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社会的开放与进步,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 校园文化 建设创新

为响应党的十关于“深入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与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想意识”的号召,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念融入其中,这对于各类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重要影响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单介绍

十报告中,立足国家、社会及公民等不同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简述。国家,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要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个体,要爱国敬业、诚实友善。

谈到有关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它多种多样的特别性设定囊括了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性及精神性财富总和。高职校园文化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子分支之一,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其中含有校园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文化等多类文化。不同类型文化对校园建设的价值观有不同的作用。校园作为社会的小型缩影,其文化的发展与学生进入社会后有密切的联系,其文化的建设对社会中人们的观念和价值也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校园与社会两种文化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与发展的,二者综合在一起组成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之本。它所体现的超前意识、奋斗方向及品质素养等多元文化内涵对师生在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起良好导引作用,为健康文明、和谐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打下了基础。所以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它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综合目标及方式,体现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及道德行为给出标准,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关键性作用。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体现的重要载体。它的建设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导引目标。通过培养学生与教师积极的政治观念、坚强自立的优秀品质及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渐渐深入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要内容

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的过程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为加强师生物质精神等方面文化,提升各领域文化素养,创造出多元化、特色化的高职校园文化而努力。

(一)发扬优良文化传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现状出发,适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同时也是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种继承。在高职校园中,文化的种类丰富多彩、相互交融,是培育国家栋梁人才的中心地带,所以为了保持优良的文化传统,在高职校园中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关键性问题。

(二)培育鲜明时代精神

“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从社会角度出发,表现了党和国家为全面发展所树立的新目标,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自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在不断的科学与实践中出现了鲜明的创新时代精神,是高职校园的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学生作为我国未来重任的承担者,在即将面对各种艰难险阻的情况下,高校对其精神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在培养过程中,培育鲜明的创新精神,勇于挑战,战胜困难,使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树立良好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体中的道德规范体现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对社会、职业道德,个人、家庭美德有着综合性影响。在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势在必得,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规范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与建设的主体,其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是与时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对青少年成长中良好树立价值观念有引导作用,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从起步抓起,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正确建立,培养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政治、道德等行为。

(二)体现高职校园文化功能的实际要求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校园的文化建设相结合,对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有积极作用。既符合学生教育的功能,又符合企业的发展。在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高职校园文化在引导与鼓励方面的功能、规章与约束方面的要求等也得以体现。

(三)加强高职校园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学校有着重要的责任。坚持学校教育、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从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认识到以爱国主义、时代创新为核心的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校园文化中建设中的作用。

(四)有助于形成高校服务

在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育过程中,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服务对象的形成、服务效果与内容的扩大、服务过程的合理性等都有了更好的发展,也能够为学生解决更多的问题。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动力与影响力,使其更加有效的促进高职校园文化的创新建设与发展。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成果与不足

随着高职学校的起步与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较好的成绩。

其一,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把握。高职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人才的主体,从办学到培育学生能做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时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其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为各方面文化教育的提升及发展提供了基础;其三,充实了师生校园文化,在落实党的文化教育方针、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从精神层面上发展与创新,丰富文化活动与生活;其四,使高职校园文化制度愈加完备,逐渐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其五,规范校内师生行为,对形成良好的校风起一定推动作用。

高职校园经过几年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当今社会快节奏变化与发展的情况下,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高职校园对文化的发展概念认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高职学校从发展历程来看较为复杂,由中职学校变化或合并而来,其本身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特点,在整理与新发展方面就显得杂乱无章;其二是高职学校在对自己文化建设的定义上欠缺主张思想,发展缺少方向性,有的学校由专科向本科发展,有的向个别职业技能发展等等。这些都说明了高职学校对自己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定位不够明确。

其次,高职校园组织的文化活动较少。由于对文化发展理念的认识不够,一些高职学校对文化活动的组织缺乏重视,对思想文化、知识特点等等的传播较少,使师生的文化在建设过程中有一定局限性,无法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

最后,高职学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人文化制度较弱。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管理制度的严格性虽然达到标准,但治理的过程中单一暴力,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个人权利,限制性较强。对规范性教学有一定局限作用,且损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引导有效方式

(一)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高职学校对学生知识及能力的教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精神文化的实际性培养。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师生应共同努力,领导与教师团队科学合理的根据学校特点对文化进行规划设计。在不断改革与进步的文化历程中,根据环境的改变选择相适应的科技与理念。从教育到科学探究等方面,都要有新的进步。将校园文化进行文化合作交流与开拓创新,培养物质与精神融为与一体的优良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留下难忘的记忆。

(二)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精神的发扬

在党的教育方针与思想政策的鞭策下,合理利用信念教育,加强学习理论知识,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三大观念。合理借助学校各组织开展的会议、竞赛或活动等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为主的课堂教育,开发新的教学方式,多探究多思考,在总结党的理论经验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全面发挥政治课堂中的科学合理及适应实际性等。对军事有关的教学提高重视程度,与国家乃至国际的现状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功能。

(三)开展多种多样质量有所保证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性,加强规划与设计,开展一系列符合学校及时代特点的多类型创新实践活动。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利用其相关职能,融合创新进步的时代精神,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及理念,丰富校园文化。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坚持高职校园文化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也可利用集国际、开放、交互等多个特点于一身的网络通讯,营造积极良性的文化氛围。

(四)与企业多交流多互动

高职学校中的学生在经历一系列培养与教育后,即将面对的是社会的形势。提前受社会的教育影响,对其校园文化的行业性也有所帮助。在与企业的互动交流中,多元文化的吸收与接纳也对校园文化起到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 包有或,张文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

[2] 李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刊,2011.

[3] 易新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地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2.

[4] 夏建辉,杨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学理论,2013.

[5] 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