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间建筑G区设计评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间建筑G区设计评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时会不自觉地把项目分类,有赚钱的或赔钱的,有政府的或开发商的,有文化类的或商业类的……但是还有一种分类的方法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却在每个建筑师的心里会有判断。有的项目环境、题材、功能、类型都很有趣,很容易让建筑师找到兴奋点,有更多的可能性;有的项目则恰恰相反,各种前提条件平淡乏味,或者受制于甲方对利益和效率的追逐,功能格局几乎没有任何调整的余地,有时甚至不知从何入手。中间建筑G区在我看来毫无疑问是属于后一类型的项目,虽然毗邻的中间建筑已然成为北京西郊一处文化事件的聚集区,但G区因其还建的属性,在规划中偏据角落,只有一条支路在场地西侧通过,在15m的限高下容积率要求达到2,作为市场上流行的郊区化办公产品,所谓的双拼独栋平面模式也几乎固化。只有了解了这些设计的前提条件,在走进现场时才能理解建筑师的匠心和责任,体会到设计的价值。

中间建筑虽然靠近西山景区,但西山只是远眺的背景,整个项目开发场地是在整理四季青乡一片杂乱的城乡结合部的基础上形成的。G区北侧是一片厂房,南侧靠近的还是城中村的现状,G区的主入口设置在西侧的支路上,两栋深灰色对称的体量提示了园区的安身之所,简洁而明确。在南北两侧建筑师用双拼办公限定了边界,这样在场地的中心形成了一片安静的场所,在这里布置了体量更小的独栋办公楼。在现有周边环境下,这种营造内向型的场所感的做法既是无奈之举,也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只要走进园区似乎就一下从杂乱的城郊脱离出来,享有一处安宁之所。

业主:北京嘉德投资有限公司

地点:北京海淀区

总建筑面积:108 841m2

场地面积:43500m2

设计时间:2008年

竣工时间:2010年

建筑设计: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于海为、何咏梅

方案设计:陈宁、颜朝昱

施工图设计:陈宁、颜朝昱、杨磊、郭宇力、薛琪、于玢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摄影:张广源

构成边界的办公楼体量规则整齐,只是在一层的入口处有一个简单凹退的动作,既省去了雨棚的繁琐,又在紧张的场地中刻画出办公楼入口的仪式感。二、三层利用阳台改变了单一的开窗节奏,也让人们有一处透气的角落。位于场地内部的独栋办公一共有6栋,两两一组布置,为了尽可能疏解地面环境的压力,建筑师扩大了顶层的面积,在两栋独立的体量之间建立起一座空中连廊,连接处做了轻微的扭转,这一动作不但让中心庭院清晰地呈现出来,而且也为原本单调的空间格局增添了一丝趣味。连廊上可以远眺西山的风景,连廊下成为遮风避雨的半室外活动场所。

显然这样的开发项目造价是受到严格控制的,陶土砖成为主要的装饰面材,建筑师选择了暗红、深灰、浅黄、浅米四种色系进行搭配,材料的使用逻辑与空间构成的关系相呼应,边界使用深灰色和浅米色,内区使用暗红和浅黄,而只有空中连廊是白色涂料饰面,漂浮在稳重的面砖体量上,勾勒出一条跳动的轮廓线。沿街入口一侧的一、二层局部使用了浅黄色陶土板,陶板的尺寸与陶土砖形成对比,材料的尺度变化进一步强调了园区对外形象的公共性。构造的处理上简洁得体,大方规则的开窗、连续干净的玻璃栏板、没有造作刻意的细节,非常符合项目的定位与气质。

在当前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快速的开发模式和对利益、效率的盲从绑架了甲方和建筑师,面对很多项目的无奈最终都演变成面目单调丑陋的大楼尴尬地矗立在街头。中间建筑G区的设计仿若在令人窒息的氛围中,吹进一丝清爽的凉风,一定会让每一位有责任心的建筑师找到共鸣,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会一点点改变身边的环境。同时也提醒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项目,无论条件多么苛刻,只要用心努力地去设计,总会留下智慧的痕迹,让使用者意识到改变,让同行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