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描摹物之建筑(1)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描摹物之建筑(1)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主题导引: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初的建筑主要是为遮风避雨、防寒祛暑而建造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才越来越具有审美的性质,直至发展成为以权势象征为主要目的的宫殿建筑、以供观赏为主要目的的园林建筑。

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具有四维空间(包括顶面)、时代的流动性、讲究空间组合的节律感等,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

美文欣赏

东方明珠电视塔:亚洲第一高塔

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世纪大道1号,于1991年7月30日动工建造,1994年10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它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同左侧的南浦大桥和右侧的杨浦大桥一起构成了“双龙戏珠”的美景。

东方明珠电视塔主体结构高350米,塔总高度为468米,仅次于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和前苏联的莫斯科电视塔,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它犹如一串从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东这个尚待雕琢的玉盘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人的光芒。

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设计者富于幻想地将11个大小不一的球体组合在一起。错落有致的球体晶莹夺目,描绘出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如梦画卷。东方明珠电视塔由3根直径为9米的立柱、塔座、下球体、上球体、太空舱等组成。

东方明珠电视塔,选用了东方民族喜爱的圆体作为基本建筑线条,主体由3个斜筒体、3个直筒体和11个球体组成,形成巨大的空间框架结构,具有鲜明的海派建筑特色,做到了现代科技与东方文化的完美统一。从电视塔大台阶步入塔内底层,便见宏伟的大堂,从底层电梯大厅到直径为45米的中球,离地面263米,只需40秒钟。该球共九层,有1万多平方米。人们在旋转餐厅可看上海全景,北望可见宝钢,东面是开发中欣欣向荣的浦东,南部是一片田野风光,西南则可看到松江的九峰,西面则是上海市区全景。从中球乘高速电梯到350米高度,是一个全封闭的银球体太空舱。电视塔桅杆长118米。该塔灯光在电脑控制下,可以有1000多种变化,是上海黄浦江畔真正的夜明珠。在90米的下球体室外观光廊、263米的上球体主观光层、259米的上球体室外观光层和350米的太空舱,高楼林立、大道纵横、车水马龙的都市风景一览无余;东方明珠电视塔各观光层柜台里1000多款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的各式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集观光、会议、博览、餐饮、购物、娱乐、住宿、广播电视发射为一体,已成为上海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目前,东方明珠电视塔年观光人数和旅游收入在世界各高塔中仅次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而位居第二,从而跻身世界著名旅游景点前列。

入夜后,遥望东方明珠电视塔,则是华灯齐放、色彩缤纷;而在塔上俯瞰都市夜景,更是一派流光溢彩、灯火辉煌的景象。

(选自“国新办网”2010年4月9日)

【思考练习】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雕琢()桅杆()俯瞰()琳琅满目()

2.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为什么被称为“东方明珠”?

3.第一段中的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时文传送

东方之冠

中国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东道国展馆,也是世博园区中最重要的场馆之一。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地区馆由地下一层和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国家馆和地区馆共同形成中国馆雄浑有力的建筑外观。

参观中国馆,应该从上到下参观。参观者首先可以从中国馆正门到9米大平台乘坐自动扶梯,或者步行走上76级大台阶上到国家馆顶层,即酷似九宫格的观景平台,将黄浦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然后,自上而下,通过环形步道参观49米、41米、33米三层展区。这三层展区分别为“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未来”。

“东方足迹”是国家馆的最高展区,也是最大的核心展区。展区前方是一个超常规设计的环幕影院,播放一部7分钟的电影,展示中国的城市文明。而紧邻环幕影院的,是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它由原图放大至100多米,“铺”满了左边的整面墙壁,通过动画等多台投影设备,使画中的人物能够活动,让参观者直观地感受来自北宋时汴京的繁华。展区还有一件神奇的展品,即意象化植物,1000多根发光管材犹如竹子一般排列,几百种颜色和图案交相变换。

顺着环形步道慢慢走下,就来到“寻觅之旅”展区。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一条穿梭隧道,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

而在33米的“低碳未来”展区里,展示的是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反映中国用“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东方智慧,来破解现代和未来的城市化挑战。该层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将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张扬相融合,给参观者提供了畅想未来城市的机会。

参观完国家馆,参观者可以来到地区馆的屋顶平台“新九洲清晏”稍作休息。这个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这里的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参观者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

巍峨壮观的中国馆,它的外形既像宝鼎,又像一盏巨大的酒杯,高高举起,盛情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同时它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冲天而起,预示着中国将翱翔万里,称雄世界。

(选自《张家港日报》2010年5月1日,有改动)

【阅读感悟】

作者首先抓住国家馆和地区馆的外貌特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形象的描摹,给人以总体印象。国家馆的形状如“华冠高耸”,地区馆呈水平展开之势。

然后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从上到下依次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未来”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

在“新九洲清晏”这个城市空中花园中,作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参观者穿梭其中的感受。最后再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整体上赞美中国馆。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经典回放

世界屋脊上的宫殿

梁思成

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下,世代聚居着我国的藏族同胞。这里,是一片神秘诡异的土地,悠远而凝重,绮丽且浓郁,豪迈不羁却隐含悲伤。

拉萨,是自治区的首府。在拉萨盆地的玛布日山上,矗立着举世闻名的琼楼玉宇――布达拉宫。这里是过去的最高统治者达赖喇嘛居住、朝佛以及处理各种宗教和行政事务的地方。这座建筑在山峰上的宫殿无疑也是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它以浓烈夺目、气势磅礴的形象震撼着人们的心弦,同时成为拉萨,乃至整个的重要象征与标志。

布达拉宫的修建年代,相传始于公元7世纪的唐朝。松赞干布统一定都拉萨后,由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拜木沙公主,开始信仰佛教,每天焚香静坐念佛。为了避免打扰和防御敌人,开始在他所住的山上修建宫殿、高墙以及壕沟,后代又屡有加建。到17世纪中叶达赖五世受清朝册封后,由当时的总管桑结嘉木错主持,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参加的工匠除藏族工匠7000名、画师284名外,还有清朝派去的工匠114名,以及尼泊尔等国的匠人。整个工程历经50年之久,最终完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规模。

布达拉宫由红宫、白宫和宫前建筑三大部分组成,这三部分都布置在玛布日山的南坡上。整个宫殿四周由几米厚的石墙和三座城门围绕着。从山脚开始,有一条曲曲折折的白色阶梯延伸至宫殿底,从大阶梯到达的白色大门到第6层房屋,全部涂着白色,称“白宫”。从第7层到第13层殿堂,正中刷着红色,叫“红宫”。为什么会有红、白之分呢?原来这是根据喇嘛教义的规定,凡经堂和塔必须刷成白色,佛寺必须刷成红色。白墙面上必须用黑色的窗框、红色的木门和棕色的饰带;而红墙面上则必须用白色和棕色的饰带。屋顶和饰带上的重点部分必须镏金。

站在布达拉宫的脚下赞叹、陶醉之余,如果我们走进这座宫殿,还会有不少新奇的发现。在白宫的最高处,有一座日光殿,清晨它第一个迎来朝晖,迟暮它最后一个送走晚霞,从早到晚,总是阳光灿烂。红宫内的灵塔殿可以说是最神秘、而又最华丽考究的地方。几乎每世达赖死后,都要修一座灵塔,存放在灵塔殿中。最高的灵塔是五世达赖的,有14米高,塔身全部用黄金包裹,仅此一塔就用去黄金近12万两。此外还镶嵌有珍珠宝石一万五千多颗,塔的上方还悬挂着华盖和丝绸帷幔,真可谓极尽奢华了。

布达拉宫,是几千年藏族文化的缩影,就像那高原的雪山奇峰,就像那阳光下灿烂的金顶和长明的酥油灯,绽放着永恒不灭的奇光异彩。

(选自《中国古典建筑欣赏》)

【阅读感悟】

文章开头,作者对“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进行描写,展现了这片土地的神秘诡异。用“琼楼玉宇、浓烈夺目、气势磅礴”等词语赞美了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布达拉宫,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接着,作者从布达拉宫修建的起始年代、用工人数等方面,侧面写出了它的规模宏大;又正面描写了布达拉宫的组成及装饰,语言简洁。然后作者重点描摹了神奇的“日光殿”,华丽的“灵塔”,生动形象。行文中作者抓住布达拉宫的特征,使其形象跃然纸上,富有生气。结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赞美布达拉宫的奇光异彩,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