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设计以人为本的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设计以人为本的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设计以人为本”口号响亮,却在实际设计活动中难以付诸实践的现象,对“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提出了质疑。进而探讨设计该以“谁”为本的问题,提出了根据设计活动的对象不同,所依据的“本”也不同的“无本化”原则。

关键词:设计; 以人为本 ;环境 ;和谐

引言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从上个世纪六十年展至今,已在设计领域占住了半壁江山,被奉为设计界的金科玉律。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能够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产品可谓少之又少,“以人为本”在更多只是被用来当成产品宣传的一个幌子。一面高喊着设计要“以人为本”,一面却在设计活动过程中举步维艰。当然这其中不排除会受到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撇开这些额外的因素考虑,不免还是让人产生怀疑,“以人为本”的设计真的就是完美无缺吗?答案并非如此。

1?以人为本的设计及其缺陷

设计活动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为人服务就成为他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正是这一因素在设计活动过程中的体现,它要求一切设计活动都要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来进行思考和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最难认识也是最难理解的就是其中“人”的因素。曾在一段时间里,许多设计师将“以人为本”等同于“以用户为本”、“以需求为本”等,使得设计活动在无形中受到局限。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以人为本”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让人们对“以人为本”中的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这一理论得到了发展和延伸。然而,不管这一理论思想如何发展和完善,它所指导的设计始终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始终脱离不了以人的利益为核心作为设计基本出发点。

自然界中,人类高度发达的智商使其在自然界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事实上人类与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一样本应都是平等、和谐相处的关系。人类在自然界中先天性的地位优势导致了这种和谐关系被忽视,曾在一段时间内对自然资源的任意掠取导致了稀有物种灭绝以及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生。人类开始意识到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的颁布,是人类首次将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关系纳入法律的范围,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迈出的重要一步。“以人为本”的设计要求在设计活动过程中始终将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无疑会造成对自然界其他生物利益的忽视甚至是侵犯,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因而不得不让人对“以人为本”的设计产生怀疑,它真的就是完全正确的吗?答案并非肯定的。

2?以环境为本的设计及其缺陷

在人类尝受到环境被破坏的恶果以后,人类逐渐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设计领域,一些设计师也开始意识到“以人为本”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以环境为本”的设计思想。它要求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一切从环境的利益角度出发,将环境利益放在首位,反对任何对环境有害的设计。

“以环境为本”的设计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人类科技的高速发展,在相当的程度上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例如手机行业的高速发展。单以手机电池来说,它的危害足以让人惊讶,手机电池里面含有水银、铅、镉等重金属,据有关学者推算,一块手机电池里面所含的镉就能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三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既然手机对环境有如此巨大的危害,为什么它还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呢?因为手机的出现确实改变了人们生活,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手机,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环境为本”的设计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与人类利益的冲突。因此,“以环境为本”的设计也并非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设计状态。

3?设计该以“谁”为本

设计该以“谁”为本呢?不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还是“以环境为本”的设计,它们都有自己的利与弊,都无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设计状态。设计师一方面要秉承设计为人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要面对环境责任道义上的约束。戴着脚链手铐的设计师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履行职业责任的平衡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呢?答案是未知的,设计师们只能尽力做到最好。

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原则。社会中存在着诸多复杂、多变的因素,这些因素无时无刻不对人类所进行的活动产生影响。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因时因地,因阶段性的提出设计原则呢?事实上,每一次设计活动都是不同的,它所针对的设计对象也是不同的。所以如果一直用某一种固定的原则来指导设计活动,这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无本化”设计原则的提出是弥补这一缺陷行之有效的方法。无本化原则并不是说设计过程中无本、无依据,它的核心是“不定向本”原则。在设计活动开始之前,设计师们应该清晰的了解设计的对象是谁,并对设计对象以及与设计对象有关系的其他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依据设计对象的不同,设计活动过程中所依据的“本”也不同来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在处理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问题上,应该秉承环境利益优先,其次是人类利益。这两者虽然有先后关系,但是它们是却同等重要的,在设计活动过程中不可偏废其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相对和谐。

4?结语

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也是设计活动所追求的目标。设计活动过程中的“无本化”原则的提出是朝着这一方向迈出的很小的一步。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还需要全人类,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共同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终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赢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吕杰锋. 《以人为本:人欲、人性,还是人道》[J]. 美苑. 2009

[2]吕杰锋. 《以人为本中的用户与相关者》[J]. 包装工程. 2010

[3]熊莺. 《设计以人为本:原材料供应者、生产制造者、中间交换者还是顾客?》[D].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李砚祖.从功利到伦理——设计艺术的境界与哲学之道[J]. 文艺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