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朴素而美丽的坚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朴素而美丽的坚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电影,被视为中国电影的一个文化传统。多年以前,早期电影先驱郑正秋就说过。电影实在不宜太深,不宜太高,应该替大多数人打算。这话说得太好了。电影杂志呢,能不能蹑、配合以至模仿这样的一种电影的范型,在电影解读、电影文化传播上持久地做一件关于“看”电影的指南工作,充溢这么一种自由而又意义非凡的图景?

《电影评介》创刊于1979年,它便是这样的一种刊物,而且我们回顾这个杂志的主持者和参与者三十年来的工作,便完全明白他们是无可企及的。结束后,电影的广泛影响力可以由当时的观影人次得到直接的印证。1977年8月,官方宣布结束,1978年全国电影观众达到了231.4亿人次,1979年则更是高达293.1亿人次。平均每天有7000万以上人次的观众看电影,创下全国观众人均观看电影28次的空前记录。在这样浓浓的观影氛围中,当偏居一隅的《电影评介》开始在国内电影界兴建独特风格的观看电影的桥梁、博物馆和期刊方阵时,人们还不清楚这份杂志的耐力和坚韧超绝的意志力,人们只能隔开一段距离看取而无法立即给予全情而尊祟的关注。不过,《电影评介》的主持者显然有信心以关于“看”的电影观去支持自己的办刊理念。进而通过时代的诚实和伟大渗透进宏伟的电影的殿堂。1979年这个刊物发表过一篇谈看电影的文章。文章说。谈到电影,可以说少有人不喜欢,特别是广大的青少年朋友,对电影的浓厚兴趣更是不必说了。人们喜欢电影,自然原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在于电影是一门以视觉形象为主的。综合性的艺术,它能使人获得直接的印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电影的感人力量,较之读书、听报告等等,在某些方面不知强过多少倍。在这样的不愿“受教育”而更愿意“看”电影的强烈意识之下,刊物竖立起的影像阅读的桥梁,庄严朴素,精美雅致,参与感其实是非常强的,《电影评介》的自我角色定位,是基于相信对于“看”电影的文化、理想、精神的复兴总会起到微小却关键的作用。

也是在1979年的那期刊物上,我还看到自己熟识的章柏青先生谈美术电影的文章,这让我尤感亲切。章老师后来在这份刊物上还几次发表过文章。他是搞电影观众学研究的,与“看”电影本身结缘本来就非常深。他在《电影评介》上,看到了他契合并一直尊崇的那些特定的价值观。这是意味悠长的。多年以来,刊物在看电影的观念与理想指导、激励之下,从未停止这样的追求:向其读者呈献、宣传自己的观念,编发各类文章,从中体现出一种精挑细选的形象。即使是在实用主义侵染的外壳之下,也从没有放弃自己沉实而高调地介绍、提升并重新铸造“看”电影理想的努力。

虽然表面上我们对于理想几度失去耐心,可不管电影风潮几起几落,电影创作与理论的先锋对观众、对电影“看”的理念何等轻蔑,《电影评介》历经变化,在本质上仍无法完全摒弃自己的理想。

这里,贯注着一种朝向自己目标前进的执著,而且隐含最理性的尽善尽美的热望。编一份刊物,工作本身也许经常是乏味重复的,不过《电影评介》的编辑者期望他们的工作创造性与活跃性兼具。刊物主编刘斯奇先生说:电影,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电影:文章,也不会是纯粹的文章。它们都来自人心,是人心的一种物化形态。当我们把电影、把文章、把《电影评介》作为我们的心来对待时,那么,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春花,就是夏雨,就是秋香,就是冬雪。这样的话语,包含了一种对于理想化的努力的朴素而美丽的期许。但编刊物毕竟大不易,是苦乐参半的。我自己做过出版,也曾担任过一份杂志的社长、主编,当时誓要成为一个现代刊物的楷模,成为创造性智慧的理想化身,但是,虽然进行过许多努力,却并没有能够创造一种全新的现实。因此,现在回望、远观《电影评介》的坚守、前行与扎挣,体察它如何在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的过程中,极力抹去外界的喧嚣与贫困,不能不油然而生特别的敬意。也许确实,它并非要象征一种已然存在的不同于其他电影刊物的现实,而是要以其自身的形象。对抗我们内心腐化、乏味的部分,重塑我们的理想。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