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范畴的基本层次词在英汉两种语言构词中的应用情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范畴的基本层次词在英汉两种语言构词中的应用情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类是如何认识世界的?范畴化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我们的大脑又是如何地有效分类并组织信息的?认知科学家发现了范畴的基本层次,以期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人类是从基本层次范畴来认识事体,理解世界的,能快速、有效、成功地组织和处理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原型。此次主要是论述范畴层次与词语表达,并对比范畴的基本层次词在英汉语言构词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范畴;认知;基本层次词;构词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243-01

一、范畴有哪些层次

世界上各民族生活生活在基本相同的客观现实中,有着相同的生理机制和类似的心理基础,因而对很多范畴有大致相同的认知,这在不同的语言中都有类似的情形。Berlin和他的同事们在论述范畴和原型时,与Brown、Posch、Mervis等人有着类似的发现,他们通过跨文化分类对比研究发现,动植物可分为5-6个层次,从上向下的第三个层次为“中间层次”,如:

Berlin在1987年还将生物中用语言表达的类别大致简化分为三个层次:

(1)高位生命层次(the Life-form Leve1),如英语单词:tree、grass、fish、bird等;

(2)中位的类别层次(the General Leve1),如英语中表达高位生命层“tree”的中间层包括:pine、oak、cedar、maple等;

(3)低位的具体层次(the Specific Leve1),

英语中表示这个层次的词语常由“修饰语+中位类别层次词”构成的复合词。如表示同种类“Oak”的具体词有:tan oak、blue oak等;表示“cedar”的具体词有:incense sedar;red cedar等;表示“maple”的具体词有:bigleaf maple、vine maple等。

二、什么是基本层次词

根据上文中的分类方式,“tree(树)”可视为表示一个“植物”范畴的基本层次词,它可能是儿童较早习得的对象(可随出生地不同而有变化),同时还具有组织有关信息,引发相关成员和概念的功能,同时,也是语言中的基本词汇,较为常用、形式简短、多呈中性。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象似性现象:较为简单的词汇形式对应于更为凸显的事体。

在这个基本层次范畴中,“pine(松树)”可作为典型代表,处于范畴的中心地带,Berlin将其称为中位类属层,在这个层次类别之下还有很多低位的具体层次,它是高位生命层范畴的非中心成分。一般来说,很多语言表达低位具体层的词语常用复合词(亦有不少例外),如英语中的Ponderosa pine、Northem Ponderosa pine,而汉语从高位到中位,从中位到低位,都可用“属加种差”的方式来构词。Dirven&Verspoor(1998:38)曾基于Brown的观点举例列表论述如下:

Berlin上述的分类主要是从人类植物学(Ethnobotany)和人类动物学角度来说的,而Brown、Dirven&Verspoor等学者做出的范畴划分则是从更广的范围内作出的,包括非生命范畴;Rosch&Mervis(1976,1976)也作过类似的分类:

这里的“基本层次”大致相当于Berlin所说的“高位生命层”,表达这个层次的词就叫做“基本层次词”。

三、基本层次词在英汉构词中的应用对比

汉语构词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修饰语+忠心概念词”,常被称为“定中构词法”,这里的“中心概念词”,常用基本层次词或其上一级范畴词来担当,可直接使用它们来构词,这使得汉语中的词具有直接表明其生物或事体范畴属性的功能,这与汉字中形声词的构词思路也有共通之处:其中有一个部分(偏旁部首等)就是用来表示义类范畴的。

根据Berlin的三层次分法。汉语的定中构词法可出现在从高位生命层次到中位类别层次上,或从中位类别层次到低位具体层次上,如:

[3]猫——花猫——狸花猫

[4]树——桃树——蟠桃树

这种定中构词法采用了逻辑定义中“属加种差”的形式,用“属”来体现生命层次概念或中位类别层次概念,用下义物得某一特征来表示“种差”,这种构词法充分揭示了词语的内部逻辑。若将汉语中的这些词语都列出来,再找出词语的对等词,就会发现两语言运用范畴(字)词来构词的方式相差甚远,或者说,英汉两民族对这些字词在构词功能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

选取例子如下:通过对比我们还能发现,汉语由于较多地运用了这种定中构词法,对高位生命层或中位类别层的概念使用频率较高,其外延也就相对地大,从而造成了英汉两民族对“范畴”或“基本层次”的概括了理解出现了差异,例如,从汉语用“馆”、“室”、“场”、“所”构成的词语来看,英语似乎很难找到它们的对等词,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语言间构词方法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到对范畴层次的认知,这也是形成词语空缺的原因之一:

四、结语

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要包含一定的主观因素,因此不同民族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差异(即使同一民族的不同人之间也存在认知差异,同意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同一事物也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因而对范畴的划分,中位类别层次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还会根据人们的日常交际需要,允许有空缺和不同的分类方式,这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语言运用密切相关,会随时间、地域、民族而发生变化(参见Ungerer&Schmid,1996:43-45)。

而在构词方面,从对比可见,汉语更注重词语的意念范畴,构词时多用定中构词法,常用基本层次词作义类标记来构词,突出表示其“义类范畴”,这就使得汉语中的词具有明显的义类范畴标记,但缺乏像英语那样表示词性的词缀形式。英语的定中构词现象虽不及汉语范围广、频率高,但更注重突出了词性这一语法范畴,广泛使用后缀(包括部分前缀)表示词性。

这是英汉两语言构词的主要区别之一,这也是由于对不同范畴概念在构词功能上的认识差异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