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寒战!笑着活过2016!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寒战!笑着活过2016!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冬天的标准打开方式应该是什么?温暖的被窝,热乎乎的暖气,热气腾腾的饭菜,必备的暖宝宝……科粉小镇的人们自然也不例外。可是今年冬天,极寒天气却突然袭来,企图终结人们幸福的跨年假期 !暴雪、低温、粮食短缺……究竟是谁带来了这场寒冬的浩劫?让我们和科粉小镇的人们一起拿起科学的武器保卫自己,与寒冬宣战,笑着活过2016!

灾难降临,比“异鬼”更可怕的冬天

深夜12点,科粉小镇气象台还是灯火通明,这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雪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此时却仍然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而外面的积雪厚度已接近历史最高。气象台的值班员已经坚守了24小时,但仍然不敢懈怠,因为他们必须要时刻关注着电脑上的气象雷达回波以便最新的天气信息。

一台号称“千里眼”的气象雷达,屹立在距离气象台10公里外海拔800米的科粉山之巅,12米直径的天线外罩着白色圆球状的天线罩,远远望去像一颗明珠,它早已成为科粉镇的标志性建筑了。这台雷达是科粉小镇的科学爱好者们最新引进的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它对于正在经受暴风雪袭击的科粉小镇来说尤为重要。但令人担忧的是,由于长时间的暴雪,通往雷达山上的供电线路在下午的时候已经损坏,此刻雷达只靠着柴油发电机发电在苦苦支撑,但发电机内的柴油量也仅仅能够让天气雷达维持6个小时的正常运转,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在天亮之前将柴油补给送达雷达站。

通往雷达站的道路是一条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路面上有厚厚的积雪,道路两旁的树已经被积雪压断,横倒在公路上,峭壁上的岩石也可能会随时滑落。但是为了保障科粉小镇所有居民的安全,值班人员来不及多想就带着柴油补给出门了。此刻外面温度只有零下十几摄氏度,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值班人员给越野车装好了防滑链便出发了。这场灾害性的暴风雪天气给小镇带来的危害实在太大了,每隔几公里,值班人员都要下车把横倒在路上的树枝挪开才能继续前行,一路上还不时能看到冻死的庄稼和家禽。

看到此情此景,值班人员更是感到任务的艰巨和紧迫,赶紧踩足油门朝雷达站开去。由于上山的道路因积雪打滑,越野车在半山腰的一个急转弯处方向盘失控,狠狠地撞向了防护栏。防护栏外侧就是万丈深渊,幸亏有防护栏的保护,人没有什么事,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不过现在越野车受到猛烈撞击怎么也打不燃火了。而此刻距离雷达站的柴油耗尽仅剩2个小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已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值班人员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背负着几十公斤的柴油徒步上山!天越来越亮,离山顶也越来越近,经过许久的跋涉,值班人员终于在柴油即将耗尽之际抵达了雷达站。补充完柴油,值班人员已经筋疲力竭,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要知道他已经接近30个小时没合眼了。

这次突如其来的暴雪不光苦了气象人员,科粉镇的居民们也不好受。暴雪导致粮食短缺,蔬菜瓜果肉类无法正常供应,超市的食物早就被一抢而空。零下十几度的低温致使水管被冻,不能正常供水。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单位停班,商店歇业,所有居民都只能待在家中等候气象台最新的天气消息,科粉镇居民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暴雪整整下了三天三夜,在这次暴雪过程中,气象雷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了气象雷达的监测预警预报,科粉镇虽说道路等基础设施受到了严重的损坏,但好在没有任何人员伤亡。暴风雪过后,居民们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百年不遇的暴风雪天气呢?

锁定真凶――“拉尼娜”

经过小镇气象台研究人员和科学爱好者们的不懈努力,终于证实了造成这次小镇暴雪灾难的真凶――“拉尼娜”,他们连夜交出了一份关于“拉尼娜”的研究报告。

“拉尼娜”是谁?

说到“拉尼娜”,我们不得不先提到他的哥哥“厄尔尼诺”。(关于“厄尔尼诺”现象,我们9月号的防洪知识有讲到哦!)而且从历史角度来看,“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几率在40%左右。

那么,造成这次科粉小镇暴雪灾难的真凶“拉尼娜”到底是谁呢?“拉尼娜”(LaNina)一词源自西班牙语,意为“圣女”,即“小女孩”的意思,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自1985年起,人们便把秘鲁沿海和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水异常变冷的现象称为“拉尼娜”现象。如果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月平均海温负距平值大于0.5℃且时间长达6个月以上,则判定为一次“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一般三至五年出现一次,少数情况下也有隔十年出现一次的。在历史的“拉尼娜”年中,冷空气活动频繁,多数年份里冬季气温较常年偏冷,甚至会出现暴雪等灾害性天气。而在中国,“拉尼娜”事件对气候的影响之一就是冬季气温可能偏低,易出现冷冬。根据统计显示,自1954年以来,在“拉尼娜”事件影响的年份里,中国冬季偏冷的比例超过80%。

“妹妹”的诞生

“拉尼娜”现象是低纬度地区大范围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理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具体定论,但一般认为赤道信风的变化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基本条件。

正常情况下,低纬度太平洋表面常吹东风,表层温暖的海水自东向西运动,造成秘鲁沿岸冷水上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西去洋流的一部分被分成南北两支,作为补充寒冷的海水就从下面涌出来,称为赤道涌升。在以上两种因素作用下,东西太平洋水温和水位具有明显的差异,通常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高出3~9℃,赤道东太平洋水位比西太平洋水位高出约40cm。如果东风持续增强,这种西高东低的海平面坡度和温度就会加大,这就形成了“拉尼娜”现象。

信风的变化

赤道信风的增强是产生“拉尼娜”的基本条件,而影响赤道信风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南方涛动。南方涛动作为气象学上“三大涛动”之一,首先由英国数学家和气象学家沃克在1928年提出,它是指东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以东,简称东侧)和印度洋(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以西,简称西侧)气压之间的一种跷跷板式的关系,即一地气压偏高,另一地气压就降低的现象,如果东侧低西侧高称为“高指数”,反之称为“低指数”。由于这种气压的差异,便在两地之间产生了一个东西向的环流圈。沃克还把出现在太平洋上空的东西向的环流圈称为“沃克环流”,其中在地面由东向西吹的那一支便是赤道信风。当南方涛动呈现高指数时,其环流方向与沃克环流方向一致,赤道信风得以加强,促使“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地理位置的影响

从地理位置来看,“沃克环流”的高度升高后将超过安第斯山,已具备跨越安第斯山继续东进的条件,但在南美大陆上升气流的阻挡下,又难以东进。全球大气每年冬春季节西风带强盛,在强盛的西风带的推动下,使得已具备跨越安第斯山的沃克环流得以东进。即便如此,此时的沃克环流已是强弩之末,它很快在南美大陆上空下降,下降后再返回它的发源地时,立即又受到安第斯山的阻挡,这时的沃克环流全部降落在南美大陆。因沃克环流带有大量的水汽,使得南美大陆这一地区经常出现暴雨,形成狂风大作的反常天气。

与此同时,在安第斯山西侧的东太平洋海域的冷水区消失,太平洋赤道地区的东南信风也消失,堆积在西太平洋赤道的热水向东部回流,这就是“厄尔尼诺”的出现。经过4个月左右的时间,这股热水流到东太平洋,导致整个太平洋赤道地区都热了起来,“厄尔尼诺”达到高峰期,这时的季节必然是夏季,此时,东西太平洋的海平面也趋于一致。当“厄尔尼诺”达到高峰时,堆积在西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多余的热水也所剩无几,沃克环流的源动力大为减弱,进入南美大陆上空的沃克环流开始西退,“厄尔尼诺”开始减弱。如果沃克环流退回的路程与原东进的路程相等,那么在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又将恢复到原来同一海域的冷水区,但由于沃克环流源头的热量比起原来减少很多,所以沃克环流退回的路程往往比原东进的路程还远,这样,冷水区将向西扩大,产生了“拉尼娜”现象。一次“厄尔尼诺”消失后必然出现“拉尼娜”,可以说,“拉尼娜”是“厄尔尼诺”的“副产物”。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兄妹”形成的条件中,安第斯山起着一种独特的作用。

大气环流的作用

从大气环流形势来看,似乎每个“拉尼娜年”的大气环流形势都有很大不同,海洋上“拉尼娜”的形态和中心位置也各有不一。就拿2008年这一“拉尼娜”年来说,当年1月我国南方爆发了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给春运、电力、能源、供水、农林业、渔业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波及21个省份,因灾死亡107人。具体分析当时的大气环流形势就会发现:一、中高纬度欧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呈现西高东低分布,且持续时间长达19天,帮助冷空气自西北方向沿着河西走廊连续不断侵入中国;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强大副高的位置稳定维持在我国东南侧的海洋上空,并且多次向西伸展,冷暖空气交汇的主要地区是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邻近地区;三、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四、由于在冷暖空气交汇区里,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的低层中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这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同时,有气象专家认为“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认为它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而且变得越来越不规律。但是气候预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拉尼娜”仅仅是代表了海洋的信号,预测气候还需了解更多复杂因素,如南北极的冰雪、陆面状况的变化,甚至还要考虑地球以外的因子,如太阳活动等。

“拉尼娜”带来的“见面礼”

“拉尼娜”使全球的气候发生异常,造成了气候灾害。研究表明,“拉尼娜”除了会出现冷冬以外还与其他一些灾害天气有着密切联系。

Fight!2016安全过冬指南

这次暴风雪灾害使得科粉镇的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受到了极大的损坏,也给科粉镇敲响了警钟。科粉小镇上的所有科学爱好者们都聚集起来商讨应对策略,决心与“拉尼娜”抗争到底,最终,他们制作出了一份科学的2016过冬指南。

Step1 防寒机制

由于暴雪、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范围广、强度大、持续久、危害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会非常大,易造成飞机停飞、道路封闭、电线杆倒塌、水管爆裂、粮食短缺、菜价上涨等严重情况。因此,科粉小镇准备建立起完善的防寒机制,对大型建设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认证。所谓气候可行性认证,就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气候影响的评估,比如在建设输变电线路时,评估极端天气气候因素的影响,使建设项目能达到承受极端天气的标准,这样在灾害性天气再次来临时就不会对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太大影响。

Step2 防寒意识

前些年的暖冬使人们产生错觉,防寒意识消减,在寒冬到来之时,就有些措手不及了。应对寒冬,人们应该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4个方面入手――

保暖衣物不在多

我们有时会纳闷,明明已经裹成粽子了,为什么还是会觉得冷?那是因为重点部位并没裹严实,冬天也不是穿得越严实就越保暖,而是要讲究科学的保暖方法,只要重点部位暖了,全身就会跟着暖。

首先,手脚四肢要暖。手脚容易冰冷的人,外出时不妨戴手套穿厚袜子御寒,回到家时还可以多泡泡脚,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其次,背部要特别注意保暖。据医学专家表示,背部是人体防寒的屏障,背部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从而产生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甚至肺炎等。所以,遇到冷冬时背部的保暖尤其关键,建议要加穿棉背心。当然,最好是尽量多出去晒太阳,避免背部迎风受寒以及多做些背部活动。给大家推荐一个极佳的背部保暖方法:书包里多装几本参考书(“表”打我),既能抵御背部风寒,又能增加背部活动。最后,在衣服材质的选择方面,冬天可以选择羊毛内衣或背心保暖,因为羊毛具有吸湿发热的功效,再加上纤维卷曲、孔隙多,保暖效果最佳。

吃也有讲究

千万不要老想着减肥,秋冬季节多吃一点没关系。因为一到冬天,人体对能量的需求本来就比较多,本能会驱使我们去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来帮助身体产生热量(养秋膘的日子里请放心大胆地吃)。富含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三大营养素的食物是御寒首选,除了这些,B族维生素以及镁、锌、铁等矿物质也都是人体产生热量所不可或缺的,可以多吃些瘦猪肉、深绿色蔬菜、谷类食物、海鲜等。另外,冬天还需要多吃些海带和紫菜补充碘,因为碘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而甲状腺可以维持正常的身体代谢,让体内不会储存过多的热量。在外出前也可喝些姜汤刺激身体发热。

在吃的方式上也有讲究。冬天容易肚子饿,一次不宜吃太多,要少食多餐,吃的时候要细嚼慢咽。锻炼后要吃些有营养的食物,例如瘦肉、鸡蛋、牛肉、猪肝等含铁高的食物,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血红蛋白水平,保证血液的输氧能力。

住所要舒适

冬天里人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室内,因此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安全过冬的关键。首先就是保持通风,许多人看到这里会摸不着头脑,大冷天的还通风一定是拿脑袋去砸核桃。其实这里的通风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例如现在许多家庭的暖气比较充足,如果室内不通风,很容易引起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而且在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打开门窗,让阳光照入室内,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能将室内的各种病毒和细菌赶跑,避免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

其次要慎用保暖电器。比如南方地区冬天是没有暖气的,许多人晚上喜欢睡电热毯,却不知电热毯存在在漏电、会引发火灾等隐患。

生命在于运动

这个冬天比以往的冬天还要冷,格外冷!寒冷冻住的不仅仅是水,还有懒人的运动细胞,更是冻住了人们的运动热情。一到冬天,大家都想窝在家里不动。也正是如此,人们也越来越怕冷了。但多活动就能改善血液循环,身体就不会怕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的运动,特别推荐一种冬季比较适宜的运动――羽毛球(当然是在室内啦)。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冬天韧带的弹性与关节的灵活度都会降低,容易受伤,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热身。运动后则要尽快把汗水擦干、穿上外套,以免寒气顺着张大的毛孔入侵体内。

结语

极寒天气仅仅只是大自然力量展现的一个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掌控和预测能力也越来越强,但要和自然如此强力的侵袭正面抗击依旧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当然,我们有必要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应对,巧妙化解灾害,并且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不可避免的“寒战”中真正地笑着活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