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麦锈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麦锈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经过自己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小麦锈病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原则、病害症状、侵染循环及防治等技术的要求。

关键词:锈病;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技术

1 防治原则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

2 小麦两种病害及防治

2.1 锈病及防治

2.1.1 症状

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秆锈3种,统称为“黄疸”。小麦感染锈病后,初期在麦叶或麦秆表面出现褪绿斑点,后长出黄色或红褐色的粉疱,叫做夏孢子堆。后期又长出黑色的疱斑(条锈、叶锈)或粉疱(秆锈),叫作冬孢子堆。三种锈病的通常症状是“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2.1.2 侵染循环

锈病的侵染循环分为锈菌的越夏存活、秋苗侵染、越冬和春季流行四个阶段。锈病是以外来菌源侵入循环,在适宜的条件下可造成发病。

2.1.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烧毁或堆沤带病麦草;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病源;合理灌溉;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1.4 药剂防治

大田内病叶率达0.5 %~1.0 %时立即喷施保护剂进行普治,以防病菌大量侵入。可用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20 %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2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7 d~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2.2 细菌性条斑病

2.2.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其后受叶脉限制,病斑纵向扩展形成油渍状褐色条斑,并有黄色颗粒状细菌溢脓。叶鞘感病同样形成黄褐色条斑。颖壳感病也表现为黄色至黄褐色条斑,但不形成黑颖。早期受害的植株中约有50 %可形成枯心苗,有些病株还可产生不孕穗。带菌种子播种后,重者幼苗死亡,轻者虽然不死,但细菌可沿导管系统侵染,使病株产生系统性症状。

2.2.2 侵染循环

种子带菌是该病最初侵染源。病残体和其它寄主也可以带菌,是次要的。病菌从种子进入导管,后到达穗部,产生病斑。病部溢出菌脓具大量病原细胞,借风雨、昆虫、及接触传播。从气口或伤口侵入,进行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利于该病扩展,因此,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降雨频繁,温度高发病重。

2.2.3 农业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播种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提倡轮作;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不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施肥。

2.2.4 化学防治

2.2.4.1 种子处理

选用无病留种田种子。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6000倍液~10000倍液浸种8h,或用15%叶枯宁胶悬剂300倍液浸种6h,可杀死种子上的病菌。

2.2.4.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6000倍液,或用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47 %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 d~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