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有生命的历史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有生命的历史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标准为历史教学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层次的目标,这并非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刻板地、孤立地理解和套用这些目标。因为课改的根本目的是要形成让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有情感、善于分析并积极投身社会生活,亲身体验实践过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坚持走一条创新之路,以创设生命的历史课堂

新课标规定: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因此,我们所教授的历史,应是有生命的,是生动的,这种生动常常给人们以惊喜,也常常给人们以痛苦。如火药的发明,并不是人们有目的地研制,而是在炼丹的过程中意外的发现。在中国的古代战争中,火药虽曾被当作作战武器使用过,但更多的是被中国人用来做喜庆或驱邪的爆竹。可当火药传到欧洲,它便成了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手中锐利的武器,不仅把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而且凭借其船坚炮利打开了东方大国的国门。无论是惊喜还是痛苦,都能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激发他们强烈的情感,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为了让学生学到有生命的历史,就要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一、创设思辩性的历史课堂

“思辩”就意味着观点的交锋与碰撞,思辩性的课堂应当是一个学生的个性见解得到充分尊重与张扬的课堂,是一个学习主体互动交往,问题讨论式的“活”的探究的课堂。如我们在学习到“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最后给学生留了一个问题“辛亥革命最后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经过我的适时启发,学生们逐渐形成两派,一派是胜利论,一派是失败论。我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最后选出一名代表发言,结果有的小组从“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党人被剥夺了实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改变。”这个角度论证了“失败论”。有的小组从“一定历史阶段的革命只能完成它特定的任务,辛亥革命起初确定的目标就是清王朝,这个目标实现了”。“不能用现代的眼光苛求当时的革命党”等多角度论证了“胜利论”。学生表现出了难以想象的论辩才华,并且勇敢地坚持自己的见解,令人振奋。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同时也发展了自身的思维,课堂上充满和谐、民主的气氛,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历史问题的愿望。

二、营造历史课堂的生活气息,寻找与现实的结合点

历史虽然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但与现实却又一脉相承,王朝的兴亡盛衰,思潮的起伏跌宕,制度的沿革变迁,给人以历史的参照。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寻求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

其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掌握历史知识。在讲到有关清朝前期的历史时,正值播放电视剧《鹿鼎记》,该剧在中学生当中掀起了一股热潮,他们对剧中人物如数家珍。在讲课前,我以此为契机为学生设计了两个问题:(1)剧中那个年轻的皇帝叫什么?(2)你怎样评价这个皇帝?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我提醒学生注意区分艺术品与历史的不同,告诉他们要想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康熙帝,可以从历史学习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历史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其二,引导学生从历史之中迁移认识现实,彰显历史教学的时代感。如我们学习关于二战以后“亚洲经济的发展”问题时,涉及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四国经济腾飞的原因时,引导他们讨论:根据对亚洲四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的分析,你认为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最后他们迁移出下列结论:要抓住机遇,努力吸收外资和技术投入,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要依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等等。这样,通过历史知识的迁移应用,从而使历史教育本身变得充满魅力,光彩灿烂起来。让学生感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感受到历史不断向他们传送来的“生命的气息”。

三、开放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新天地

历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老师一言堂,满堂灌,时间一长,学生对历史学习便失去兴趣。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尝试着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启智于趣。如讲中国历史的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听到的消息后,谭嗣同留下来并且为变法流血牺牲,而康有为、梁启超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去流亡海外,如何看待?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形成了几种观点:有的同学赞同谭嗣同的做法,主要理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谭嗣同以死唤醒民众,死得其所;一种观点赞同康有为、梁启超的做法,主要理由是“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保全生命,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最后我及时表扬了他们的探究精神,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学生的成功呈现脸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创新,民族没有活力,历史教学亦如此,在新课改的创新实践中,坚持构建有生命的历史,一定会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