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掘表达元素,丰富语用训练的资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将“理解”和“运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将学生在“理解”之后的“学以致用”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从而真正为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奠基。本文提出要关注动态资源,在关注差异中历练语言表达;开掘开放话题,在联想拓展中历练语言表达;引入特色资源,在整合生活中历练语言表达,从而促进学生语用训练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关注资源 开掘话题 特色资源 表达能力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将“理解”和“运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将学生在“理解”之后的“学以致用”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从而真正为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奠基。
一、关注动态资源,在关注差异中历练语言表达
学生的认知经验是有限的,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理解的偏颇,其实,这些理解的差异,认知的缺失不正是语文课堂上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吗?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抓住这样的有利资源,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如教学《一路花香》这篇时,在课堂行将结束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概述这则寓言讲了哪两个人物,学生们脱口而出的是“挑水工和一只坏水罐”“挑水工和一只破水罐”,这样的回答显然有背文本中的称呼“有裂缝的水罐”。此时,教师并没有当即纠正学生的说法,而是巧妙了运用了这一生成性言语训练资源进行了深入引导:“有谁知道,故事里是怎么形容这只水罐的?”学生立刻反映过来“有裂缝的水罐”,教师一边指着这只水罐身上的裂缝,一边问道:“现在,我就称它是一只破水罐、坏水罐,你们同意吗?谁能给出合理的解释?”立刻引来反驳之声:“我不是破水罐,别看我身上有裂缝,只能为运半罐水,但是漏出了水,培育了路边美丽的花儿,从这点上来看,我是完美的,不是破的。”
学生精彩的回答,是对文本深入理解的最好诠释,教师及时、准确的洞察力,给学生创设了轻松广泛的表达空间,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借助文本故事进行言语表达,感悟文本表达的内在意蕴和寓言故事传达的深刻道理,从而有效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转化成言语表达的运用,丰富了学生语言表达生命的积累和成长。
二、开掘开放话题,在联想拓展中历练语言表达
开放性话题赋予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变通性、创造性的主渠道。那就需要教师结合文本内容与学生的阅读需求,创设恰到好处的开放式话题,为学生有效提供与文本近距离对话的平台。学生穿梭在_放性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大胆想象、深入探索、积极表达,对开放话题敞开心扉的讨论和辩论,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升了自身的思辨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封闭的环境里,获得开放的空间 。
如教学《田园诗情》一文最后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时,教师基于学生对荷兰诗一般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抛砖引玉“你认为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学生的思绪瞬间放飞到遥远的荷兰,“潇洒自由、郁郁葱葱、悠然自得……”“下面就让我们近距离的享受这片诗情画意的世界,你是一匹骏马,是挤奶人,或许是一只狗,你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将你所想所感写下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都对荷兰充满了向往,有学生激情澎湃地说:“我是早原上的小牛犊,在万里无云的日子,我会在草原上追逐嬉戏,累了就躺在柔软的草地睡一觉,饿了就旁若无人的饱餐一顿,有时在山坡上来回的奔跑做健身,有时也会悄悄地爬上山顶看夕阳,生活是如此的舒适、充实。”教师利用主话题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以上案例中教师借助主话题的引导,为学生链接了文本意境,创设了情感流露的通道,在学生的拓展想象、语言表达、练笔训练中,无限接近了文本的表达意趣,从而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深处,形成与文本语境的交融和共鸣。
三、引入特色资源,在整合生活中历练语言表达
社会在发展,汉语言也不断推存出新、日渐丰富,导致一些经典教材与日常生活渐行渐远。教材课文中已有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内容已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阻碍了学生深入文本的体会和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学习语言的基础上,不断吸取生活中的语言元素,从而在文本内容与生活资源融汇贯通中,拉近文本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激活学生阅读学习的活力和兴趣。
如教学《九色鹿》第一小节中对九色鹿的外貌描写时,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后,问道:“九色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纷纷表示 “漂亮极了”“美丽无比”“非常惊艳”,“谁能用当下语言赞美一下九色鹿?”教师话音刚落,课堂就沸腾了。前面的学生抢先说道:“颜值超高!”后面一位向沉默寡言的学生也坐不住了:“九色鹿的颜值简单美到爆表!”学生在一片笑声中对这只神圣的动物深入的了解和感知,学习的热情再次地激活,阅读的兴趣再次点燃,为接下来的文本理解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生活语言元素的引入,给毫无生气的课堂平添了几分趣味学习;与进俱进的词汇,给学生深入文本、感知人物提供了有力支助,只有融入学生感知的、富有活力的语言形式,才能跟上学生学习的步伐,促进阅读教学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总而言之,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写作。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把握教材课文对学生表能力提升的价值点,在准确洞察学生认知需要的基础上,找准课文的范例价值,引领学生在深入感知、积累悦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表达实践,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认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