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京居住区游憩地植物景观配置现状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京居住区游憩地植物景观配置现状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以南京居住区游憩地为调查对象,总结植物配置模式,并从植物种类的丰富性和乡土性、游憩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植物景观和居民游憩行为心理之间的关系等多个层面加以分析,提出改善游憩地植物景观的措施。

关键词:居住区游憩地;植物景观;存在问题;改善措施

城市居住区游憩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居住区游憩地最贴近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是居民游憩活动和邻里交往的主要场所。因此,研究南京居住区游憩地植物景观的现状,对提高南京市居住区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居住区游憩地植物景观举例分析

样地面积约750m2,南面以落叶大乔木+灌木色块为主,利于阳光的通透;北面为常绿乔木+灌木球+色块的组合,阻挡冬季寒冷的季风。植物种类丰富,层次分明。上层乔木以龙爪柳和柳杉等耐水湿植物为骨干树种,局部孤植大体量的香樟、香橼和榆树。龙爪柳柔条拂水、柳杉挺拔通直,线条之间水平和垂直的对比强化了水体的开阔感和纵深感;香樟绿荫浓密、香橼硕果累累、榆树秋叶斑驳,舒展的树冠界定出树下休憩空间。中层配植多种观花、观叶小乔木和大灌木。下层灌木有红花檵木、云南黄馨、栀子、毛鹃、凤尾兰、龟甲冬青、金边黄杨、海桐等;地被有玉簪、铺地柏、花叶蔓长春等。植物景观精致细腻,有丰富的色彩和肌理。特色植物香橼为江浙一带名贵庭院观赏树种,集绿化、观果、闻香、装饰、药用等于一身,体现了传统江南居住文化,为整个小岛景观增添亮点。不足之处是水生植物种类较少,缺少水体和岸线间的湿地景观(见图1)。

2 游憩地植物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南京市居住区为例)

植物景观具有景观作用、生态作用,还拥有影响人们行为心理和情绪的作用。调查发现,居住区游憩地的实际规划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2.1 重景观,轻实用

热衷于营造优美的视觉景观,却忽视居民使用时的需求。汇林绿洲紧邻中心水景池的一块样地,由花架和两侧的绿地共同组成,花架作为视觉廊道把视线引向开阔的水面,花架两侧的植物作为竖向要素围合出最佳视域。居民穿过花架抵达池边,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然而花架上层多为常绿乔木,居民冬季在花架下活动时,会因阳光不足而感到寒冷,植物配置未考虑游憩地使用的舒适度。文化名园的一块宅间组团绿地郁郁葱葱,但样地内没有围合性空间;植物集中在绿地中间布置,密集且拥挤,拒绝人的进入;四周草坪空旷冷清,又使人缺乏安全感和无所适从。华能城市花园凉亭南侧和汇贤居的凉亭东侧灌木也过于浓密,使人感觉封闭压抑。此外,在植物的选择上没有很好的考虑到植源性污染的问题,如天悦花园和金陵名人居风媒植物使用较多,容易引发居民花粉过敏。

2.2 重装饰,轻生态

缺乏对绿化生态作用的深入了解,绿地率不低,但生态效益不高,如大量使用整形修剪的花灌木与草坪。草坪调温吸热效果并不显著,同时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亚东城内还大量进行大树移植,而大多数乔木均长势欠佳,因此并未能形成较好的植物景观。再者,景观的风格特点会影响人们买房的选择。因此,开发商会根据市场潮流提出各种设计要求,比如时下流行的各种水景景观。然而设计时通常很少深入考虑水体的自净系统和生态循环,大大增加了养护负担。

2.3 重施工,轻养护

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居住区游憩地在交付初期景观效果不错,但后期的养护管理不到位,造成好景不长。表现在植物缺少及时修剪整形,使得整体景观效果凌乱、不协调;对出现病虫害的树木不能及时处理等。主要是一些年代较早的居住区和一些位于城市远郊的居住区。如天悦花园,植物生长过于茂密,休憩设施损坏严重,整个绿地给人杂乱破败感。文化名园中灌木球的修建养护也不到位,自然有余而整洁不够。

2.4 植物种类较少,多样性不够

许多居住区都注意运用一些居民喜爱的植物如香橼、杨梅、桂花等,对于地块上原有的一些乡土植物也能加以利用,如月安花园保留了一片原生态枫杨林,成为居民寻踪自然的好去处。华能城市花园尤其注意利用植物色彩的反差和对比,深色的常绿植物创造恬静安详的私密空间;浅色调的植物和色块则营造明亮轻快的开敞空间。然而整体上看,很多居住区植物多样性不够。植物种类单一、数量太少,易使人产生沉闷、疲劳的感觉。如天悦花园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中山花园城植物群落层次不够丰富;汇贤居和汇林绿洲色叶植物较少,观赏时序性较短。文化名园虽然种植了大量的观花植物,但花期大都集中在春季,植物景观有明显的季节性。

3 改善居住区游憩地植物景观的建议

3.1 植物景观功能应符合游憩地自身功能需要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更加考虑功能的合理化,植物景观设计应增强游憩地的亲和性和可达性,从而真正聚集人气,为民所用,为民所享。

居住区中心绿地应是开放的、生动热闹的、提供多人停留的地方。应注意利用植物构筑虚空围合,同时考虑空间的多层次和渗透性,将近人与宜人尺度作为基本设计尺度。如金陵名人居中心广场尺度大,公共交往性强而邻里交往较弱,广场空间显得孤单,需要有小空间与之相呼应。如能在广场四周用植物围合划分出更多小空间,则更具有人情味与亲切感。

组团绿地不像中心绿地那样完全开放,但仍具有相对开放性,围合的领域感仍是人们活动中的心理需求。同时组团绿地还应注意低层住宅的采光问题,避免乔木栽种过近,可将灌木色块植于紧邻住宅一侧,如亚东城;住宅南侧尽量选择一些落叶树种,而西北侧则可用常绿树种形成挡风屏障。

儿童游乐区植被不宜过密,避免遮挡视线发生安全意外。如中山花园城,利用灌木花坛和观花小乔木分隔了游乐空间,又能够保持较好的可通视性,便于成人对儿童进行目光监护。同时还要注意利用植物屏障将游乐场与住宅隔开,减弱儿童活动中噪声对周围住宅楼中居民的干扰。

对于滨水休憩地,尤其不能忽视水边植物的种植设计,如能采用水生植物和一些耐水湿的地被植物,构建水体的生态平衡,则可形成滨水区特有的风景。

3.2 在景观营造的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

游憩地规划设计时应考虑适当的阳光和阴影,运用植物、景观小品或建筑界面来形成具有足够阳光和丰富阴影的空间,避免炎热或阴冷空间的出现。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对居住区特殊人群的照顾上。据调查,老人和儿童是居住区游憩地的最常使用者,规划设计时应给予充分考虑,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如配置一些开花植物、色叶植物,或拥有特殊形态和肌理质地的植物,激发儿童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调动老年人的生活激情。儿童与成年人相比视点较低,视线所及的范围远小于成年人,在儿童游戏场应多用低矮灌木,创造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景观。针对老人部分身体机能退化,可在道路转折及终点处,安排吸引注意力的植物小品,增加景观的引导性,便于老人辨认方向。

3.3 植物景观应同时考虑美观性和安全性

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还需处理好美观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协调问题。要防止造成植源性污染,注意控制风媒花树种的数量,并合理规划种植点,尽量布置在人流量较小的下风处,以免开花期花粉随风传播,使人不适。避免使用有毒有刺的植物,造成人身伤害。在一些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如滨水区、儿童活动场的角落,要控制植物高度,保持视线通透。

3.4 增加传统庭院植物,并适当配置保健型植物

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的植物景观设计,最能直接地给居民创造“家”的氛围,使居民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合理配置庭院植物,将植物的传统寓意和韵律予以表达,能丰富和提升游憩地的内涵和功能。应充分挖掘当地植物资源,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外来植物品种,丰富游憩地的自然景观。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居民对保健型植物尤为喜爱。有关资料表明,植物所释放的负离子及抗生素,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免役力。如桧柏类会释放出对结核病有防治作用的气体,而银杏则对胸闷、心痛、痰喘等患者有益[5]。故居住区植物设计时,还需注意适当配置保健型植物。

(收稿:2012-03-198)

作者简介:周婷婷,1985年生,硕士,从事园林植物生态研究和花卉栽培教学工作。通讯地址:南通市青年东路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