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就业能力的资助育人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提高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就业能力的资助育人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过对高职贫困学生就业困难因素的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状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资助育人措施,帮助高职贫困学生有效提高就业能力,实现更好的资助育人成效。

高职 贫困学生 资助 就业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各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的资助政策有效贯彻,使高职贫困学生人数连年上升,所占在校生的比例不断增大,成为不可小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的家庭经济、社会关系、地域、户口、专业等因素影响,在自身综合能力、就业观、就业人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其在就业大军中处于弱势地位,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因此,在高职贫困学生的资助育人过程中,如何富有针对性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修状、专业技术水平、心理健康等方面,有效提高其就业能力,帮助解决“好就业、就好业”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和紧要。

一、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就业困境

贫困,对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来讲,往往表现为经济资源的匮乏、机会的缺失甚至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从高校就业工作方面来讲,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除了会遭遇到就业市场中大学生无不面对的竞争压力、择业劣势外,还存在着因其群体的特殊性而带来的其他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心理不成熟、不健全

贫困既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也可以摧毁人的意志。一个经济贫困或思想贫困的学生,如果其思想及心理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调节,可能致使其个性形成封闭、敏感、自卑、焦虑、怯懦、自暴自弃等问题。他们在经济上怕受损失,心理怕受伤害,做任何事情求成心切,一旦在就业过程中受到单位的拒绝,心理将难以承受,便会导致“自甘堕落”、轻视生命等现象,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近年来,少数高职贫困毕业生由于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多次被招聘单位拒绝后,选择了逃避甚至轻生的案例已屡见不鲜。

2.能力素质与实践经验相对缺乏

贫困学生从进入校园起就埋头苦读,以为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就会赢得就业竞争和发展机遇,因而会花很多时间在专业学习上,却忽视了思想素质、综合能力及健康情趣的培养,很少花时间参与各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中,表现极其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难以适应高职学生就业方向岗位的工作要求。

3.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难以排解

在高职院校贫困学生中,由于他们无法正确地认识、评价及定位自己,经常容易受周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同学的“养身处优”“懂享受、高消费”氛围影响,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不平衡心态,使自卑心理和不平衡心态成了学习、生活及就业过程中最大心理障碍。一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人才竞争,或面对难以改变他们人生境况时,他们便会容易诱发焦虑心理,对求职就业健康心态造成负面影响。

4.就业途径单一且择业范围狭窄

在当前高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中,由于各高职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招生,使在校生及毕业生一直保持一个高速增长态势,就业竞争逐年激烈,加上近几年来国内经济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效益直线下滑,就业岗位急速缩减,造就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情况不容乐观。

5.就业费用过高且开支负担过重

过高的就业费用,给高职贫困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负担,无形中也加大了就业难度。高职院校毕业生远赴全国各地人才市场及企事业单位及生产基地,其求职应聘过程中所产生的住宿费、餐饮费、交通费、就业供需会门票等都不是一笔小开支,致使一些高职贫困学生只能舍远求近,白白丧失很多很好的就业选择机会,而且,在“双向选择”的求职就业过程中,大家都处于“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状态,其多份推荐材料的打字费、复印费、材料的邮寄费也增加了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当高职贫困学生面对日益高涨的就业成本经费时,他们承受着比常人更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6.社会关系资源约束且相当匮乏

在当今社会,由于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尚未健全,使得社会关系处于弱势的高职贫困学生无法在就业竞争中得到公平对待,大部分用人单位因“岗位稀缺、人才拥挤”等原因故意抬高“就业门槛”,将高职贫困学生拒之门外;部分用人单位虚设一些招聘限制,造成贫困学生在就业中享受着不平等“待遇”,从而造就了各种社会关系在就业过程中起重要影响作用。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毕业生家庭背景越好,毕业工作的落实率和工作质量相对就越高。而高职贫困学生大多来自穷乡僻壤或城镇低保家庭,往往缺少来自家庭和社会关系方面“人脉”支撑,且在对职业分析、职业信息获取上也相对不足,从而延缓了自身的择业进程。

二、创建有效提高高职贫困学生就业能力的资助育人工作模式

1.创建有效提高高职贫困学生就业能力的资助育人工作模式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直接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他们分布在国家的许多行业中,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高校职校中,由于国家及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视,通过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勤工助学金等多项资助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上得起大学,并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有力促进教育公平。这样一来,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不断在增多,占在校生比例逐年在扩大,其群体的特殊性影响力帮助解决贫困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在增大。为此,如何贴近工作实际,创新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模式,有效提高高职贫困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其“好就业、就好业”显得十分重要。

2.创建有效提高高职贫困学生就业能力的资助育人工作模式的基本思路

创建有效提高高职贫困学生就业能力的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应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资助工作精神及资助政策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紧扣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把提高高职贫困学生的思想素质、品德修养、专业技能、就业技巧及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为重点内容,并贯穿于资助育人工作的全过程来创建,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和创业观,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就业能力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富有成效发挥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育人”的特殊功效。

3.有效提高高职贫困学生就业能力的资助育人工作模式的基本举措

(1)重视高职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探索并实施科学的心理健康援助体系。在高职贫困学生的资助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部门的工作沟通与合作,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嵌入到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过程中。通过举办各类讲座、咨询、座谈、素质拓展、团队合作、“励志”创业等活动以及组织其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帮助受助贫困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有效调节和表达情绪,改良孤僻、偏激性格,帮助培养其完善的人格、健康心理和感恩意识。

(2)重视高职贫困学生的素质修养地培养。在资助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重视“育人”工作,通过大力开拓勤工助学渠道和创新创业模式,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和创业活动,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取合法的经济报酬以解决生活上的物质需要和经济困难。同时,在勤工助学活动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培养贫困学生的自尊、自立、自强品性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塑造其良好的素质修养和道德情操,培养其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实践能力,适应就业市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完善贫困学生就业的资助体制。很多高职院校虽然高度重视在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但却忽视了对即将走上社会的贫困毕业生的经济和精神支持。在就业招聘会的高峰期,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贫困毕业生自力更生,给他们创造更多见习、勤工助学等取得收入的机会;在安排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时,应对贫困毕业生的利益和要求要有所倾斜;在自主求职就业时,应重视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住宿费、餐饮费、交通费、就业供需会门票等开支;在选择自主创业时,应协助解决贫困毕业生其首期创业启动资金和大力指导、扶持其创业过程,等等。各院校应在毕业前后通过费用减免、提供贷款、生活补助、奖助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资助力度,切实降低其择业成本。

(4)优化贫困毕业生的见习方案。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院校,为此,各院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建设,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见习工作方案。在方案的具体制定过程中,应优先贫困毕业生去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基地实习,提高他们就业的实践竞争力。与此同时,应着重加强对贫困学生就业信息的服务工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贫困毕业生,提高应聘成功率。

(5)强化贫困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贫困毕业生从就业政策、就业技巧、个性倾向和内在潜质分析等途径来准确认知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以及现实的职业需求,科学分析自身优劣势、社会的机遇与挑战,运用SWOT分析方法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合理的期望值下,以健康的择业理念来做出职业取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地区的需求。另外,要拓宽用人单位对大学生选择的范围,纠正用人单位对贫困毕业生的偏见和歧视。

(6)积极实施贫困学生的就业跟踪。贫困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富有特殊意义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除了给每一位贫困学生设计一份完整、个性化和动态化的资助方案,并有效监测其在校期间的整个受资助过程及其在校的表现外,密切关注贫困学生初次上岗就业的心态变化和工作状况,及时帮助其解决焦虑、抑郁、虚荣、自卑、消极等心理,纠正就业认知偏差和调整择业心态,健全择业心理素质,以更好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立足了当今社会中,在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赢得竞争。

提高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就业能力,切实做好高职贫困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影响着每一位贫困学生的前途发展与一生命运,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校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与高职院校的和谐稳定。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应当适应形势,更新观念,转化方式,创新模式,有效帮助高职贫困学生真正“脱贫”,使高职资助工作彰显“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裴云.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深层原因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1).

[2]赖之菜.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4,(4).

[3]刘荣军.当今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7).

[4]侯聪玲.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

[5]褚惠萍.高校贫困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理论研究,2006,(32).

[6]高磊.当前高校贫困学生就业的思考与对策[J].教书育人,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