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上风电席卷而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上风电席卷而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上风电个体不是一个孤立的,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2014年1月2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稳步发展海上风电,2014年新增风电装机1800万千瓦。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正在商议重启海上风电建设,制定海上风电标杆电价,推动海上风电发展。4月3日,国家能源局宣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日前在荷兰海牙出席了中荷两国政府有关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同时签署中荷海上风电合作计划。这给叫好不叫座的海上风电发展带来了春的气息。

海上风电几年前就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焦点,国家能源局早就布局“海上风电三峡”,提出2020年将达3000万千瓦的目标;山东、浙江、上海等沿海省市提出了建设“海上三峡”的宏大蓝图,尤其是江苏沿海正打造千万千瓦级的“海上三峡”。但“海上三峡”建设雷声大,雨点小,说的多,干得少,规划多,进展小。

2012年,我国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仅为38.96万千瓦,与“十二五”规划目标(500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相比,竟不到其1/10,与7143万千瓦的陆上风电装机规模相比,更是少得可怜。

火热表象

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海上风电起步晚,底子薄。

随着上世纪80年代我国陆上风电实验告捷,风电并网实现了零的突破,研究海上风电进入拐点,即进入了从理论研究进入引进技术的实验阶段。

1996年国产600kW失速型及变桨距型机组问世,这是项目攻关单位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大胆尝试创新的结果。随后,攻关单位又进行了设备的改进和改良,使更符合我国海上风电的应用之实际。同时,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如华锐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对大型风电场开发、大型风电机组叶片设计、大功率风电机组变流器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地合作,促进了海上风电研发。还有一些承担项目的单位和国外风电行业设计认证公司(如奥地利Windtec公司、德国劳埃德船级社等)联手研发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

21世纪初,全球能源形势紧张,紧缺的能源形势倒逼替代新能源的研发,海上风电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针对发展的瓶颈问题,大胆创新研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接推进的风电项目于2003年实施,这种密切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创新方式把一种竞争机制引入了风电,促进了风电设备规模化、国产化。2004年,华锐风电大胆创新,研制了1.5MW系列化风电机组,这种国际主流机组适应世界不同风资源条件的国家,是当时最为先进的1.5MW海上风电机组技术。随后,3MW系列化风电机组也被研发出来,这种风电机组对海上及潮间带Ⅰ类、Ⅱ类,陆地Ⅰ类、Ⅱ类、Ⅲ类风区特别适应。当然,这些设备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2006年年底,中海油将海上风电列为“未来30年中海油的重点投入”领域。年底,上海市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被大唐集团联合体成功竞标。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02兆瓦、2.67亿千瓦小时的年发电量,成为当时全上海最大的新能源项目。在该项目中国产3兆瓦的离岸型风电机组安装了34台。2007年,一个海上风力发电示范项目(利用废弃海上钻井平台建设的)投入运行,这为我国第一台海上风力发电机并入油田独立电网掀开新的一页。同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的上海东海大桥102MW海上风电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示范工程项目)取得了成功。这个工程被誉为商业化海上风电项目国内第一家,它的成功效应非常大,各地跃跃欲试。但点燃海上风电开发热情的是《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政策的支持,海上风电随即进入新的热潮。就2007年这一年来说,先有中海油与威海地方政府、福建省政府签署开发协议,开展海上风电项目。

历史性突破发生在2009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海上风电机组―SL3000/90型3MW机组(由华锐风电自主研发),在中海油风电场一次性海上整机安装成功。整个风电场34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这可以说是历史性突破,大大地刺激了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2010年,中海油建设了高达140米的海上测风塔,准备建设一期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随后,发展海上风电的帷幕在江苏这个海上风电大省拉开,万里海面(连云港到南通)成为海上发电资源长廊。在划定海上风场之后,全国掀起了一场圈海热潮。先有中电投、大唐集团,国电龙源公司、后有华电集团公司、华润电力控股、广东核电集团、德国索拉CCE等,这些行业巨头风风火火到江苏来实现其海上风电梦。紧随江苏的还有其他沿海省市如河北、天津等。2010年以来,在国家能源局加紧推动海上风电的特许权招标背景下,一轮大规模海上风电跃进,已箭在弦上。从此,海上风电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11年7月,《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由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海洋局联合颁布,对海上风电发展进一步规范。进入2012年后,海上风电发展紧锣密鼓,出台了《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亿千瓦,昔时发电量达到1900亿千瓦时,光伏并网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规划风电新增装机7000万千瓦,建设6个陆上和2个海上及沿海风电基地。“十二五”时期,我国要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转变。科技部风电“十二五”规划,给处于逆境中的风电家产打了一针强心剂。2012年,国内海上风电发展出现增长势头,同比增长近一倍的装机规模:46台新增装机,12.7万千瓦容量,其中11.3万千瓦为潮间带装机量,占新增装机总量近90%。

今年以来,得益于相关政策的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加速推进。继大连海上风电规划获批后,目前全国已有17个海上风电项目规划先后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为395万千瓦。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下,近海风电进入快速发展、规模化开拓阶段。当前,发展海洋经济的号角再次吹响,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河北等地加速推进海上风电产业,海上风电潮席卷而来

发展冷思考

众所周知,《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这样规划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第一个目标是达到500万千瓦装机容量,时间下限是“十二五”末即2015年;第二个目标是达到3000万千瓦,时间是到2020年。但令人不解的是,“十二五”时期的三年光阴已逝,时间过大半,海上风电目标渺茫,就连4个所谓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3年前公开招标)也遭遇尴尬,别说倒排工期,就是何时开工也难以定夺,去现场,还是空海一片,碧海万顷。3年多的光阴一去不复返,当初的狂热哪里去了,其打击之大可想而知。是什么原因导致海上风电徘徊不前呢?

3年多来,海上风电项目种种受阻信息从各个企业陆续传来。空旷的海洋其实并不单纯,牵涉到环保、海事、海洋、渔业、军事、交通等多个部门,让中国海上风电成为了真正意义上“九龙治水”局面。

与此同时我国海上风电规划和政策长期以来滞后。由于海上风电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有忽如一夜春风来才开始之势,起步晚,时间短,发展快,让各方有些措手不及。

其实海上风电个体不是一个孤立的,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欧洲,海上风电项目不仅有科学的规划,也有实行一站式海上风电项目的审批程序、建立海上风电联网机制等整套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政策。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滞后,部门之间协调沟通不畅,政策体系不配套。在我国海上风电也只有《可再生能源法》及配套政策的支持,针对海上风电发展的整套政策缺乏。因此,我国需要用系统论来研究解决海上风电开发。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势必将影响我国风电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海上风电还遭遇着一系列技术难题的困扰。如海上安装技术、抗腐蚀抗盐雾相关材料的使用以及海上输配电等,此外行业还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海上风电运行环境要比陆上复杂得多,施工难度技术要求高,例如海上风电机组的可靠性技术,它是海上风电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核心技术。盐雾腐蚀、海浪及潮流冲击等因素对海上风电技术和设备要求很高。尤其是机组,海上风电设备只有先在陆上运行一段时间后经过磨合、观察、改进,才能够装备到海上,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将前功尽弃。海上风电施工的专用船只要求高,一般船很难担负重任。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这种海上风电施工的专用船,导致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难和海上风电机组的运行维护难。没有海上风电施工的专用船,遇到海上风速过大,汽艇(维修人员乘坐的)就无法靠近,就无法对海上风电机组进行维护,只能是望海兴叹。

目前,维护海上风电设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旦设备有问题,就只能将每台50-60吨的风机拆卸下来,租用大吨位的拖船运回陆地维修,然后再租用大吨位的拖船运回海上安装,导致维修成本高,企业的利润减少。海上风电建设成本、维护成本和传输成本之高昂,令人咋舌。台风也是海上风电机组面临的严峻考验。此外,并网问题、后续维修以及海上风电人才等看起来不是问题,其实也是大问题。因此,在技术水平不高、缺乏规划和政策体系的现实条件下,前段时间出现的大规模圈海和跃进只能是功亏一篑。

我国海岸线长18000千米,岛屿6000多个,7.5亿千瓦储量,大大高于陆地风资源。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是我国开发新能源的优势所在,东部沿海及附近岛屿地区是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的宝地。

有机构认为,有约1亿千瓦的近海10米水深以内的海域风能资源,约3亿千瓦;20米水深以内的海域风能资源,约4.9亿千瓦;加上30米水深以内的海域风能资源,蔚为壮观,与陆地资源可以媲美。在当前能源吃紧的形势下,东部经济发达沿海地区对能源需求增加,对海上风能要求迫切,前景广阔。如江苏到2020年将建成7000兆瓦海上风场(在潮间带和近海),到那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将屹立在东海,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三峡”。目前,全国已经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的17个海上风电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还有总装机容量850万千瓦28个项目正在整装待发,而眼下这丰厚的资源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困境受到了各方关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月26日的《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把“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等项目列入鼓励类项目中。尽快出台标杆电价以引导海上风电资源开发显得十分迫切。国家能源局在召开的海上风电发展座谈会上,对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科技部最近的《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继续大规模地进行海上风电开发。国家能源局《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稳步发展海上风电,这给海上风电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者为胶东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