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历定义过程 理解概念本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历定义过程 理解概念本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很多教师会把圆的概念、半径、直径及其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会选择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式进行数学活动,用告诉、发现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这些概念;在教学用圆规画圆时会总结详细的画圆步骤,让每位学生掌握画圆的方法;在渗透数学文化时,会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人文背景,向学生充分展示圆的文化内涵,但在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方面,学生没有达到数学的理性与概括。综观这样的获得知识,除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搭建必要的认知台阶外,并没有为学生数学思考力的提升作出贡献。因此,对圆概念的本质理解是不深入的,学生心中呈现的仍然是一个静态的圆。如何让学生心中的圆动态化,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圆这个概念时不应该只是为了定义而教学,而应该让学生经历定义过程。于是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教学片段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圆规”到“直尺”――突破画圆工具,理解圆的内涵

学生对圆既熟悉又陌生,一方面学生已经知道了圆的形状特征(半径、直径及关系等),另一方面对圆的图形性质(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又知之甚少。用圆规画圆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圆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发现圆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归纳出画圆的方法的两个要点:定点和定长。但是在这个操作活动中思辨活动比较少,也就是说画圆为什么要定点、定长,这个概念学生是模糊的。因此在学生掌握了用圆规画圆后再提出一个思维挑战:用直尺画圆。用直尺画圆,先让学生定点,然后思考定长。怎么定长是考验学生的关键问题,学生必定会思考怎么才能使从定点出发的线段相等。通过实践学生想出了五种方法,让学生在思辨中感悟到圆的本质属性――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因此,用概念的本质去解决画圆的方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

师:你能用圆规画圆吗?请你试着画一个圆,画圆时想一想要注意什么呢?(生画圆)

师:说一说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生:圆规两脚分开。

生:圆规两脚之间的高度要一样。

生:画圆的过程中圆规要稍微倾斜30度左右,使画出的圆的线条流畅,画圆过程中带有针的一端不能移动。

生:圆规两脚的距离不能改变。

师:圆规两脚的距离为什么不能动?

生:动了就是一个脚到圆心的距离不相等了。

生:动了半径就不一样了。

……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说的注意点,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1)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定点;(2)圆规两脚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定长。

师:按照同学们说的,老师也来画一个(边说边画),先定点,再定长。

师:请你把刚才画的圆修正一下,或重画一个。

……

师:刚才我们用了圆规,先定点再定长画了一个圆,你能不能用直尺,利用定点、定长这两个知识点画一个圆呢?你打算怎么画?小组讨论下。

方法一:

生:我们组的办法是先在纸上定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出发画3cm长的线段,画得越多越好,然后把各条线段的另一端点用曲线连起来。

师:画得越多越好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圆的半径都相等的,其实这些线段就是圆的半径,半径可以画无数条,画得越多曲线就容易连起来。

方法二:

生:我们跟他们不一样。先画一条10cm的线段,取一个中点,再通过中点画20条10cm的线段,并且这个点都是这些线段的中点。然后把这些线段的端点用曲线连接起来。

师:你的定点、定长在哪里?

生:定点其实是这个中点,定长是10cm线段的一半5cm。

师:为什么要画20条这样的线段呢?

生:线段画得越多越好,曲线就容易连接起来,不一定要20条,30条、40条都可以。

方法三:

生:先画一个十字架,每条线段定一个点到中点的距离相等,然后把4个点用曲线连接起来。

师:……

方法四:

生:用一把直尺量取一段长度作为圆的直径,记录下这条线段的中点,把这个中点作为圆的圆心,把直径作为边长作一个正方形,然后作这样无数个正方形,这样正方形的顶点就会构成一个圆的图形,这个我是在一本书上看到的。

方法五:

生:画一个正六边形,然后把多边形的顶点用弧线连起来。

……

师:你们的方法太好了,用直尺也能画圆。那让我们一起来用直尺画圆吧。

二、从“小”到“大”――突破空间的局限,体验圆的特征

如果说用圆规画小圆、等圆是让学生感受画大小不同的圆是跟定长有关,那么让学生在操场上思考怎样画大圆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画圆不一定要用圆规,只要有定点与定长就可以,这也是对用直尺画圆的突破。因此,在教学中发现有学生用“十字坐标”法画圆,这种方法其实是对直尺画圆的一种迁移。而学生想到了用钉子与绳子画圆的方法是一种对圆定义的突破。只要将与圆心距离处处相等的点连起来就成圆了,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圆的特征。因此,这样教学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自我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用圆规、直尺在纸上画圆。老师这里有一个半径为4cm的圆,你能跟我画一个同样大的圆吗?想一想应该怎么画?

生:只要我画的圆半径定在4cm就行了。

生:……

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与老师的圆一样大的圆。(生画圆)

师:刚才我们都是在纸上画一些小圆,如果要在我们的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2.5米的大圆,你有没有好方法?(生思考)

师(启发):我们的圆规比较小、直尺比较短,篮球场上画大圆还能用它们来画吗?

生:不行。

师:那我们的定点、定长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用一根2.5米长的绳子,固定一端,然后以另一端绕着这个端点转一周就成了一个大圆。

生:还可以先在操场上画十字坐标,以十字坐标的交叉点为圆心,定好上下和左右的半径,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再连接它们的对角线,采用切割的方法,先把正方形切成正8边形,再切成正16边形,再切成正32边形。然后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成圆了。

三、从“方”到“圆”――突破思维限制,感悟圆的本质

“一中同长”是圆和其他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得以凸显与内化的重要属性,而“曲线图形”“没有角”等特点是圆的非本质属性。从中心到图形上相等的线段条数的对比教学,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多边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更是在比较辨析中促成了学生对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的深层次认同。从正六边形一直到正800边形,更是架起了多边形与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有了直与曲图形辩证统一、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等的思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特征就是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研究的,圆确实具有大家说的这些特点。知道古人是怎么说圆的特征吗?

师:古人说圆是“一中同长”,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一个中心点!

师(笑着):什么是“同长”?

生:半径一样长,直径的长度也一样长。

师(反问):圆,有这个特征吗?

生(齐声):是的。

师: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中“一中不同长”吗?(如下图)

生:如果把线连到三角形的边上,那么它们线段的长度就是不一样的。

师:连在各顶点上的长度是相等的,但连接边上的长度与连接顶点长度就不一样了(出示课件),但是圆呢?

生:都一样。

师:是的,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而且正三角形内,中心到顶点有3条线段相等,正方形有4条,正五边形有5条……圆呢?

生:有无数条。

师:为什么是无数条?

生:因为圆上面有无数个点。

师:那谁来说说,半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

生:一端在圆心,一端是圆上任意的一个点。

师:其实,圆出于方。(课件演示正多边形边数不断增多,最后转变成圆的动态过程)

生(惊奇):成一个圆了!

师:现在是正800边形!

师: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生:圆是正多边形变成的。

生:我认为圆是一个正无数边形。

生:圆可以想象成正无数边形。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现在请你闭眼想一想,当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正多边形会接近什么图形?

生:圆。

师: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大方无隅”。大方就是指最大最大的方,“无隅”猜一猜,“隅”是什么意思?

生:角。

师:这样一来,圆是不是“一中同长”。

生:是的。

师:是的,圆“一中同长”才是它的本质特征,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墨子就发现了,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通过三个环节对圆概念特征的体验,学生以思辨的形式对“圆为什么会圆”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复理解,使其明白了“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真正的意义。因此,对圆概念的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定义的过程。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苑第一小学 3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