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治愈系”动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治愈系”动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治愈系”作品不断受到人们的追捧,其衍生产品包括图片,文字,玩具,电影。而动画作为“治愈系”的载体更是首当其冲。一个新鲜事物的兴起必然是有受众对他的需要,本文通过青春怀旧,纯爱消费,与社会心理三个维度,将《萤火之森》与日常生活的体验进行反思性的对话,通过文本细读,社会心理,从少年时光与成人世界的对比来分析“治愈系动画”的兴起,探讨电影走红背后的文化现象。其次,分析动画作为载体,如何对该类型的资源进行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治愈系 青春怀旧 纯爱消费 被治愈 继承创新

一. “治愈”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的需求

初看《萤火之森》的电影海报,观者的视线就会被一片般的绿色所吸引。绿色本就是一种具有安抚效果的色彩。炎炎夏日,在一片苍茫的绿色中戴着面具的妖怪少年和人类少女通过一条围巾的联系“牵手”在林间的小岛上,小清新式的唯美。影片主要想表达的是一段关于初恋的光阴,爱情是影片的主线,通过女主人公莹的心理活动来表达一种对初恋的悸动,虽然自己喜欢的人近在咫尺,自己却无法触碰。用妖术维持着人形的阿金大概像是灵魂一样的存在,如果被人类触碰到就会烟消云散。

《萤火之森》似乎就是一个关于青春和爱情的缩影。惊觉谁年轻的时候没有向往过这样一段美好的爱情,可是在各种阻力下我们的爱情可能并没有茁壮生长。这映射在影片当中就仿若金和莹虽然相互爱慕但却无法触碰对方一样。我们把剧情抽空,单是这一点就戳中了无数观众的心理。这样的爱情无关未来和过去,只是那一段时光。因为不完美,我们才好继续走下去,一边哭还一边笑着。

怀旧(nostalgia)的英语英文词源来自于希腊单词,Nostos(返乡)和Algia(怀想),是对于某个不存在或者从来就没有过的家园的向往。怀旧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们越是缺失某样东西往往就越渴望得到某样东西。年少时谁没有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和女神,谁不向往两小无猜的感情。这种亲密感和心理随着人们的成长不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长后的烦恼。更多时候我们在城市中见到的是面无表情心事重重或者一脸倦容的行人。他们夹着公文包在各种交通工具中穿梭。时间不再像儿时那样取之不尽,时间和金钱画上了等号,除了被商业化侵蚀的满目疮痍连人际关系也充满了利益的计算,曾经的理想则变得更加现实,功利。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人们需要怀旧,需要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境地来为自己的现实人生疗伤。翁铃雅将现代人需要“治愈”的原因总结为三点:生活步调快,积累压力大,休息时间少。人际关系疏离,亲密关系淡薄,感情无法抒发与寄托:对自我现在定位及未来感到未知与彷徨。

二.纯爱消费和“被治愈”

电影是神奇的它可以把过去的记忆重新再现并对其加以美化和浪漫,那逝去的一切,都将变得可爱,给人治愈的力量。

“治愈系”这个词源自于日本,其最早的来源是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在1995年所发行的钢琴独奏专辑,该专辑的音乐舒缓使人听后会感到平和,愉快。而“治愈系”的词源,则是源自于圣经“属灵的的医疗”。指的就是让我们身心灵创伤获得医治。治愈系影片则基本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格调清新,剧情温暖,节奏舒缓,没有绝对的邪恶,能够再现人们的所思所想,修补心灵上的缺憾。

纯爱主题无疑与治愈是绝佳的搭档。“纯爱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其定义还相对模糊。但是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大致是描写年轻人单纯深刻的爱情故事,在一个不涉及物质,,阶级,甚至无关生死的纯粹爱情中,制造出一个理想的情感乌托邦。美型的人物设定首先给人视觉上的享受,纯真的爱情再加上配乐的渲染所营造出的整体感很容易让观众坠入纯爱的伊甸园,引感共鸣,产生代替参与的欲望,“治愈”的过程由此展开。

在动画电影《萤火之森》中处处可见纯爱的符号。夏日,树林,荷塘,太阳,迷路的小女孩,戴着面具的少年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年轻的画卷。借助对一系列凝聚回忆的“物品“的特写,闪回,慢镜头播放,电影把感情处理的恬淡清新,甜而不腻,哀而不伤。而这些对于已经成年的观众来说是具有致命的吸引力的。他们喜欢观看这种电影,已经逝去的年少时光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倒转回来因而只能借助电影这个载体来实现。

值得一提得的是《萤火之森》做足了“纯爱”的文章,不仅在视觉上让观众得到治愈,在听觉上也是力求完美。在声优的选择方面,内山昂辉清澈如水的少年音很恰当。因为阿金大多数时间带着个微笑的狐狸面具,内心的起伏与倾诉的独白,无法靠表情只靠声音传递。内山沿着剧情,将犹豫,傲娇,以及最后的温柔,收放自如。佐仓绫音就更是惊艳,她的声音质感清亮。毫无造作。用来表现萤的轻松天然,明朗的一面仿佛就是本身。作为影片的听觉系统,以视听的双重感官体验将某种浪漫温馨的感觉植入观众心中,作为情绪投入剧情的催化剂。

“每个人在自己的青春中,可能都会留下青春的伤口,电影正好让大家有机会去疗愈这些受伤的地方,因此令电影给人的感觉特别感动。”当然也有人指出美化回忆是自欺欺人的表现这让我们忘记了真正生活的残酷现实。当下我们的现实越是肮脏丑陋,我们就越需要《萤火之森》这样的纯爱故事来净化。要是青春离你还近,你根本不必去缅怀青春。要是的现在的爱情幸福圆满,你才不会去回忆多年前哪段无法圆满的爱情。这恰恰反过来证明了“治愈系”影片流行以及存在的合理性。《萤火之森》呈现出一幅青春怀旧的浪漫图景,人们观看是自己已逝去的青春,为现实的人生疗伤。影片给观众留下了一连串的符号,人们用各自的回忆去对他进行修补,观众对影片的认可,往往是对自己人生脉络与影片融合的结果。对于这样一种基调的影片观众乐于去消费也喜欢去消费。

三.继承创新

当我们的动画不断地找些简单的小动物来当主人公,别人正在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东西挖掘出来,并将之融入现代的故事。山神,妖怪,夏日祭,传说与传统都非常好地融入到了《萤火之森》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着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我们的动画也有过辉煌的时代,像《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都是不朽的经典。但是中国的动画大部分在创作之初就已经被打上了“功能性”的标签。我们的动画总有他说教意义在。完全的说教片让动画失去了他造梦的意义。以动画电影《藏獒多吉》来说,制作精良,但是依然有很强的“英雄式”说教成分。中国的动画很少有“治愈系”的作品出现,因为我们的动画中总是黑白分明,善恶明确,看起来气势很足,实则却少了能打动人心的那一抹淡淡光辉。

菲克斯说,大众的辨识力度所关注的是文本的功能性,是文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潜力。这一选择过程通常有三个标准:相关性,符号性,消费模式的灵活性。首先所谓相关性旨在识别和筛选文本与入场生活之间相关的切入点。简单来说就是越是日常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往往越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共鸣。其次“符号生产力”指大众解读事件中的创造力。文本说言说的东西决定,限制并影响着它和读者之间可能建立起来的关联,也就是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地将文本与自身的日常生活体验进行对话,填补文本的空隙,产生认同。最后,“消费模式”即看电影的行为如何被整合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所以我们不妨尊重自己的想法去造梦抛开那些说教试的包袱去进行创作,也许我们的动画产业会有一种新的腾飞。

参考文献

[1]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 电影评论 2012 6月版

[3] 《日本动漫全史》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