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璧与战国时代的椁顶饰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璧与战国时代的椁顶饰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5月北京出版社曾经出版了一套以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先生为总主编的《中国艺术品收藏百科全书》,其中 《玉器卷》 第81页、第四章“观赏、陈设玉器”的“玉组饰”一节介绍了一套9件一组的玉组饰。

原书注释:

玉组饰

单体长8.12厘米

青白玉,微褐沁。由虎、人、龙、凤鸟、璜、文字等组成,其用意不详。

设计、造型十分独特,工艺以凸起纹、阳线纹雕饰,技术纯熟,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具图案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据观察,这套玉组饰系由9块玉片组成,其中核心的一块圆形玉片上用阳线雕琢一个汉字,为字典上查不到的字,其组成共有两部分:上部是一个“夫”字,下部是“死”字少一横。这是一个奇异的字,现有的汉语字典包括古汉语字典均查不到这个字。笔者用“假设―排除法”进行“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并对照文献中的记载,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字是“大死”二字的合文。字虽然是一个字,但读音应当是“大死”两个字。

据查证,《左传•昭公四年》中有“疠疾不降,民不夭札”的字句。西晋学者兼军事家杜预曾经对《左传》有过被公认为最权威的注释,他写道:“短折为夭,大死为札”。翻译成今天的话说,就是“瘟疫不要流行,老百姓无论儿童还是大人都不要过早地死去”。

由此笔者有理由判断:这套玉组饰系属葬玉,它表明了墓主人是死于瘟疫。

对于这套玉组饰的具体研究过程,恕笔者在此不一一赘叙,仅将研究结果陈述如下:

笔者认为,这是一套战国时期的玉器,并非汉代之物。

自西周以来,按照丧葬制度规定,棺和椁之外都要用帷幔罩起来,这种帷幔叫做“荒帷”。通常,荒帷上面要悬挂一些玉片或铜片做的装饰品,叫做“璧(shà 音刹)”。“璧”的原来含义是用璧装饰的长柄羽扇。玉璧至少在西周时期就已应用,到战国时代已经形成定式,如插图所示的玉组饰。这9块玉片中,除了圆形玉片上雕有“大死”的合文外,周围还有6片分别以半镂雕的工艺雕有战国时期七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中的六个国家的称号。为什么缺少一国?原来是墓主所在之国不标出。这套璧属于椁顶饰玉,除了标明墓主是死于瘟疫的长者之外,它的作用还在于警告世人远离瘟疫。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利用“璧”和“避煞”的谐音,警告盗墓贼不要动土:“小心煞神要你的命”!

应当说,研究丧葬用玉的制度和礼仪,也就是在具体地研究玉文化。葬玉之中,仅仅研究玉敷面、玉H、玉握、玉枕、玉足垫、金缕玉衣还不够,还要认真研究棺饰、椁饰、墓饰等等,尤其不要忘了玉璧!

参考文献:

1. 史树青.中国艺术品收藏百科全书・玉器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81.

2. 孙庆伟.周代用玉制度研究[M].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35.

3. 杜预(西晋).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