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城镇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城镇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如何做好城镇统筹规划与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原则、城镇化存在误区、以及管理经验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建设管理原则;误区;管理建议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city changes a course,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work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tow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inciples, urbanization has briefly outlines three aspects misunderstandings,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inciple; mis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我国城镇建设管理原则

1.1保护生态和农村特色

在做城镇建设与管理工作时应该尽量保留现有资源在农村、景观、自然形态、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之间共生共存密不可分的关系。防止出现盲目的改造农村农民公寓的现象,盲目城市化、机械化、电气化将会毁灭村庄、位置、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化、有机共生的关系。

1.2坚持功能和空间的有机混合

乡村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土地和空间组合是一种有效率的存在。例如猪、家禽必须在农房散养,只有这样才更加适合农村生活的实际情况。如果盲目的按照城镇之中集中喂养的模式来改变农村,必然会改变当地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应该尊重传统育种模式和“拾遗补缺”式的优化,而不是根据城市“一起”模式将从头再来。从种植业来看,所有农作物栽培都发生在特定的空间(农田、水和作物),一个指定的时间(气候类型、季节、病虫害、周期),为了特定的目的(有一种需要或特定的交易对象)。尽管有这些特殊机械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城镇经济的发展,这是以工业化的方式来发展农业,从长远上来讲这是对城镇自然环境的破坏。

1.3保持乡村生态循环

农村居民在生理健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周围的良好的环境,保持清洁的水、土、良好的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城镇规划。它也将第一个成为农民的需求,正在被吸引到国家旅游,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农村的农民在资源的供给能力、农业农村生态共处能力和废物吸收分解是如此的城镇规划必须更多地关注“生态能力”。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农民的生存之本,它与城市的情况不同。这个城市是通过科技和工程是一种人工复合改性的生态环境,通过农村、农业是保持和保护的方式维持共生的人类和生态环境。

2.推动城镇化应避免哪些误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中小型城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快速的发展起来。城镇化的发展除了要坚持好保护生态农村特色、坚持功能空间结合以及保持乡村生态循环的三大重要原则外,还要提前认知到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误区。以下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避免以下三个误区,仅供参考。

误区一:以土地城镇化代替人口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为了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土地硬化,建成区面积增加”的城镇化模式作区分,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过去几十年,各地政府普遍存在着“土地财政”的现象,通过土地融资,以摊大饼的方式推动城市化,这一过程构成了过去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城市建成区扩大了,但失地农民及进城农民工却未实现市民化,城市政府并没有解决进城农民的福利保障待遇。简单来说,土地城镇化给政府带来收入,但人口城镇化却意味着政府要拿出一大笔资金来让进城农民工及失地农民享受市民待遇,出于财政考量,部分地方政府推动人口城镇化的动力不足。现阶段中央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将地方政府从以往单纯土地城镇化的道路上拉回到人口城镇化的道路上来。

误区二:以现有城区现代化代替城乡统筹城镇化

总理强调,“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城镇化从本质上说是城市文明不断在城市生长、并不断辐射小城镇及农村的过程,城镇化不仅是中心城区单方面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小城镇及农村同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但在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体制、且城市政府机构基本放在中心城区的情况下,城镇化就演变成中心城区单方面的现代化,城市的楼越盖越高,马路越来越宽,设施越来越先进,而部分小城镇及农村则逐步衰落,越来越失去生产生活的吸引力。

当前,随着大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但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并不愿意务农,他们更希望住在家乡附近的中小城镇,即“返乡不返农”,这给加快小城镇建设带来了良好机遇。小城镇能够就地就近聚集人口、吸纳就业,在优化布局中打造更多有活力的小城镇,并通过农业现代化解放农村人口,促进农村发展的同时让更多农民进城,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一环。

误区三:以生搬硬套的城镇化代替因地制宜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避免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不同地区的生态承载能力不一样,有的地区资源及生态条件不符合现代化城市生活的要求,对于这样的地区,盲目的造城运动,带来的只能是一个个空城。有的地方适合发展现代化农业、旅游业,那就不能忽视自己的优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味引进工业项目。

以广东地区为例,珠三角地区通过扩权强镇,增强中小城镇实力,从而提升珠三角地区发展质量;粤东西北地区通过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提高经济总量,释放两翼地区后发优势。发展阶段不同,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城镇化的模式也不尽相同。

总之,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根本是人的城镇化,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需要认准这一点,并通过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当前,惠州正在加快扩容提质建设,其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扩容提质,重在提质”,这里的“提质”不仅仅是提高中心城区城市建设质量、不仅仅是提高城市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提高所有生活在城市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小城镇及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这也正是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3.对城镇建设管理的建议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城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增加城镇建设与管理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城镇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我县还活跃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此,提出以下的建议和对策。

3.1正确处理城镇建设与新村建设的关系

城镇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的发展。首先,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城镇建设的一般规律的理解新村,必须联系本县实际,发扬优势,创造特色,有计划、有步骤为主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