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皖东南林业生态项目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皖东南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皖东南林业项目要搞成以林业建设为载体的综合发展项目,不仅应该关注林业建设,还要注重农村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方面的综合发展及项目的可持续性,其建设目标应该具有多元化特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跨越。

【关键词】林业生态;项目建设

1.皖东南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多目标发展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项目不仅应该获得林业专业上的预期效果,如造多少林,覆盖率增加多少,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推动项目地区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注重培育农民自愿参与、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观念和能力,激励农民通过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严格执行项目合同,既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取得项目劳务报酬和营林收入,改善生活状况,又能提高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多目标的综合项目,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最终的项目目标,而且还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引入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大大普及推广了林业知识,培养了一大批林业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员,提高了项目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

2.皖东南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有参与式发展理念

参与式发展要求农民及其他脚色和群体能参与到项目实施的全部循环过程中去,如项目确立、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实施及项目监评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需求得到考虑和满足。通过参与,使得参与者获得了在发展决策、发展计划和发展实施中的权力份额。参与式发展的核心是赋权,而赋权的核心则是对参与和决策发展援助活动全过程的权力再分配,简言之,即增加社区中穷人与妇女在发展活动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在项目中,要强调项目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除部门合作之外,要强调农民的参与。要明确农民是林业建设的受益群体和主体,是规划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单元,也是林业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不仅要注重农民参与造林劳动,还要包含更广泛的农民参与的内涵,要包含“给予与获取”的双向过程。要相信农民最知道森林对他们的价值,相信农民懂得造林和善于造林,相信农民能管好树木。要彻底改变目前林业项目设计中惯用的主管部门下达任务,设计部门承包设计,自上而下、设计人员说了算、农民被动参与的设计方法。要采用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方法,从项目准备、执行计划的编制到项目施工管理,从整体到每一个过程都要有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注重项目建设地区人们对项目的决策和选择,让他们尽可能地对社区林业做出自己的努力,使他们对项目的发展具有责任感,并对项目的成功做出一定的承诺。通过对资源的利用和控制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项目活动,让他们在实施过程中分享到利益,形成一种利益引导下的自愿参与过程。要加大对项目设计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设计方法,与国际接轨。参与式研究的核心体现在:基于对农民生活、生产体系复杂性认同的基础上,倡导农民参与所要研究问题的发现、确认、研究和认证过程,其内容包括混农林业、新技术示范等。采用的方法包括小组讨论、问题发现、确认、研究和认证过程、农民的评价、农民的记录和观察等等。

3.皖东南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引入社区林业理念

社区林业,是指在农村社区中,以林业为对象,以农民为主体,能够有效引导当地社区群众参与林业的多种形式,群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并通过努力得到直接的利益。

要以农村社区为单元,打破传统林业中“就林论林”的狭隘性,重视人与森林的协调关系和农户的积极参与,并把林业纳入当地整个社会发展计划,从而寻求一种人类与森林的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社区林业的本质特征是由当地群众真正自主和直接参与造林和管理、经营森林资源,以实现林业发展目标。与自上而下的传统林业相区别,自主与参与是社区林业发展机制的核心和基本原则。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自我意识、自主决定和自主管理。

4.皖东南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重视弱势群体

项目建设要为农村消除贫富差距做出贡献。要从林业大角度出发,用林业为农民增收助力,这是林业部门的重要任务。要通过林业建设使尽可能多的人受益,尤其是社区中较贫困的那部分农民,要鼓励和促进农村较贫困的家庭参与项目,向他们提供短期劳务补贴,并使他们能从造林活动中,从经营私人苗圃中,获得收入。鼓励贫穷户参与项目承包、参与项目的各种活动、参与项目的培训,真正体现广泛与公正、公平原则,很好地保护了弱势群众的切身利益。

5.皖东南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应体现农民的利益分配

5.1“两率”中体现的利益分配关系

“国家要绿、干部要绩、农民要利”,这是在生态建设中发展林业的各方利益关系。国家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生态建设,干部们要建功立业有所作为自然理当顺应,农民以食为天要致富奔小康更是天经地义。在这三者的利益关系中,前两个比较容易体现,但提高“两率”,与农民有多大的关系?我们曾经在生态建设方面不尽如人意,多年来造林不见林,就是没有处理好农民的利益分配问题。生态建设的确是功在千秋的伟业,但也必须要利在当代。我们不能要求那些尚未完全摆脱贫困的农民紧衣缩食来从事生态建设。过去和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一直提倡“谁造谁有”,有林是有了绿色,有了生态效益,但有林不等于有财富,对老百姓来说,过去和现在的现实情况恰恰是有些地方有林不仅没有财富,而是带来贫穷。我们应该冷静地面对一个现实,即在目前承担主要造林任务的大多数生态条件较差的地区。有多少农民会因为在那些并不适宜营造经济林和速生林的地区因为造林而脱贫致富呢?结论是清楚的。既然农民(生态恶劣地区的农民)不可能因为植树造林而脱贫,又不能因为保护资源而致富,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就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树要靠农民去栽、去管。农民要是没有了积极性,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基础,国家的绿也就无从谈起。

5.2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利益分配要遵循科学规律和客观现实

长期以来,在造林工程中,如果是在老百姓自己承包地上造林,具体情况是,老百姓自己花钱整地、造林,自己掏钱管护、管理,为社会产生了生态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他们自己却没有得到或很少得到经济效益,当林地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时,还不能采伐,这样还要负债累累地继续看管、经营,虽然目前国家提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但这点仍然不足以弥补他们的经济付出,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在幼林期林地经营的积极性,领到这点钱后,他们将承担着重点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全部责任。

因此,必须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商品化,使资源的拥有者可以向他人输出生态系统服务,受益者将其所获得的利益与拥有者分享,从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和公正,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持续利用生态资源,应该大力鼓励当地居民以经营生态系统服务为主要手段来发展经济,让农民能够从他们对生态和系统的保护和培育中获得经济收益,生态系统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与培育。通过建设生态系统服务基地,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生态业。届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当地居民就必须更好地保护和培育生态系统。这样,生态和经济效益就可以统一起来,将调动起农民极大的积极性,国家的绿自然就有了保证,干部的绩也得到了体现,两率的问题将不难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如意.国有企业管理培训现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