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童游乐场所环境设计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游乐场所环境设计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社会需求、人本诉求展开对儿童游乐场所环境设计进行探讨,主要通过儿童游乐场所环境的设计原则、服务对象特点、设计要求等方面展开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呼吁社会关注儿童公共游乐场所的设计,并通过设计探讨拟推动儿童游乐场所环境设计的人文化和人本化。

关键词:环境空间;安全;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285-01

一、儿童游乐场所环境设计准备

现代儿童游乐场所的科技含量和文化艺术要求越来越高,游客对游乐场所求新、求变、求好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有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参与的群体游乐场设计,可以用多角度思维,全方位论证来弥补权威专家个人游乐场设计时视野不宽、容易出现疏漏等不足。

儿童游乐场所设计的群体必须由环境、心理、教学等各方面的有关专家组成;儿童游乐场所环境设计需要吸取各种新观念、新思路、新创意,以满足游乐园多学科、多门类、发展快、变化大的特殊要求,保证游乐场设计的高质量。设计过程是一个思路逐步清晰、直到明确的过程。游乐场设计群体的组织者应善于及时归纳总结,把每个游乐场设计人员的思维和创意,归纳总结到游乐场设计项目上来,使游乐场设计之初形成的模糊概念逐步清晰,最后形成一个明确的完整的游乐场设计题案。

二、儿童游乐场所的对象诉求

儿童的心理活动的影响,需要针对一定事物指向和集中表现,引起儿童注意。注意力的引导能帮助观察能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都有影响。在游乐场所设计中,一些新颖的、强烈的刺激和变化的儿童娱乐设施很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此类设施可激发儿童的兴趣与好奇心,并会通过摸、问、动等方式产生其注意力并延长注意的时间,已打到注意力进行培养的目地。

由于儿童在游乐场游玩中,事后肯定会自觉、积极、有目地回忆经历过的事件,这就加深了儿童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力的巩固,发展了其有意记忆。在游乐场中许多儿童娱乐设施设计都是为了提高其相应的动作控制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都是通过各宗各样的活动来表现的。对于儿童天真、好奇、好动的行为特点,游乐场娱乐设施设计呈现多样化。当然,这与数量是没有关系的。对于儿童来说,多样化能为其保持兴趣性与参与性,还能发挥其想象力。

目前我国儿童娱乐设施建设发展晚于国外,以城市的小型游乐场中的儿童娱乐设施为例,集中性的儿童游乐场所简单、环境空间布局没有体现人文、人本关怀,只是停留在硬件的设施和建设中。应该集合多方面环境空间设计特征和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准绳,结合针对儿童的现有户外娱乐设施的调查和分析,详细分析并总结游乐场儿童娱乐设施的各项需求,包括其功能、儿童生理、心理需求、尺度及对色彩、材质和造型的需要等,进一步研究其娱乐设施在设计实践中需注意的规律和问题。主要包括:

(1)儿童游乐场中儿童娱乐设施的设计定位与思考;

(2)儿童娱乐场所设施的基本功能设计和定位布局;

(3)设计实践探索中的个别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儿童游乐场所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儿童娱乐设施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考虑其功能多与技巧性高等特点相结合的设计原理,最大程度上的能够为不同年龄的儿童提供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平台。还有就是儿童娱乐设施设计在其组合性特点的基础上更要考虑一定的教育意义,二者结合,毕竟现在社会中较为单一、缺乏关联性的儿童娱乐设施已经逐渐被取代。

针对儿童设计游乐场中的娱乐设施,就要从儿童的观点去设计,我们在研究游乐场儿童娱乐设施设计的同时,应该将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列入到研究范围之内,关心并训练他们,使他们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增加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因此,在游乐场儿童娱乐设施的基础性研究的过程中,厘清社会与家长、儿童之间关于对娱乐设施的认识与理解。

综上,游乐场中儿童娱乐设施及空间的创新设计主要在其设计理念上与技术上的创新应用,还有在其娱乐功能扩展与延伸等方面。比如说,要设计一款将传统文化与民族地区特点相结合的娱乐设施,那就务必要把创新点放在其设施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其相应的、持久的生命力与活力。其实,儿童的娱乐设施设计所讲究的创新并不是单纯指的它求异求新,关键是它必须要与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文化需求等特点相结合、相适应,在这些基础上在进行其进一步的在造型、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改良和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仙田满.儿童游戏环境设计[M].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力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J].清华大学出版社.

[3]朱堂纯.儿童游乐设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张继渝.设计色彩[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5]洪德娟.景观建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6]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