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可穿戴设备:数字化浪潮新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可穿戴设备:数字化浪潮新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4月,Google了一款市场关注已久的穿戴式智能设备――Google Glass(谷歌眼镜),自此,以数据化、智能化、便携化为特点的可穿戴设备产品逐渐问世,其中,一些代表性产品更是在努力突破产品性能、商业模式等难关,期望引爆下一轮数字化浪潮

巨头云集 新品迭出

Google Glass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实现日历、时间、温度、地理位置、搜索、Google+、音乐、拍照、摄像、短信、视屏聊天等功能。据了解,Google Glass主要包括微型投影仪、摄像头、传感器、存储设备、无线模组、控制器件等组件,右眼的棱镜上搭载了微型投影仪和摄像头,可通过语音、触控和自动三种模式进行智能操控,实现丰富的用户体验。

Google Glass是可穿戴设备的领军型产品,虽然备受瞩目却绝非一枝独秀。各大IT厂商怀着极大的热情和信心参与到可穿戴设备的产品研发中,接连推出新产品。据悉,2014年,索尼将推出头戴式显示设备,Lumus也将推出可实现现实与虚拟的重合显示的类Google Glass 产品,加上年内谷歌将推出眼镜的升级产品,苹果或也推出iWatch,除此以外,还有高通Toq、三星Gear等,可穿戴设备市场可谓巨头云集,新品迭出。

赛迪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陈荣佳对此持积极态度。她告诉记者:“目前智能终端市场中PC市场正逐步萎缩,智能手机市场也逐渐饱和,智能终端设备厂商利润日益下降。可穿戴设备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设备,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市场,其规模将快速扩大,这为智能终端厂商开启另一个市场空间,从而为智能终端厂商改变原有产品结构,扩展市场创造了机遇。”

陈荣佳认为,可穿戴设备作为颠覆式智能终端,功能涵盖医疗健康、社交、娱乐等方面,具有交叉性。可穿戴设备与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的交叉将催生新的业态。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消费观念的概念,可穿戴设备将迎来市场爆发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分析师介绍,现在穿戴式智能设备主要应用在体育和运动追踪领域,但这种局面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主流的应用方式。未来,各类传感器功能性的全融合将成为传感器的研发方向,而智能穿戴的应用领域也将从外置的手表、眼镜、鞋靴逐渐进入人体,如智能隐形眼镜、PH胶囊等,将为人体医疗保健作出贡献。而智能穿戴的对象也将由人及动物延伸到房屋、桥梁等无生命物体。

云计算架构的出现为这些科幻电影里才出现的场景变为现实提供了可能性,前端设备将越来越“轻”,后端信息处理中心将越来越“重”是以可穿戴设备为核心的新一轮创新周期的发展趋势。

挑战与机遇并存

据报道,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像Google Glass之类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中的视频元件,能够帮助黑客从10英尺(约3米)之外轻易地看到输入进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设备上的四位数密码。不仅是Google Glass,三星Gear智能手表、罗技网络摄像头等也能做出这种事情。

技术和隐私之间的关系是Google Glass市场推广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也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瓶颈性问题。

陈荣佳认为,隐私确实是可穿戴设备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可穿戴设备识别的信息,应该是被识别人愿意分享的个人信息, 且被识别的物体须被人编辑过相关属性信息;其次,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标准及法律法规来规范信息安全,确保一些隐私不被泄露。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信息安全,而与可穿戴设备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都会产生隐私泄露问题。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可穿戴设备作为移动互联网新的入口,将产生大量数据信息,应该做好这些信息的安全保护等工作。”她说。

除此之外,可穿戴设备还被认为可替代性不强、实用性较差,从而出现厂商很热情,而消费者很冷淡的局面。

“目前可穿戴设备大多以智能手表、智能腕带的形式出现,大多数作为智能手机的附庸,除了记步、来电提醒、信息显示等功能基本上没有太多其他功能。缺乏一些吸引用户的功能及有代表性的产品。此外可穿戴设备商业模式不清晰,兼容性较差等问题也制约了可穿戴设备的发展。”陈荣佳指出,“厂商很热情,消费者很冷淡”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根据资料显示,可穿戴设备市场一直保持增长状况。事实上,与技术上的挑战并存的,是整个行业的机遇。

“如果解决了隐私保护等问题,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会更加强大,因为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可穿戴设备可以解放双手,在手机无线通讯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即只需佩戴在身上即可,随时随地解放双手,最终甚至可以长久佩戴不用取下, 免除了忘记携带的尴尬境地,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范围和便携程度,拓展目前不便使用智能手机的场景和时间。此外,在输入方式上面,可穿戴设备表现得更加智能,摆脱了手机实体键盘或是大尺寸的触摸屏输入方式,采用语音控制和眼球识别技术输入。在应用方面,可穿戴设备可实现长期不间断摄像,以及长期监测人体体征信息等功能,弥补了手机的不足。手机在睡眠、剧烈运动或是长时间在固定地点的情况下用户通常将手机离身放置,这样会造成智能手机的检测功能无法实时检测人体或者环境的情况,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手机监测功能并不强,全面性和准确性也不如可穿戴设备;在社交应用方面,可穿戴设备可见即可得的优点也非常突出,如智能眼镜能够将从捕捉、识别到弹出个人信息的系列动作在瞬间完成,其魅力远非现在已有的产品能媲美。”陈荣佳说。

市场前景广阔

各大研究机构都对智能穿戴市场十分看好,业内一位研究员指出:“一般情况下,科技创新会经历创新、扩散、集成、衰亡四个阶段。一个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发生之后,会引起市场需求的数量级爆发,单一厂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技术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众多厂商,大家共享一段行业成长的美好时光,而可穿戴设备正将迎来这样一段好时光。”

艾媒咨询的《2013中国智能穿戴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穿戴市场规模达到6.1亿元,预计到2015年,中国智能穿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达到114.9亿元。此外,据艾媒咨询数据,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穿戴感兴趣的功能在于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分别占比59.5%、57.1%。接下来是智能开关(42.9%)、医疗健康(33.3%)、远程控制(31.0%)、个性推荐(27.2%)等。因此,用户的需求将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必然动力。

陈荣佳认为,未来可穿戴设备市场非常广阔,而各厂商还需从几个方面入手,促进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发展。

“首先,要推动可穿戴设备上下游企业间合作,重点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研发可规模化、商用化的可穿戴设备。与此同时,要推动可穿戴设备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在可穿戴设备产业内部环境中,需要在软硬件技术创新的同时整合相关资源,推动软硬件及服务企业间合作,通过优秀的硬件设备采集并传输数据,结合强大的软件算法和多种多样的APP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简便的数据服务,通过加强产品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用户粘性,从而为可穿戴设备用户提供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设备。在可穿戴设备产业外部环境中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应用环境、网络基础设施环境,加强与医疗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机构间合作,构建协同发展的内外部产业生态环境,为可穿戴设备普及提供坚实基础。”

除了技术上突破创新和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外,陈荣佳认为,加快产品推广,促使可穿戴设备企业尽快实现商业价值也是当前厂商亟待努力的环节。

此外,可穿戴设备由于需要用户穿戴在身上,必须兼顾美观,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应该将研发模式前移,从产品设计端出发,在满足用户实用性的基础上,研究富有时尚感及美观度的工业设计方案,提高可穿戴设备产品附加值及品牌效应,提高客户对品牌及产品认知度,培养消费者使用习惯,增强客户对可穿戴产品及品牌的粘性。“可穿戴设备厂商可以与时尚品牌合作,将工业设计与服饰设计融合起来,避免用户产生‘异物’感,让产品变得时髦起来,激起消费者购买欲,使可穿戴设备从‘可穿戴’变为‘想穿戴’,从而实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