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有效性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A).2011.11.027

目前,对古诗教学的把握是很多老师的“心病”,反映到老师们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实现时空的跨越。诗人生活的年代和学生所处的年代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空间隔,由此造成学生对古诗意境、诗人生活环境等一系列理解障碍。二是如何弥补情感断层。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与古人实现共鸣,并站在诗人的角度去理解诗人当时的生活状况、喜怒哀乐,从而达到积极体验、合理感悟的目标。三是如何拉近表达上的差距。古诗往往用短短的几行字就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思想。如何拉近古诗与白话文之间表达的差距也是教师要努力的方向。

针对古诗教学中存在的这三个“难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

一、 读中悟

“读”是古诗教学的基础,要实现“读”的有效性,就要充分考虑古诗特殊的表达形式,可从三方面来做:

1. 整体性读。古诗教学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整首诗非常重要。因为古诗的表达形式体现了言简意赅的特点,如果忽视了初读时的整体性,就会影响学生对古诗意境、内容以及诗人情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读的机会,避免过早地开始分析诗句,尽量为学生的“悟”提供必要的文字基础。这种整体性的“读”,也为学生与诗人的情感交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进一步弥补学生和诗人的情感断层提供了可能。

2. 多样化读。在读的形式上,教师可采用指名读、小组读、合作读、男女生比赛读、领读、评价纠正读等方式,多样化的“读”,能避免因为读的单调性而带来思维疲劳,从而提高读的质量。

3. 重增量读。一堂课有效与否,朗读是否有增量或增量的多少已成为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教师在设计“读”的各个环节时,要考虑引导学生采用何种读的形式来达到何种预设的目标。例如,引导学生从古诗语词本身的逻辑去读,目的是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整体读之后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读,则是为了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验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二、 思中索

“读”能把学生带进诗里,但要实现与古人的对话,“思”才是关键。这里所说的“思”是精思,要求教师在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境或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的关键处设计一些精妙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全国语文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张红萍老师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一段设计就很耐人寻味:

(学生在整体读的基础上,学习并感悟了诗的前两句之后。)

师:读着读着,是什么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生1:长江两岸的景色。

生2:明月。

师:明月能让人想到什么?

生1:想到家人,一家人应该在一起。

生2:一个家就应该像明月这样圆。

师:明月当空,别人家是怎样的情形?

生1: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聊天。

师:而我呢?

生:离家在外,不能回去。

师:所以他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张老师几个简单的问题激起了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思考,实现了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当学生在思考后出现多元理解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评价,在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的同时,对不正确的理解要及时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体验。

三、 境中会

教师为学生创设诗人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换位成诗人,通过移情、体验、活动等方式领会诗人的内心。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就有一段巧妙的情境创设:

王老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身处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1:我看见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思念亲人。

生2:我看到纳兰性德走出帐篷,望着天上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浓了。

水到渠成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很自然地和古人产生了共鸣,提高了诗歌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境中会”的环节不能独立存在,需贯穿于前两个环节的教学中,三者相辅相成:只有在充分读的前提下,思考才会变得有效;只有经过充分的思考,才能在创设的情境中合理体验;只有通过深刻的思考及充分的移情体验,才能使每次朗读都有新的增量。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