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摘要:翻译过程是译者在理解并把握原作思想内容和精气神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的一种双语转换过程,译者在这一过程中是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译者主体性能否得到正确发挥决定了翻译的成败。本文通过对《浮生六记》两英译本的比较分析,说明译者在接收原著过程和再创作过程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如何发挥其主体性。

关键词:《浮生六记》 译者 译者主体性 翻译

一、引言

纵观翻译发展史,人们对于译者这一角色及其工作性质给予了不同的定义,比如画家,钢琴演奏家,雕塑家,演员等,此外,还有把译者比作介绍人、媒婆、隐形人、杂家、翻译机器、舌人、或者一仆二主中的仆人、文化贩子以及带着镣铐的跳舞的人等等,从这一系列的定义中,我们发现译者的角色在慢慢地转变,由完全被动的翻译机器到文化贩子再到主体能动性的适度发挥--带着镣铐跳舞的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也是民族文化建构的重要参与者[1]。随着西方翻译研究在七十年生“文化转向”,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也越来越得到关注与肯定。本文通过对《浮生六记》两英译本的比较分析,说明译者在接收原著过程和再创作过程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如何发挥其主体性。

二、译者主体性

如上所述,作为翻译的主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要在把握原作思想内容和精气神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的一种双语转换任务。译者具备主体性是译者的鲜明基本特性,它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并反应于翻译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其翻译目的。当然,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有度的,是一定范围内的译者主体性,这种度就是制约译者的种种因素,比如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自身教育背景、文化背景、源于和译语特点等。正如勒弗维尔在《翻译、改写及对文学名声的操纵》中说过赞助人、目的语文化的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都会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对于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阐释,从阐释学角度袁莉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唯一主体性要素”[2];许钧通过对“创造性叛逆”的阐释指出译者是翻译的主体性之一[3];屠国元从误读着手,肯定了译者对原作的误读与创造性叛逆,并进一步提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应当受到重视”[4]。基于对译者主体性本质及重要性的认识,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界定。王玉认为“主体性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能动地改造客体、影响客体、控制客体,使客体为主体服务的特性”[5]。查明建给出了以下定义:“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本质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作性。”[1]

译本成败取决于译者,译者先释读原作再着手翻译,显然这一过程是主观的,因为主体意识参与其中;对同一个文本不同译者会有做出不同的阐释,这是由译者本人的情感、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等差异造成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其主体性,选择恰当的策略和语言表达来传达原文的信息和神韵。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表现在三个阶段:翻译材料的选择,原文的理解以及译文的表达。材料的选择是指译者根据其翻译目的或动机选择文本进行翻译。翻译时译者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原文的理解是指作为原文读者的译者首先要读解原文,这是一种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不同译者必然会对同一个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译文的表达指译者根据源语文本的内容风格和自己的翻译观等决定自己的表达方式。

三、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浮生六记》英译本分析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的回忆录,主要讲述了作者与其爱妻陈芸的情缘经历。曾经有人说过,几乎除《红楼梦》外,人们在此之前还从未读过如此荡气回肠、幽心骀荡的作品。《浮生六记》褒扬的是人世间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段恋情,这份情,沧海明珠、晶莹剔透、葱葱郁郁、刻骨铭心、生死缠绵。它用纯净笔墨刻画了一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芸。这部感人肺腑的天籁之作使人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净化,它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真不愧为小说美学风范的典范。在英译本中最为著名的当数林语堂先生和英国布莱克先生的译本。众所周知,每个作者和译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并将自己的风格反应在作品中。无论哪个译本,纵观全文,译者的主体性都在发挥着的作用,小到词句段落大到篇章结构无不体现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下笔者将从篇章结构着手分析两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从宏观视角看原著《浮生六记》,它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平行结构,其中四条主线按照时间顺序平行独立各自发展。传统角度而言,大部分的文学作品,无论其主题是什么,都由一个主线和若干个非主线组成;相比之下,《浮生六记》结构新颖独特,它由六个主线组成:卷一:闺房记乐;卷二:闲情记趣;卷三:坎坷记愁;卷四:浪游记快;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其中每卷描述生活的一个方面(后两卷缺失),各卷意义完整并按照时间顺序平行独立发展,但就整体而言,六部分又是一个闭合的整体,这种篇章结构的安排就好比日常谈话或者讲故事,一个主题接着一个主题,因而传递给读者轻松愉悦的感受。

林译本就是译者主体性发挥的恰到好处的译本,它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义和风格。林先生在翻译前首先对原文进行仔细的研读,根据沈复所处的时代背景,在准确理解了字句篇章内容的同时也把握住了原文的文体风格特色。这一阶段中,林先生的主体意识(世界观、审美情趣、价值趋向等)参与其中,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对原作的意义和风格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并自身的教育背景、生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美学观以及性情等主体因素与原著者达成共鸣后,充分考虑了译入语(汉语)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翻译了原著,译作最大化的保留了原作的风姿韵味从而被中外读者所喜爱接受。译文语言同样简约纯美,读者得到了启发、感动与美的享受。翻译时,林先生通过模仿的手段重构了一个成功的译本,他紧紧围绕原著的篇章结构安排,也将译作分为六卷,就每部分而言,林先生仍然采取模仿的手段使得内容和结构未作任何改动,使得每部分包含一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以告诉读者特别的故事并形成各自独立的风姿韵味,整体又形成一种委婉的风格。因此,原作的意义,美感因素以及风格被很好的移植到译入语中。简而言之,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风格,林译本与原著如出一辙,虽然作为读者,林先生具有独特的先结构和社会文化属性,影响着他对作品的理解,但他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相比之下另一流行的译本为英国布莱克所著,他的译本主要是针对英语读者,布莱克先生将原著翻译为几个故事,将故事顺序有所调整,且将部分章节掠去不译(第四部分),因此他的译本风格明显有别于原著和林译。这种篇章结构的安排很独特,正如他本人在其译本序言中所说:“I have omitted many episodes from the fourth part, concerned with visits to temples and scenic places…Some sections of literary critics, gardening and botany I have also left out… Other episodes I have rearranged into a less confusing chronological order.”(Black: 1960).”的确,布莱克这样独特的方式重构了原著,将原著分为三部分十二章,具体来说,在其译本中,他将沈复的童年至青少年时期的快乐时光放在译文的最开始,接着翻译沈复夫妇的婚姻生活,最后翻译了芸去世后作者的坎坷记愁。此外,特别在在第一部分中译者还做了很多小的变化。显而易见,译者通过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重构的是想为篇章重设一个新的布局,其中主题能够按照更为清晰可见的时间顺序自然发展,可这样做的结果是,他的译本从结构整体脉络上看有一点混乱,读者有时会感到不知所措;因为虽然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的翻译目的,且难免在翻译过程中给译文加入某种主观成份(布莱克所处的地理历史背景明显有别于原著者,因此影响着他对原著的理解及表达),但布莱克先生却随意删减了许多原著内容,其结果是原著的许多美感因素和价值也因此丧失了。就形式而言,布莱克太过自身主体性的发挥而忽略了原著的形式特征从而导致原著的部分文体特色丢失,导致他的译本形式和原著形式相去甚远。

四、结语

译者选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不同是由不同的译者主体性造成的,也因此成就了各具特色的译本;每个译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这会主观地影响整个翻译过程。然而,译者的主体意识的又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因为译者主体性客观存在。译者主体性使得译者可以选择文本、理解并表达源语文本。作为优秀的译者,在理解和表达原作时难免受到自身种种因素的限制,但译者必须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影响,换言之,翻译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有限度的,它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工作,译者应在尊重原著的本来面貌并考虑译语读者的能力的同时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完成文学作品的翻译。

参考文献:

[1]查明建,田雨. 论译者主体性 [J]. 中国翻译, 2003, (1)

[2]袁莉. 也谈文学翻译之主体意识 [J]. 中国翻译, 1996, (3)

[3]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 2003, (1)

[4]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国翻译, 2003, (6)

[5]王玉. 论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J]. 天府新论, 199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