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进行“自主·导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进行“自主·导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自主・导学”的物理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化,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而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讨论方向的把握和生成性问题的组织讨论上。

【关键词】自主;导学;合作探究;教学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3-0067-02

【作者简介】武长青,江苏省邗江中学(江苏扬州,225009)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年级主任。

“自主・导学”课堂教学践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就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进行自主・导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1.教材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教科版选修3-2《电磁感应》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旨在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观察和探究,引导学生描述这些现象的主要特征,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并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其中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一个认识逐渐提高、螺旋式上升的渐进过程,也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本节课有两大难点:(1)实验的操作、记录和现象归纳;(2)递进归纳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学情分析:学生对磁能生电有初步的了解,知道磁体、电流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掌握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3.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总结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和分析问题、总结规律、抽象概念的能力。(2)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认识到归纳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设计。

简介“电生磁”现象的对称思考“磁能否生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探究方法。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和归纳。增加用条形磁铁插入感应线圈探索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如图1)。在依次完成三个实验的基础上渐次归纳,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归纳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师生活动设计。

(1)自主学习,独立建构。

对应三个学生探究实验,各设计一个具体问题。问题1: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电路有何特点?操作有何特点?问题2:受上述实验的启发,利用条形磁铁和给定器材进行实验,如何操作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并记录下来(如图2)。问题3:对比分析几个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从电路和操作两个方面思考共同和不同之处。每个问题都要求所有学生先独立思考或归纳。

(2)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建构。

物理组长综合组内的设计和问题确定探究实验方案和具体操作,所有组员进行归纳总结。进行第三个探究活动时,学生的操作总体上会倾向于两个方向:原、副线圈之间的相对运动和原线圈电路的通断和电流变化。

(3)大组交流解惑,完善建构。

大组交流解惑应是本节课的关键,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对话逐步完善建构。可以说此过程是相互碰撞、融合、补充、趋向一致的过程,是师生活力得以最佳体现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抓住生成、及时点拨,学生拨云见日、一探究竟的重要过程。

(4)探究学习,网络建构。

试着以“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习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同时进行当堂训练,检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学情预设及应对预案。

(1)教材设置了动生和感生两个典型的探究模型。考虑到学生归纳时的跳跃性太大,增加前文所述的探究实验;(2)学生探究实验中的操作和记载可能五花八门,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记载;(3)引导学生归纳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应引导学生比较“切割运动”“相对机械运动”和“滑动”“运动开关”的不同。先归纳至“切割运动”“相对机械运动”“磁感应强度变化”,再引向深入是“磁通量变化”;(4)在学生得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磁通量变化”后,可及时根据磁通量的定义,让学生反观三个实验中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总结磁通量发生变化的方法。

4.设计说明。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利用三个递进的探究实验逐渐加深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深度的探究。各学习小组独立探究进行组内讨论,确保人人参与。进行组际交流的时候,不再是教师个体,也不是学生个体,而是一个团体。将原来的“点对面”“点对点”变成了“点对组”“组对组”。确保学生成为全程参与、积极监督质疑、倾听询问的学习和评价主体。

三、回顾与反思

“自主・导学”的课堂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参与,师生双方均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调控和反馈来联系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学,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并实现制定的物理课程教与学的目标。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了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教师应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树立教师有所作为的思想。

1.教师要建立课堂教学新秩序。

“自主・导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给学生提供充分宽松的课堂环境的新课堂模式。实际实施过程中,在进行实验3时,学生有两个操作还是让笔者惊讶的:(1)学生并不是将原、副线圈相对插入和拔出,而是拔出了铁芯。有几个小组将原线圈在副线圈上方扫过;(2)有一个小组竟然因为改变原线圈接线柱的松动操作而产生了感应电流。面对这些有违常理的实际操作,教师应及时关注其生成点,而不是含糊其辞或置之不理甚至批评。

2.要建立教师有所作为的思想。

本节课最大的难点是“归纳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磁通量的变化”。学生可以完成“运动”到“切割运动”到“相对运动”的归纳,也可以归纳出改变原线圈的电流。但很难突破到磁通量变化。此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对比分析几个产生感应电流实验的异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实验2中,条形磁铁周围的磁感应强度不变而相对位置改变。实验3中,还可以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只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等。)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讨论方向的把握和生成性问题的组织讨论上。

通过以上对“自主・导学”物理探究实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每一节物理课都应该是不可以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通过安排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体会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