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奈\莫奈《草地上的午餐》比较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奈\莫奈《草地上的午餐》比较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爱德华・马奈和克劳德・莫奈同是法国印象主义的主要奠基人,他们在画面中都大胆的运用光和色彩来表现,1863年马奈在落选者沙龙中展出的《草地上午餐》一画引起了世所罕见的轰动,不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方法都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学院派原则相悖。时隔两年,克劳德・莫奈也以相同的题目命名创作了《草地上的午餐》,从这幅画的题材和构图来看肯定是受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画启发而作,也可能是想和马奈一比高下。

关键词:印象主义;光;色彩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089-01

印象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至70年代,当时西方对光学与色彩学的研究已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出版了一些有关的著作,从而启发了一批勇于创新的青年画家,而这当中以马奈、莫奈作为印象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爱德华・马奈,1832年生于法国巴黎,出身在一个大资产阶级的家庭里,这种家庭的传统发迹之途就是出任公职。爱德华・马奈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却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印象主义,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可以说印象派的创始人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25岁的莫奈在舍依曾画过一幅长20尺的巨作《草地上的午餐》。那时库尔贝也在舍依作画,他很喜欢莫奈,常来看他并给《草地上的午餐》提修改意见。此画完成后,莫奈十分后悔听了库尔贝的意见,对作品很不满,决定不送沙龙展出。在离开舍依时因缴不起房租而将此画作抵押,可惜因房屋潮湿,这幅巨作被损毁了。现在这幅是小的草图。他们的画作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多方的猜测、思索,画风独树一帜,他们在画面中都大胆的运用光和色彩来表现,以下对两幅油画作简要分析:

一、画面构成

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来看,画中几个人物构成一个互相交错的三角形,画面上一个女子坐在林中溪边的草地上,与两个穿衣绅士作伴;左侧前景有一只翻倒的篮子,食物滚出篮外,又在后景的湖池边,添画了一个穿衣的女人,俯身站在水里捞捡什么,从这种三角式的构成来讲,好像是有稳定画面的作用,但两个女人的出现给观者的感受却是一种幻境般且各自独立存在于自我的空间。但从艺术意境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画家的精心安排,因为在此前女子的一般都是在历史画和宗教神话中出现的。毋庸置疑,它是革命性的创造。

二、表现手法

马奈的画面中的人物神情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没有什么关联,为了避免完全写实的立体感,人物的表现笔触多用平涂式,从表现手法上看,人物塑造结实有力,裸女的身体几乎没有施加过多的阴影,形体却饱满浑厚,风景的表现概括简洁,篮子水果还是不变的静物写生,受传统写实画风影响,画面多呈现出传统的写实风格,画面大胆用光来表现,左下方的裸女像圣母一样光芒四射,但光源多为散光,每一个独立体又好似都有一个特定的光源照射,整体来看,马奈在画法上对传统绘画进行大胆的革新,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精细的笔触和大量的棕褐色调,代之以鲜艳明亮、对比强烈、近乎平涂的概括的色块。相比之下,莫奈的画面中,人物的色彩更加鲜亮,光源统一,对于阴影的表现,较之与马奈而言,莫奈放弃使用黑色,阴影部分也是更多的色彩变化,而人物塑造更多注重的感受表现,虚化的边缘线和短而有力的笔触,“光”在莫奈的笔下运用甚为突出,他把光作为条件色,记录景物的固有色在“条件色”融合一刻的变化,用自然色彩表现瞬间的印象。

三、主题情感

马奈,1832年生于法国巴黎,出身在一个大资产阶级的家庭里,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热情奔放,不受拘束,追求独立自由,他反对保守,同情进步,维护共和主义,具有自发革命意识。当他把全部渴望自由的生命和热情转向艺术时,他在绘画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草地上的午餐》是艺术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也许画作本身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多少,但是它的寓意却好似画家向传统教条式的写实主义发出宣战的呼声,不仅题材上冲破了当时传统的历史宗教题材,在表现手法上也是以古典的高贵气质和华丽美艳的印象派色彩交融在自己的画中,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画家。

如果说马奈是印象派的开拓者,那莫奈确是受之无愧的印象主义发扬者,他将印象主义描绘的淋漓尽致,布丹曾对莫奈说“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而这以后,莫奈也确实如此去做的。 同样是以《草地上的午餐》命名的创作,莫奈的画面更为自由奔放,不禁让人联想到莫奈所表达的是关于马奈画作中的未完全“释放”的极致扩充吧,不管是何种猜测,莫奈打破传统,完全以母题的视觉经验的感知为主要出发点,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

参考文献:

[1]佟景韩、余丁、鹿镭著.欧洲19世纪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