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常规治疗+更昔洛韦+干扰素治疗),空白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更昔洛韦),就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10―0022―01

病毒性脑炎(VE)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夏秋季高发,常急性起病,严重危害小儿的神经系统。本病多属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早期有效抗病毒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VE,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VE患者100例,均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更昔洛韦+干扰素治疗)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更昔洛韦)5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10月一14岁,平均年龄5.6±4.5岁,病程6.5±5.3天。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脑脊液及脑电图等检查方面在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所有患儿均行常规退热、镇静解痉、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合理使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更昔洛韦治疗:5mg/Kg.次,q12h,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小时,疗程7―14天;

观察组:常规治疗+更昔洛韦+干扰素治疗(干扰素a-2b:10万IU/Kg.次,qd,肌注,疗程5天)。

1.3临床疗效评估治愈:1周内发热消退,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意识清醒,无头痛、惊厥,神经系统损伤开始恢复

有效:1―2周内发热消退,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意识清醒,无头痛、惊厥,神经系统损伤开始恢复;

无效:治疗2周发热未消退,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意识不清,头痛、惊厥等无变化甚至加重。

2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用SPSSl6.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计量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行x2检验,P

3 结果

3.1观察组患儿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2不良反应观察组:干扰素不良反应:发热2例,T37.7―38.5,物理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1例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1例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例皮疹;

对照组:1例皮疹;1例肝功能轻度异常。停药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

4 讨论

VE是病毒所致的脑实质及脑膜炎症,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柯萨奇病毒和埃克病毒是最为常见的致病病毒,其他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水痘病毒、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及肠道病毒等。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随后通过血脑屏障或血液循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亦可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一旦侵犯神经系统,常引起神经细胞炎症、水肿及坏死等病理改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当炎症波及脑膜时,则引起病毒性脑膜脑炎。不同病毒所致的VE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及预后不同。流行性乙型脑炎常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易致后遗症;而埃克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病情相对较轻,病死率低,一般不留后遗症。次病是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以及防止并发症。而早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显著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更昔洛韦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GTP与病毒DNA结合,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抑制病毒DNA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是一种广谱抗DNA病毒药。更昔洛韦作用迅速,用药后1小时就可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对正常未感染细胞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可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药物浓度较高。本研究两组患儿均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疗效较好,表明更昔洛韦对VE治疗疗效肯定。干扰素是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促进抗病毒蛋白合成发挥病毒作用,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作用。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广泛覆盖更可能感染病毒,发挥强效抗病毒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单纯使用更昔洛韦比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干扰素治疗小儿VE,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症状,缩短病程,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