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泥性与陶艺的情感表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泥性与陶艺的情感表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陶艺家对生活的某些感悟是通过感受“泥性”而得以尽情抒发的。当然,在陶艺创作中“情感”也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如果缺乏对“情感”的考虑,陶艺作品便不能表达出更深远的精神内涵。“情感”的升华能够为陶艺创作营造出更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泥性 情感 陶艺作品 表达 现实生活

1 引 言

陶艺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自然法则贯穿渗透其中的,尤其是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情感表达自然而然地成为创作中的重要核心内容。本文把陶艺创作中的泥性与情感表达作为重要的方面单独提出来加以研究,笔者相信这无疑会对陶艺创作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2 陶瓷艺术中“泥”和“泥性”的概念

在陶瓷艺术中,“泥”是指经过加工的黏土。又分为陶泥和瓷泥,瓷泥比陶泥细腻,含铁量低。而陶泥,一方面是陶土和瓷土特性的不同表达,体现了泥土固有的表现力,是陶艺表现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另一方面作为创作主体材料的载体也是一种物质,通过对它不同时期的表现,可以看出人的观物态度和整个时代的特征。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周国桢教授把自己的创作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朦胧时期、唯美时期、古风时期和新表现时期。且每一个时期都反映了作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现实生活的态度。而在当代艺术中物与心的交融、个人与外物的直接接触,不需要通过中国古代的审美取向。表现在现代陶艺中,是对形式的追求以及泥土质感的充分表达。另外,泥还是陶瓷艺术创作的语言介质。

很难给“泥性”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对泥性的理解,笔者认为,完全依赖于自己的实践体会和领悟。如:拉坯就是体验泥性、感受泥性的最直接的方法。通过拉坯我们能感受到泥的柔软、粗细、湿润等一些物理属性,在平时的陶艺创作中会经常用到拉、拍、摔、印、压等一些技法(见图1和图2)。可见“泥性”是要通过身体的动作去感悟的。另外,泥性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释义,那就是人与泥的契合程度。

3 陶艺创作中的情感

3.1什么是情感?

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在他的《美学概论》中这样阐释情感――“情感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象与主体之间的反映。对象与主体需要的不同关系产生不同情感,不同情感又驱使主体采取不同的活动,以符合主体的要求与需要”。根据这一解释,情感首先体现了客观对象与创作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对应统一,密不可分,也阐明陶艺家的情感活力与对象之间的感性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体现出古人审美情感活动,达到“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我国古代画论也把审美情感作为衡量艺术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标准来看待。

3.2陶艺家要有丰富的情感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情感,艺术家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体验到这些感情”。所以陶艺家则更加自由地将才思与情感移植于陶艺创作的融合之中,以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陶艺创作者在创作中从做什么,到怎么做,动手之前会经过深思熟虑,可以看出人们对大自然客观物象的感受、体验、认识、构想、创作的整个过程是贯穿始终的,是真挚的情感,一个优秀的陶艺家最可贵的就是情感。马蒂斯曾说:“人没有热情怎么能创造艺术品呢?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艺术家或多或少主宰着他自己,但激发他们工作的是热情。”由此看来,作为一个从事陶艺创作者,其责任与使命就是热爱生活、感悟自然,只有达到感情的升华,把自己对艺术创作强烈的使命感融入到时代的感情之中,把个人体验的情感升华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和所有感情的时候,才能获得深刻的思想光辉;才能用“眼中之象,脑中之意,手中之器”表现出时代精神、民族之魅力;才能将高尚、真挚、热烈、纯真的时代情感渗透到陶艺的创作之中。

3.3情感表达在陶艺创作中的作用

情感表达是一切艺术都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是在陶艺创作中的直接动因之一。如果没有情感,就没有情感表达,也就没有艺术。《毛诗序》中有这么一句话:“行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意思是说除了用语言来表达情感,还可以用歌唱、舞蹈的动作来表达情感,而陶艺则以陶土的特殊材质结合艺术形象来表现情感。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古论家肯定了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根本作用。

4 陶艺作品要反映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对于创作者而言,创作任何一件优秀的陶艺作品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思想主题,即通过艺术形象揭示出陶艺作品的思想内涵。陶艺作品作为反映现实和表现作者对于现实的态度,它的内容往往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互相统一。图3作品是笔者在学校上课期间创作的,它是采用泥板成形,然后再在泥板上进行浮雕并且也做出相应的肌理。上面的绿色斑点是泥板在烧之前笔者放了一点零碎的玻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加强视觉效果。这件作品主要是表现了“节约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在作品中,笔者特意创作了两条的大鱼和一些小鱼,另外还有由于被水污染而产生了变异的乌龟和一些细菌微生物,以此加强主题表现。

因为是情之所至的有感而作,这件作品的题材和形象也恰好反映了笔者当时的思想状态和创作理念,所以笔者用陶艺技法来表现出被水污染后所带来的现状,寓意是让我们保护好水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也引发了观者对于自然资源和生命意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孟福伟老师创作的陶艺作品《生死时速》(如图4),在十一届全国美展陶艺类中获得了金奖。作品表达了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战士、干部和群众等社会各界在生死紧要关头,不畏艰险,舍己救人的大爱精神。由此看来,陶艺家在陶艺创作中对主题的深刻反映,就是他们对客观生活的真实领悟,人类情感的真诚体验,更是人格魅力的再现。可见在我们平时的创作活动中,如果缺少了生活,真实情感体验的主题表现则是空洞的,也是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也正好应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国桢所说的:“艺术作品只有代表了今天,才能更有价值留给明天”。

5 对“泥性与陶艺情感表达”相结合的理解

泥,经过陶艺家的揉、捏,把纷繁杂乱的思绪,点滴闪现的萌动归为一体。陶艺家的情感通过手揉捏泥的过程得以尽情抒发,此时创作者对生活的某些感悟全融入泥中。在所有造型艺术创作的情感表露中,“陶”是最具有戏剧性和不确定性。作品的泥坯伴着作者的情感,手指间留下的印痕,融入上千度的火中燃烧。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与“火”的交融。陶艺家在陶艺创作中的情感是无法回避“火”的洗礼,作品必然要接受“火”的淬炼。揉捏在两手中的泥,包容了陶艺家一切的一切,情感的表露,只有在陶泥所赋予的独有形态中得以表达,形的提炼也只有在这时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在艺术创作中所谓具象的、抽象的,怪异的、变形的,冷静的、热烈的,细腻的、粗犷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在陶艺家充满激情的指掌之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情感表达与泥土这个自然题材的艺术语言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精神,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法。而泥土是陶艺创作特有的艺术语言形式,是陶艺家艺术创作中为自然物象、艺术思想、情感体验和艺术意境代言的重要方式。陶艺创作在时代的变革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泥性的本质潜能,应是当代陶艺家们随时都该思考的问题。陶艺创作中作为艺术语言形式和载体的造型,已经不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符号再现,它更多地体现出主题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融合,更多地呈现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艺术家审美情景的真实与高尚。

6 结 语

一件优秀的陶艺作品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题材、好的主题,必须要有典型和合适的形象去刻画,理想的艺术形象必须要有精湛的艺术语言去表达。那么,贯穿整个创作过程的是陶艺家用双手所表现的高尚纯真、完美丰富的真实情感。我们面对陶瓷艺术的创作也不仅仅是探讨创作中情感的表达问题,而是因为目前我们处在一个开放性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外文化大融合的多元时代中,所以陶艺家们在陶艺创作中的情感表达绝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钟学军.说泥性[J].景德镇陶瓷,2004,14(3):38-39.

[2] 白水林.演绎泥性[C].美学论坛.

[3] 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6.

[4] 陶瓷导刊,2008,10(3),68-87.

[5] 周国桢.景德镇陶瓷.2009,1.

[6] 李玮.论情感表现在陶艺创作中的重要性[J].艺术概论,2008,1.

[7] 杨琪.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