,年轻学生比老师要接触多,理解快。另外,一些新文化、新思想年轻学生总是第一时间能感受到,老师在和学生频繁交流中就能自然而然地传输到自己的脑海里,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今老师常听学生的话,亦可胜读十年书。此种事半功倍的事,我们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二、与时俱进:教师要成为源头活水

信息时代,学生只能从教师的桶中汲水的时代早已过去,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大千世界,倒是不少老师由于时间、精力或者兴趣等原因的限制,思想趋于保守、知识转向守旧。如果老师不继续学习,到最后,怕会在学生的一片失望眼神中黯然“下课”。

当代教师应当意识到:需要学习的不只是学生,自己更需要与时俱进。教师要树立“我也是学生”的观念,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弥补知识的空白。目前,教师可以通过进修,重新回到教室,提升个人学识水平;可以参加各种培训项目,提高个人业务能力。现在国家、省、市十分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每年都会拿出专项资金组织实施教师培训项目,如“国培计划”、“引智培训”计划、省市“送培到县”计划等。老师要珍惜这些机会,认真学习,认真反思,认真总结。在“读万卷书”中汲取营养,补充知识,提高水平,让自己的知识成为“源头活水”。

三、传递梦想:老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育的基本原理便是创造出憧憬你的憧憬的关系。如果一位老师有着向往新世界的梦想,充满着学习的热忱,身上自然会散发出一股无穷魅力。而受到这“梦想力”触动的学生,也会不知不觉萌发学习的欲望。所以师生关系的基础应是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刺激的友情关系,是“梦想的传递”关系。教师自身若未能怀有理想,是无法激发学生产生“憧憬”欲望的。假如教师上起课来十年如一日,一点变化、进展也没有,不但自己会逐年丧失朝气,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也会逐渐下将。

传递学习梦想,可以创造高效的课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平日里互感兴趣、互相关心,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就能感觉到“老师也和我们一起在成长”,于是课堂上常常会营造出热烈的学习气氛,互相砥砺、相互切磋。这样的课堂,激发了“师教生学”的潜能,催化了师生彼此学习的欲望;这样的课堂,就应该是优质、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应该是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张民生所说的“师生潜能都得到发展的活课堂”。所以,教师不仅是指导别人的专家,同时也应是懂得学习的专家。

传递学习梦想,对教师自身健康也大有益处。人若能经常保持着学习的心态,自然会显得年轻。因为人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特别能促进体内细胞的活化。如果老师能够从心底里认为学习是件有趣的事,并乐于和学生分享学习的喜悦,必然能常保心境年轻。

如今,名师引导、理论引领、自我反思等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被广泛推介。毫无疑问,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肯定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学生反哺”时下还没有受到广泛重视。其实,“学生反哺”早有先例,当年胡适先生顶着留美博士的头衔来到北京大学任教时,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但当学生傅斯年一开口提问,他立刻汗流浃背,觉得自己在古典文化方面与傅斯年相距甚远。胡适感慨地说,“现在学生里有人比老师学问还大”。这促使胡适痛下决心,从头学习古典文化。因此,胡傅二人终生亦师亦友,成为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的一大美谈。我们教师可以对比胡适想想自己,承认某些方面不如学生,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学生反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教师应该积极地迎接学生的挑战。来自学生的“反哺”越多,教师成长的动力就会更强,成长的速度就会更快。

(作者系江苏教育学院运河分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