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高专院校健美操课程的改革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了更好地达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当代大学生的愿望,笔者在多年健美操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经过了三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对健美操课程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新的设计。在不断的研究和完善中,笔者提出了“以赛带教”的教学模式和“以赛代考”的考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这项研究成果对高职高专院校健美操教学及其同类课的教学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作用,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教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高职高专 健美操课程 教学模式 考核模式 改革实践
分类号:G807.4
《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国家对高职高专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各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并对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纲要》明确了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也明确了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为现代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应根据《纲要》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明确的课程任务,来对我们的体育课程进行重新的定位和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大多模仿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培养人才目标和方向上的区别,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导致了工学割裂、教不适才的种种现状。近些年,高职院校认识到了体育教学上的不足,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措施,诸如体育选项课、体育选修课、学生体育俱乐部等新的模式,但在教学上还保留了部分传统体育教学的特点,还在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还是停留在表面。
笔者在多年高职高专健美操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西安高等电力专科学校2010级、2011级不同专业和班级健美操课程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的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均做了的尝试性改革。经过了三个学期21个班级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提出“以赛带教”和“以赛代考”的新健美操教学与考核模式,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和创新性,对高职高专院校健美操教学及其它专项课的教学改革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1.高职高专院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分析
1.1校情与学情特点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的特殊性、授课班级人数较多及男女生人数比例悬殊等特点,给体育教学的组织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健美操这种时尚、流行、表现力较强的项目接触的机会不多,渠道有限,对该项目认知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如,2011-2012第二学期,在对我校南区不同专业的7个班,共276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见表1),有75.4%的学生表示以前没有健美操的学习经历,其中41.7%的学生表示通过网络、电视、书本等渠道对健美操略有认识和了解,33.7%学生则表示完全没有认识和了解。这样,导致了学生健美操知识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其中许多学生对健美操运动项目的认识不足、片面、存在误区,性格上又较为内敛、思想上较为保守、动作上放不开,甚至排斥,给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1.2传统健美操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2.1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虽然有一些高职院校已经进行了健美操课程的改革,但实际上仍未摆脱教学内容单一的现状,没有体现出健美操不断更新的时代特征【1】。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都是健美操基本步伐的学习、《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的套路学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毕业以后用不上,而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需的技能和品质在课堂上又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因此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造成学校体育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
2.3.2教学方法较为局限
在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带领法、重复法等,基本上属于满堂灌现象,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少之又少,过分强调了教师传授的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兴趣和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缺乏个性化教学。
2.3.3教学组织形式单调枯燥
传统的健美操教学,过于强调教学组织的严密性和条理性,常使用的是三段式教学,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各部分在实施时,大多采用教师在前领做,学生后面跟做的单一组织形式,从而导致了健美操课堂上常会出现教师停,则学生停;教师动,则学生动,教师在前面汗流浃背,学生在后面一味模仿或无动于衷的现象。这种课堂组织形式限制了体育课结构的发展,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2.3.4教学评价模式过于片面
传统的健美操评价内容重技能,评价标准重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成套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动作感觉,按照评分标准给出相应的得分,只片面地考查了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没有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情绪、学习态度和习惯等特殊状况。这种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略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此影响了许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2】。
2.教学模式的新设计
2.1课程目标
根据《纲要》对体育课程提出的要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与我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总目标,利用体育的手段,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完善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储备、以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目的,设计了本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性目标:使学生熟悉健美操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运动规则和裁判法;掌握健美操基本技术和技能,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能力性目标: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导向,树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竞争的意识,开发学生潜能,塑造团队精神,培养团队合作、协作创的能力;
3 思想性目标:发挥课程优势,加强对学生思想修养、体育道德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2课程设计
2.2.1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满足需求
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在原有课程内容——健美操基本动作、基本步伐、大众等级健美操组合动作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健美操不断更新的时代特征、高职高专院校的校情、学情,将简单、实用性较强、不同风格的舞种,如民族舞、时下流行的排舞、广场舞等基本舞步组合融入健美操课堂教学,把贴近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内容, 如搏击操、拉丁、形体等基本动作创新编排成各种时尚有趣的小组合来吸引学生对参与健美操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的认知程度,满足学生需求,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新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学生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动作及队形的创编,并通过学生的表演、展示、比赛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内容的创新,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健美操动作队形和音乐的创编,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创编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选择和音乐欣赏的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
2.2.2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多种教法的结合与优化
单一的教学方法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健美操教学发展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使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与之相适应,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师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系统地选择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并合理运用。
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如示范与讲解、分解与完整、纠正错误等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创新和借鉴地使用了“小团队”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教学比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优化,根据课的任务需要,灵活、多变的进行合理的运用:在小团队内部,学生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法,对提高学生的配合能力、自学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都有显著的效果;合作学习法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教学比赛法和表演法的运用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耐挫能力及欣赏与追求美的能力,也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增强【3】。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用,体现了“教为引导,学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主动去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不仅解决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系统的培养和明显的提高,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目的,为学生将来面临的职场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2.2.3课程教学手段的创新——现代先进教学设备与技术的引入
在健美操教学中,除常规的教学手段外,利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与技术,把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学生练习的细节、学生的展示和表演、组间竞赛、教学比赛等录制下来,将这些影像资料制作成课件,放在学校的教学资源网上,便于学生课后进行网络学习;课外,通过鼓励学生查阅健美操相关期刊、杂志以及相近学科的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学科的最新资讯,学习最新的健身知识,通过指导学生观看相关的健美操教学及比赛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进行观摩和课外自学,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音乐风格、以表演者情绪表现来感染学生,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动作素材,依托网络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及时地纠正和帮助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自觉、自愿、有兴趣地参与到健美操学习当中来,实现了课堂与网络、课内与课外的统一,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
2.2.4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以赛带教
以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基础,结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能水平,提升职业素养,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笔者结合多年健美操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两年多的健美操教学改革尝试,构建了“以赛带教”健美操教学新模式。
在进行健美操套路组合的学习过程中,把一套动作按组合分成4个或若干个教学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不光注重知识技术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每个单元教学完成之后,各队都要进行学习效果的展示和表演,通过团队之间的观摩和探讨,帮助每个团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两个单元结束后组织各队进行教学比赛,直至学期结束时大型的教学比赛。利用平时课堂上各种形式的展示到课程中班级内各团队之间的教学比赛再到期末班级间大型的教学比赛和表演串接起来,用小分段式的教学方式,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比赛来带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搭建起“以赛带教”的新教学模式,如下图:
图1 小分段式教学模式
针对新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分成以下五个部分来进行:
(1)引情激趣:上课开始阶段,通过各种小游戏、不同风格舞种创编的各种简单有趣的小组合,在不同风格和节奏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热身,活动身体,启迪心智,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兴奋性。
(2)集中学练:教师对健美操授课内容中关键技术、基本动作、组合动作等,集中进行动作示范、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行统一的纠正和帮助。对各队队长和学习能力强,掌握技术动作快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和关注。
(3)合作学练:教师根据每次课的授课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安排任务布置给每队,并提出要求,各队在队长的带领组织下,在规定时间内,以小团队的形式,按要求共同学习,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教师在通过引导各队进行探究式学习,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针对各队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建议,给予指导和帮助,对各队学习掌握技术动作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帮助。
(4)团队展示:是给各队提供的展示交流和表演的环节。各队把队员们共同学习的效果及努力合作完成任务的结果,通过团队的共同合作表演,向大家进行汇报和展示。各队在展示中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共同努力表现出团队整齐、熟练、规范的动作,体现出健美操的动作美或练习队形的变换美,实现队与队之间互动与展示的学习目的。
(5)评价总结:各队展示表演完成后,给学生提供相互评价、学习和交流的阶段。针对课堂任务完成的情况和效果,教师组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团队间的自评、互评肯定他人成绩,总结发现本队的不足,以待日后的完善和改进。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点评和分析,肯定各队的优势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指出各队存在的不足之处,强调须注意的问题,给学生以鼓励,提供给学生改进的建议及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2.2.5本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创新——以赛代考
1、考核评价模式的设计思路:打破传统健美操考核中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略过程评价的陈旧评价体系。新的考核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体现;学生个体在团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幅度;更加注重学生判断节奏、鉴别剪辑音乐,创新动作、创新队形等综合能力的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多年的尝试和总结,笔者在“以赛带教”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赛代考”的健美操考评模式。
2、课程考核评定方法:学生学期成绩由团队考评成绩和个体考评成绩组成。团队评价成绩是学生所在团队在学期的平时、阶段、期末教学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对团队在学习过程中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合作创新、共同完成各项比赛任务等综合能力的考评;个人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在学期各阶段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取得的理论成绩及个人在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表现及对团队做出的贡献等的综合考评。
课程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即平时、阶段与期末三结合的方式,以考核评价团队综合表现为平台,来评价个体的成绩。课程融表演、展示、考核等各种形式的比赛为一体,用“以赛代考”的新型考核形式替代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方法,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3.教学效果分析
本课程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学期、两个年级,不同专业 21个班级的实践教学应用、通过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及时有效的沟通、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反馈,经过不断的摸索尝试、改进完善,构建了“以赛带教”的健美操教学模式和“以赛代考”的考核评价模式。
新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从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参与性、学习主动性、课外练习情况、任务完成的效果、取得的成绩到对课程的各种评价反馈都表明,学生在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观和提高,并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其教学效益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1学生观念的转变
许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对健美操课程的态度,从开始的排斥-接受-喜欢;从开始的不了解-认识-投入,加深了对本课程的认知,学生的观念得到转变,态度有了改变,行动有了体现,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掌握健身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的理想学习成绩。
在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对所带4个热动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发问卷11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2011-2012年度第一学期,在所带7个班级中,下发问卷240份,回收211份,有效率为88%,参加调研的学生均对健美操课程进行了反馈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接受和喜欢本课程的设计,认为课程设计新颖有创意,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效果好,给予了肯定和好评。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学生对本课程满意度调查表(n1=113,n2=211)
在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共下发问卷276份,276人均对课程做出了反馈和评价,其中男生73人,女生203人,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显示:
(1)其中274人表示支持新的教学理念,接受和喜欢这种“以赛带教”的教学模式,占总人数的99.3%;1人表示不能接受,1人表示无所谓。其中199人表示教学效果非常好,占72.1%,71人表示效果较好,占25.7%,6人认为效果一般,占2%。调查结果见表5、表6
表5 学生对课程教学模式接受度调查表(n=276)
表6 学生对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反馈调查表(n=276)
(2)其中有272人表示这种“以赛代考”的考评模式,替代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表示能接受的占98.6%;3人表示不能接受,1人表示无所谓。其中249人对这种考评模式表示非常满意,占90.2%;27人表示可以,占9.8%。调查结果见表8、表9
表8 学生对课程考核模式接受度调查表(n=276)
表9 学生对课程考核模式满意度调查表(n=276)
(3)其中260人表示通过新模式的教学和课后练习,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和内容,占总人数的94.2%;其中16人因为个别原因和特殊情况没能完全掌握所学内容,占5.8%。
(4)其中254人对课程的授课内容表示满意,占总人数的98.2%,17人表示可以,2人表示不能接受,3人表示无所谓;其中179人,表示课堂上引入的团队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增进和团队精神的打造,有很好的效果,占64.9%;92人认为效果良好,占33.3%;5人认为一般,占1.8%。调查结果见表10、11
表10 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满意度调查表(n=276)
表11 学生对贯穿课程始终的团队建设效果调查表(n=276)
3.2学生素质的提高
通过新模式的实施,学生在对动作的掌控能力、动作的节奏感和乐感上,以及心理素质、身体的协调、柔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均得到了锻炼和改善,学生完成健美操动作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不仅改善了身体素质,提高了运动技能,掌握了一项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参与这项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身体素质的储备条件,更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3.3学生能力的提升
本文研究的模式创新了健美操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新模式教学的实施,在团队内部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在团队合作学习和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新的考核模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编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评价与自我评价能力、耐挫能力和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4学生潜力的挖掘
本文研究构建的考评模式,学生集编、导、演于一身,共同完成比赛的策划、组织、评判,方式新颖、富有创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创作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创作和表演的热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展示风采的平台;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增进了不同专业、年级、班级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加强了彼此的理解、信任和友谊。
4.课程新模式的特点
本文的研究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取、教学设计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均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和改革,充分体现了本课程改革在实践性和开放性上的应用。与传统健美操课程模式相比,本课程模式充分发挥健美操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的特殊功效,充分体现了“教为引导,学为主体”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新模式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课的组织与实施更加合理,考评方式更加开放、公平、客观、全面。
1、本课程以体育教学新理念,教育思想为指导,打破原有课程结构,淡化竞技,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加突出该项目的健身性、趣味性、欣赏性、参与性、实用性等特点。通过实践,实现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基本能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本项目的普及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2、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在提升高职高专学生身心素质方面开拓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合作平台”和“展示平台”的建设,超越了体育项目本身的内涵和意义,充分挖掘了健美操运动的内在潜力,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感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形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增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
3、本课程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单一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结合,充分体现了“互动教”,“主动学”的互动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动”为主线,运用各种形式的比赛带动教学,替代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用“以赛带教”的教学模式和“以赛代考”的考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了课堂的教与学、课外训练、竞赛组织和管理及裁判工作的全过程,以此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做到身动、心动、脑动直至最终的行动,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形成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动为主线,法为主领、合为主要,评为过程”的原则【4】,使学生在“动”中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和完成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健美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
4、本课程的考核使用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并且把过程评价贯穿始终。在实践教学中,实现了“教考”同步的教学过程,搭建起了更加开放、公正、合理、全面的评价体系,以评价团队的表现和进步为基础,较为客观地评价团队中个人的表现和进步。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的塑造贯穿到了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5、本课程除了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之外,创新地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感激励式教学法”、“小团队”教学法、诱导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教学比赛法,多种生动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健美操教学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6、本课程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打造团队精神,使学生更具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能够有效地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首次尝试性地把团队建设部分内容引入到健美操的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受到显著的效果。如,在第一次实践课中,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按要求以自由组队的形式分成若干个团队并推选出本队的队长,设计本队队名、队呼和肢体动作来展示各队的风采及信心。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并参加最终考核和教学比赛。通过小游戏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他们深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愉快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的不断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而一堂好的体育课,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模式的共同作用,作为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摸索和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进步和表现等因素,综合地评价考核学生成绩。本文所研究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给高职高专院校同类课程、不同科目的教学与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和实践指导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龙辉.高职体育院校健美操课程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2010,(3)
[2] 欧鹏飞.高校健美操教学创新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08-110.
[3]刘淑芬.高职高专院校健美操选修课培养创新能力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4]方奇,周建社,李先雄.高校健美操教法新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7,(1).