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课改的三个误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课改的三个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45-01

综观当今小学语文教坛,课改无疑是广大教师关注焦点。《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同时使课改更具可操作性。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1.无限度地收集资料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元宵节》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上课时,她请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发现学生手捧着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却说不出几句话来,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来几张资料开始讲解,效果可想而知。

反思:"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丈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许多教师拿到《语文课程标准》看到这段话时,只注意了"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忽视了"公民"这个极为重要的词语。"公民"并不是"儿童"的同义语!要一个六七岁的学生就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确有些为难。可想而知,学生手中大段陌生的文字资料并非他们亲自动手所得,经历学习过程的并不是学生,而是他们的家长,难道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家长?收集检索大量的信息固然重要,但能否以批判性思维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不容忽视。当然,这些能力都是需要培养的,是逐步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就写道:(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该)"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是第三阶段(5-6年级)才要求具备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准确地理解课程标准,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低年级的学生以具备形象思维为主,图片资料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也更具吸引力。我们不如明确要求:去搜集相关图片,再请教-下家人,听他们讲一讲相关的信息,这样会更具实效性。谨记:搜集资料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我们的课堂不应该成为"资料展示厅"。

2.片面追求形式

不久前,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这次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就邀请了这个专家组的巢宗祺、方智范、倪文锦三位教授,介绍了《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并与大家共同讨论。巢宗祺等三位教授表示,针对语文课程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这一重要提法;在"阶段目标"部分,一、二学段识字量、写字量有所降低;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的提法。在"阅读教学"部分,提出"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书本,进行过度发挥,"以及防止滥用"合作学习"的问题。课程标准对课改中涌现的各种新的评价方式给予充分肯定,也针对一些地方搞得太复杂,使教师负担过重并难以持久和推广的问题,提出"要注重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等等。

参加研讨会的代表们普遍认同于这些修订。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袁?老师说:"以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语言文字训练,但上海在二期课改中对此不提了,老师们不明白还要不要训练?"天津师范大学高恒利教授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以上两点。"高恒利教授认为:"讲究方法,当然需要教师的指点和传授,还要学生的积极自主的练习。只有学生的'练',而缺少教师必要的'训',或只有教师的'训',而缺少学生的'练',都不能称之为'训练'"。

来自河南的胡富强老师说:"课改中不少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表演、绘画、唱歌或做科学小实验来体现'学科渗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处理得好,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学科渗透要有个度。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科渗透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语文学科的各项改革,都要切实保证语文教育的真正意义,负起语文学科的责任。"

他还提出,作文教学应该是一项有计划的训练工程,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清楚的阶段分工。而现实的作文教学,没有通盘计划,各年级之间也缺少联系。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应研究并加强作文训练。

3.无目的地整合学科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老树的故事》时是这样进行学科整合的:

(1)"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当一次音乐家,用你喜欢的曲子唱一唱《老树的故事》。"

(2)"小朋友们,'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会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展开想像的翅膀,画一画他们的样子。"

可以想像,《老树的故事》这么抒情的诗歌配上学生所熟悉的欢快的乐曲会何等滑稽!诗人柯岩如果能够听到,不知会做何感想?还不如配上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的《天鹅》,让学生多读一读,背一背,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

反思:过去,我们的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所以我们要改革,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不是说可以无目的地、随意地整合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无论何时,语文课都姓"语",都应"致力于学生语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融合其他学科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表演、绘画、歌唱"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课堂更轻松、活泼,使语文学习更快乐、高效。我们提倡语文与艺术"结合",以什么方式呈现,仍要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切不可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气氛而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